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9篇
预防医学   2篇
肿瘤学   7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回顾1例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不同发病阶段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学特点,并分析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与结果女性患者,29岁,汉族。首次发病以视物模糊、视野缺损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顶枕叶皮质下斑片状T1WI稍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无明显占位效应,增强扫描病灶呈点状强化;激素冲击治疗后病灶逐渐消失。再次发病以头痛、呕吐和左侧肢体瘫痪为主要临床表现;头部MRI显示右侧额顶叶大片状T1WI低信号、T2WI和FLAIR成像高信号,占位效应明显,增强扫描病灶呈实性强化。于手术显微镜下全切除肿瘤。组织学形态观察,肿瘤细胞体积较大,胞质较丰富,胞核大小形态不一,核分裂象易见,片状坏死,间质小血管增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肿瘤细胞胞膜CD20、胞核配对盒基因5和多发性骨髓瘤癌基因1呈阳性,少数肿瘤细胞胞膜CD10和CD30、胞核周期蛋白D1呈阳性,CD3、间变性淋巴瘤激酶和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呈阴性,Ki-67抗原标记指数为80%。EBER原位杂交检测EB病毒编码m RNA呈阴性。肿瘤组织呈明显噬血管特性,围绕并侵犯血管壁,最终病理诊断为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结论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影像学表现多样,呈实性占位性或浸润性病变,是肿瘤发病不同阶段的不同表现,与肿瘤嗜血管特性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和内镜隧道技术(STER)在胃异位胰腺诊断及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2009年10月至2013年3月胃镜疑诊为胃异位胰腺并强烈要求内镜切除的患者40例住院接受ESD或STER,切除标本行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随访观察治疗效果和安全性.结果 术后病理确诊胃异位胰腺25例,其中位于胃窦20例,胃底体交界3例,胃体2例;胰腺组织成团块状20例,散在分布状5例;25例中21例施行ESD术,4例行STER术,完整切除率88% (22/25),余3例剥离后有少许组织残留.术后迟发性出血1例(4%),予多枚钛铗止血成功无需另加手术,无术中及术后穿孔.术后随访1 ~30个月未见复发.结论 ESD能完整大块的切除病变组织,不仅能提供标本获得准确的病理学诊断,同时起到微创治疗的作用,是胃异位胰腺有效且安全的诊治手段,内镜隧道剥离切除术可能为胃异位胰腺的诊治提供一种新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非典型硬化性骨母细胞肿瘤(atypical sclerosing osteoblastic neoplasm, ASON)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佛山市中医院及南方医科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诊断的3例ASON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 总结其临床病理学特征。结果 3例ASON均为男性, 年龄分别为23、28及48岁, 发病部位分别为左肱骨、颈椎及腰椎。影像学提示为孤立性膨胀性病变, 溶骨或硬化为主, 可见髓内硬化缘。临床治疗主要行病灶刮除术, 均未进行放化疗。3例ASON分别随访5、7、26个月, 尚未见复发。组织病理学显示病变由弥漫片状分布的致密瘤骨区及少量经典型骨母细胞瘤区组成, 其中1个病例骨母细胞呈上皮样;免疫组织化学示3例ASON瘤细胞均为FOS及FOSB弥漫强阳性, IMP3阴性, Ki-67阳性指数约1%。结论 ASON是一种具有独特临床病理学特征的成骨细胞肿瘤, 基于有限的病例分析, 其生物学行为介于骨母细胞瘤及骨肉瘤之间, 属于一种交界性-低度恶性的骨肿瘤, 因其局部复发率较高, 保持切缘阴性的病变完整切除是比较合适的临床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4.
