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2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16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是小儿常见的急性传染病 ,除EB病毒为最重要病原外 ,还有多种病原可以产生与之完全类似的综合征。本院就近 3年中本院收住的 5例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病儿 ,进行回顾性分析 ,并与同期住院的 35例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6例其他病毒感染所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进行对照。临床资料和方法一、临床1 一般资料  5例中男性 3例 ,女性 2例 ,年龄最大 4岁 3个月 ,最小 1 5个月 ,平均2 7个月。同期收住其它异淋增高病儿 71例 ,根据病原学检测结果 ,诊断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35例 ,传染性单核…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儿童异型淋巴细胞 (异淋 )增多的原因和免疫学特点。方法 对 75例外周血涂片异淋 >0 10的患儿 ,应用ELISA方法检测柯萨奇病毒 (CVB)抗原及IgM抗体、EB病毒 (EBV)IgM抗体、巨细胞病毒(CMV)IgM抗体、腺病毒 (AdV)IgM抗体、乙肝病毒表面抗原、肺炎支原体 (MP)IgM抗体及采用咽试子分泌物PCR法检测DNA ;同时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  74例 (96 6 % )被检出有病毒或支原体感染 ;CD3+T细胞和CD8+T细胞比例明显增高 ,CD4 +T细胞和CD4 +/CD8+细胞比例明显降低 ,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 (P <0 0 1) ,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EBV、CVB、CMV、AdV和MP感染均可引起外周血异淋升高 ,其中以EBV最为明显 ;一旦外周血中出现大量异淋 ,则提示机体内存在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3.
儿童的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儿童生存状况的单一最重要指标,亦是衡量整个社会发展的标准之一。本文就1989年至1998年10年中住院死亡儿童病因进行分析,旨在总结经验,提高儿科医疗水平。 临床资料 一、资料来源全部资料均来源于本院统计室及档案室,为近10年中儿科住院病案中死亡病例报表,数字真实可靠。疾病按《国际疾病分类》(ICD-9)50个原因的死亡类目表分析。年龄分类按儿科标准:新生儿<28天,婴儿<1岁。 二、结果:10年中住院儿童总数:11833人,死亡病儿190人,死亡率1.61%。男女之比为…  相似文献   
4.
经皮用雌二醇凝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的三年探索性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 探索经皮用雌二醇(E2)凝胶在中国妇女中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的用法。方法 将60例身体健康、绝经1-5年的妇女,开放随机分为4组,每组15例,采用周期联合方法分别予含0.75或1.5mgE2的经皮17β-E2凝胶(E2凝胶)与100mg微粉化天然黄体酮(MP)或2mg醋甲羟孕酮(MPA)口服,每日睡前应用,每月连用25d,停药5d。用单光子吸收法测前臂皮质骨骨密度;定量CT法测腰椎松质骨骨密度;双能X线吸收法测腰椎与髋部骨密度。在治疗0、6、12、18、24与36个月时分别测量骨密度、骨代谢生化指标,行绝经症状评分。结果 59例(98%)完成1年;56例(93%)完成2年,51例(85%)完成3年。治疗6个月时,4个组症状缓解率平均约80%;2年时腰椎松质骨骨密度升高平均为4.3%-7.5%;3年时第2-4腰椎骨密度升高4.2%-6.2%;股骨颈骨密度升高1.6%-3.8%。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4组间比较,骨密度的改善差异无显著性(P>0.05)。阴道出血率1.5mgE2凝胶+2mgMPA治疗者、0.75mgE2凝胶+2mgMPA治疗者较高,其他两组较低。结论 每日0.75mg与1.5mgE2凝胶可有效缓解绝经相关症状,预防绝经早期骨丢失。雌孕激素补充治疗3年,可连续增加腰椎骨密度,增加并维持股骨上端骨密度。  相似文献   
5.
肺炎支原体感染致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综合征5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扬 《中国小儿血液》2003,8(3):114-116
  相似文献   
6.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ITP)是儿科较为常见的出血性疾病 ,往往起病急骤 ,不及时治疗 ,重者可危及生命。本文回顾性总结了 1993年 6月至 2 0 0 0年 6月在我院儿科住院的ITP病例 ,以探索不同治疗方法。现将资料完整的急性ITP72例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ITP患儿 72例 ,诊断标准参照《实用儿科学》第 3版。其中男 37例 ,女 35例 ,年龄最小 2月 ,最大 12岁。治疗前血小板最低 6× 10 9/L ,均有不同程度皮肤出血 ,其中合并消化道出血 9人 ,鼻衄、牙血 13人 ,镜下血尿 3人。按治疗方法可分为二组 :A组 5 9例 ,单纯肾上腺皮质激素治…  相似文献   
7.
