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2.
星状神经节阻滞是临床常用的疼痛治疗手段之一,这种阻滞是短暂、可逆的,罕有出现持续阻滞现象。近年来,我们在临床治疗过程中发现2例原因不明的星状神经节持续阻滞现象,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持续自控镇痛(PCIA)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牢。方法ASAⅠ~Ⅱ级剖腹手术与骨科手术患者174例,划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15mg/kg(Ⅰ组)、0.20mg/kg(Ⅱ组)和0.25mg/kg(Ⅲ组)用于术后PCIA治疗,镇痛持续时间至术后48h。结果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人数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则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同组青中年患者(P〈0.01)。结论布托啡诺镇痛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患者年龄相关,建议术后PCIA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0.15mg/kg)开始。  相似文献   
4.
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术后静脉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评价不同剂量国产布托啡诺用于术后静脉持续自控镇痛(PCIA)疗效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方法ASAⅠ~Ⅱ级剖腹手术与骨科手术患者174例,划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布托啡诺0.15mg/kg(Ⅰ组)、0.20mg/kg(Ⅱ组)和0.25mg/kg(Ⅲ组)用于术后PCIA治疗,镇痛持续时间至术后48h。结果镇痛效果Ⅲ组>Ⅱ组>Ⅰ组(P<0.01),而不良反应发生人数Ⅰ、Ⅱ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Ⅲ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人数则明显多于Ⅰ、Ⅱ组(P<0.05),>60岁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要显著高于同组青中年患者(P<0.01)。结论布托啡诺镇痛效果与用药剂量成正相关,不良反应发生率与用药剂量及患者年龄相关,建议术后PCIA用药剂量宜从小剂量(0.15mg/kg)开始。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患者皮下自控镇痛(PCSA)与硬膜外自控镇痛(PCEA)在家庭病房晚期癌痛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每组各16例。PCSA组:为100ml液体中含芬太尼30μg、氟哌啶5mg、玻璃酸酶500U,PCSA泵注前先经肌肉注射芬太尼1μg/kg、氟哌利多0.05mg/kg、PCA每次0.5ml,背景输注量2ml/h,锁定时间15min。PCEA组:为100ml液体中含0.75%布比卡因25ml、芬太尼500μg、氟哌利多5mg,置管后注入负荷剂量5ml,PCA每次0.5ml,PCEA2ml/h,锁定时间15min。观察患者第1、3、7天的心率、血压、呼吸频率、VAS、镇静评分及镇痛期间的其它不良反应。结果首日PCEA镇痛效果优于PCSA,其它时间段两种镇痛方法的总体满意度无明显差异。腹胀、尿潴留及穿刺部位炎症不良反应发生率PCEA组明显高于PCSA组(P<0.05),头晕、嗜睡则以PCSA为著。结论PCEA组患者镇痛效果确切,PCSA不良反应少,安全、经济、管理方便。  相似文献   
6.
星状神经节阻滞对围术期频发室性早搏的治疗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室性早搏(VPC)是围术期常见的心律失常之一,对于术中偶发性室性早搏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而对出现的频发室性早搏(FVPC,>5次/分),常首选利多卡因静脉注射治疗。既往在接受疼痛治疗患者中发现,伴有VPC患者在接受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后,早搏数量明显减少或消除。为此,我们分组对围麻  相似文献   
7.
星状神经节阻滞治疗围术期室性早搏的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星状神经节阻滞(SGB)对围术期频发性室性早搏(FVPB)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45例围术期出现FVPB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用药均使用利多卡因。其中,星状神经节治疗组予1%利多卡因8~10ml行星状神经节阻滞;静脉治疗组予1~1.5mg/kg利多卡因静脉注射。结果星状神经节治疗组对围术期出现的FVPB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总有效率100%),与静脉治疗组相比较(总有效率68.18%),具有起效快、效果确切、作用时间长等优点。结论SGB对围术期FVPB患者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8.
1病例资料 [例1]女,51岁。1年前因扛重物引发左侧颈、肩部疼痛。查体:意识清,精神萎靡,头偏向健侧,颈3-4、颈4-5,压痛明显,左侧椎旁压痛,左侧冈上肌压痛、肌肉明显萎缩,臂丛神经牵拉试验阳性。行颈椎CT扫描示颈椎曲度变直,颈4-5,椎间盘后突0.25cm。诊断为颈椎病、肩胛上神经损伤,予口服药物、星状神经节阻滞(SGB)治疗。SGB基础配方为2%利多卡因注射液5ml、山莨菪碱注射液10mg、生理盐水4ml。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