健康体检人员宫颈细胞学检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2494例健康体检人员筛查子宫颈癌、癌前病变及其他非肿瘤性病变,以便控制宫颈癌的发生和治疗相关疾病,提高妇女健康水平.方法官颈涂片经HE染色、光学显微镜下检查,采用TBS系统的描述性诊断报告.结果检查出癌前病变共11例,其检出率为0.44%,其中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5例,含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3例、无明确诊断意义的非典型鳞状细胞(ASCUS)6例,其检出率分别为0.12%和0.24%.白细胞和红细胞可出现在任何年龄,检出率分别为16.24%和13.91%.慢性宫颈炎的发生率为30.87%,其中最多是宫颈糜烂,占55.58%.结论广东省邮电系统已婚妇女宫颈上皮细胞异常检出率0.44%;宫颈糜烂是慢性宫颈炎中发生率最高,与涂片中红细胞和白细胞的出现无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3种不同方法引产后的胎盘粘连及其与胎盘血管生成素Ⅰ(Ang-Ⅰ)和Ang-Ⅱ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4~24周要求终止妊娠的86例孕妇,按知情同意原则分为3组,A组38例,米非司酮200mg分次口服,配伍米索前列醇0.4mg阴道给药;B组30例,依沙吖啶100mg羊膜腔内注射;C组18例,水囊法。比较3种方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Ang-Ⅰ、Ang-Ⅱ表达的关系。结果 A组胎盘粘连率低于B、C两组(P<0.05);胎盘粘连者胎盘Ang-Ⅰ的表达高于无胎盘粘连者,Ang-Ⅱ的表达低于无胎盘粘连者(P<0.05),A组的胎盘Ang-Ⅰ低于其他两组,B组高于其他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3种引产方式中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方案的胎盘粘连率低;米非司酮通过阻断孕激素受体,抑制胎盘血管网形成,使黄体酮水平下降的同时,可能使呈黄体酮依赖性的Ang-Ⅰ也下降,与之拮抗的Ang-Ⅱ的升高,从而促进胎盘血管的退化,导致胎盘更加易于剥离。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与胎盘血管生成素1 (Ang-1)和血管生成素2(Ang-2)表达的关系.方法:孕13~24周来我院要求终止妊娠的孕妇中,入院后按知情同意的原则选择利凡诺引产及水囊引产的61例分为两组,A组:利凡诺组40例;B组:水囊组21例,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胎盘中Ang-1和Ang-2的表达情况,比较胎盘Ang-1、Ang-2与胎盘粘连的关系.结果:A组与B组的胎盘粘连发生率分别为50%及47.62%,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中胎盘粘连者Ang-1的表达均高于无粘连者,Ang-2的表达粘连者低于无胎盘粘连者,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中孕引产后胎盘粘连可能与胎盘Ang-1的表达增强、Ang-2的表达减弱有关,可能与Ang-1/Ang-2的比率改变有关.  相似文献   
7.
副神经节瘤是一类起源于胚胎神经嵴细胞的非常少见的软组织神经内分泌肿瘤,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极为罕见。本文报道1例原发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患者为女性55岁,患者因顽固性咳嗽、CT检查发现左肺内实性肿物而入院,入院后腹部超声显示左肾占位。行左肾和肿物全切除术,术后病理组织学证实肿瘤为来源于肾脏的恶性副神经节瘤。术后对病人随访了12个月,目前病人一般情况良好,超声检查未见复发征象。基于本病例资料,结合文献报道,探讨影像学检查对本病的诊断和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间接鼻咽镜检查与病理诊断在鼻咽癌筛查中的作用. [方法]回顾性分析452例健康体检人群进行间接鼻咽镜检查与病理诊断的资料. [结果]本组452例鼻咽活检标本,病理确诊恶性肿瘤15例,其中鼻咽癌14例,淋巴瘤1例;其余诊断为放线菌病7例,结核和曲菌痛各1例,慢性炎症改变142例,鼻咽囊肿154例,鼻咽淋巴组织增生130例,炎性息肉2例. [结论]健康体检人群问接鼻咽镜检查与病理诊断能够早期发现并确诊鼻咽癌和其他恶性肿瘤,可作为鼻咽癌筛查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发育期小鼠肝细胞核DNA倍体动态变化规律。方法 本文选取不同发育时期健康雄性小白鼠的肝细胞涂片 ,Feulgen染色 ,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测量单个完整肝细胞核的DNA含量与倍体 ,分析发育时期小鼠不同DNA倍体肝细胞核所占的比率。结果 不同鼠龄小鼠同一倍体的肝细胞核DNA含量大致相同 ;二、四、八、十六倍体的肝细胞核间的比值均接近 2、4、8,它们的CV <9% ;鼠龄 2 - 2 0天的小鼠以二倍体肝细胞核为主 ;35天小鼠具有四种不同DNA倍体的肝细胞核 ,各DNA倍体肝细胞核所占比例依次为 :4C >8C >2C >1 6C ;6 0天小鼠偶见三十二倍体肝细胞核。结论 小鼠肝细胞多倍体化出现的时间比已有实验结果更早、程度更强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利用三种不同方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探讨染色质浓缩对图像分析仪测量DNA含量的影响。方法本文选取10只成年健康雄性小鼠,采用传统涂片、液基制片法和甲醛固定后液基制片法制备小鼠肝细胞涂片。Feulgen染色。TIGER细胞图像分析仪分别测量三种涂片内肝细胞核的积分光密度、平均光密度和面积。结果三种涂片内肝细胞核分布均匀,轮廓清晰,呈紫红色。与传统涂片法相比。液基法内肝细胞核面积明显减小。类色质高度浓缩;相同倍体的肝细胞核在传统涂片中面积最大,平均光密度最低,各倍体间的比值最接近2和4,积分光密度CV值最低(〈3.5)。固定法和液基法平均光密度明显升高,各倍体间比值明显偏离2和4。积分光密度CV值〉6。结论不同制片方法可导致同一类型、处于相同功能状态的细胞核染色质浓缩程度产生明显差异,染色质浓缩可导致平均光密度值升高,积分光密度值降低,测量结果的精确性和准确性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