125所医疗机构更年期医疗保健服务资源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 ,人均寿命逐渐延长 ,妇女的一生将有 1/ 3的时间在绝经后度过。国内外的学者已广泛关注和研究预防与妇女绝经相关的常见疾病。目前的研究结果显示 ,激素补充疗法 (HRT)可消除和缓解更年期症状和泌尿生殖系统的萎缩症状 ;可缓解骨矿含量的丢失 ,减少脊椎和髋部骨折的危险及预防和延缓老年性痴呆的发生。本次调查的目的是了解不同等级医疗机构有关更年期医疗服务的资源和HRT的应用现状及医务工作者对更年期的认识和态度 ,以提出充分利用资源和改善服务能力的措施。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调查对象为参加第一次全国…  相似文献   
8.
月经状况对社区妇女肌肉骨骼疼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月经状况对社区女性肌肉骨骼疼痛的影响。  方法  采用统一的调查问卷, 对北京市某社区697名35~64岁常住妇女进行面对面调查。问卷内容包括主要的社会人口学特征、月经状况、近2周内的肌肉骨骼疼痛发生情况, 包括颈部、腰背部、膝部和其他部位, 各部位疼痛发生频率用无、偶尔和经常表示。本研究将经常性的肌肉骨骼疼痛视为严重症状, 分析其影响因素。  结果  腰背部疼痛是社区35~64岁妇女最常见的肌肉骨骼症状(33.4%), 其次为膝部疼痛(31.0%)、颈部疼痛(29.7%)、其他部位肌肉骨骼疼痛(25.6%)。绝经后妇女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率显著高于绝经前妇女(P < 0.01), 绝经后期早期为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高峰阶段, 到绝经后期晚期明显下降。颈部疼痛、腰背部疼痛发生率在绝经过渡期开始增加, 与增龄不相关; 膝部疼痛发生率随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增加、年龄增长而增加(OR=1.085, 1.050)。超重和肥胖是妇女膝部疼痛发生的危险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肥胖妇女(BMI ≥ 28 kg/m2)与正常体重妇女(BMI < 24 kg/m2)相比, 膝部疼痛发生的危险度显著增加(OR=2.256)。  结论  绝经是女性肌肉骨骼疼痛发生的重要影响因素, 增龄和超重与肌肉骨骼疼痛的相关性也不能被忽视。  相似文献   
9.
198 7年 6月~ 2 0 0 0年 1 2月本院儿科住院诊断急性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 ITP) 82例 ,经治疗后随访 ,误诊其它血液病 4例 ,误诊率 4.9% ,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例 1 ,女 ,初次入院年龄 2 .5岁。主诉反复皮肤瘀点 40天。治疗前血常规 :WBC 8.1× 1 0 9/L,N2 5 % ,L75 % ,HB 1 0 3g/L,PLT 2 9× 1 0 9/L。骨髓常规 :各系增生明显活跃 ,巨核细胞增多 ,成熟延迟。入院后给予氢化考的松 1 0 mg/( kg· d)静滴 3天后PLT即上升至 1 5 5× 1 0 9/L,但双侧鼻衄不止 ,输注新鲜血小板后出血控制。出院后 3个月 ,因持续面色苍白、乏力再次…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中国绝经早期妇女长期周期联合应用经皮雌二醇与口服孕激素的出血情况。方法开放性随机前瞻性研究7年。周期联合应用雌孕激素,雌激素为经皮雌二醇(E_2)凝胶,口服孕激素为微粉化天然黄体酮(MP)与甲羟孕酮(MPA)。60例绝经早期(1~5年)妇女随机分为4组:G1(E_2 1.5 mg/d+MP100 mg/d);G2(E_2 1.5 mg/d+MPA 2 mg/d);G3(E_2 0.75 mg/d+MP100 mg/d);G4(E_2 0.75 mg/d+MPA 2 mg/d)。每周期连用25 d,停药5 d。记录出血日记,包括出血日、出血天数和出血量;分别将出血天数≤7 d且血量≤1.0、出血天数≤7 d且血量1.0、出血天数7 d且血量≤1.0、出血天数7 d且血量1.0定义为可接受性优、良、中、差;出血次数/记录周期数定义为出血率。分别于用药1~7年时进行子宫内膜细胞吸片检查。结果(1)95.60%的出血集中于第10~32 d之间,88.83%的出血天数在7 d之内,96.75%的出血量少于2.0。(2)4组间不同可接受程度出血的构成比有显著差别。G1、G3、G4接受性优的比例高于G2,G4接受性差的比例显著低于G1、G2、G3。(3)各组总体出血率分别为1 6.05%、59.03%、9.77%、30.66%,组间差异显著(P0.05);出血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4)子宫内膜细胞吸片均未见恶性改变。结论低剂量雌激素加用天然黄体酮的出血率明显低于其他组;高剂量雌激素加用甲羟孕酮的出血率明显高于其他组;出血率随用药时间延长而降低;低剂量雌激素加用甲羟孕酮可能在控制出血天数和出血量方面效果较好;4种方案的内膜安全性均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