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3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32篇
耳鼻咽喉   16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70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7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8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8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2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0年   1篇
  195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咽喉结核是由于结核菌通过直接扩散或血行传至咽喉部所致特异性感染之一,多继发于肺结核,原发者较少.为探讨咽喉结核的传播途径、发病机理、临床分型和临床工作中如何避免和减少误诊、误治,现将我科1995~2001年发现咽喉结核26例报告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
本文对一例男性性腺发育不全伴有22p~+标记染色体的患者及其家庭成员进行了 G—、R—、C—、Ag—显带及 rRNA 基因的染色体原位杂交等研究。结果表明,该家系的6例22p~+标记染色体携带者中,22p~+与女性自然流产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因果关系,而与男性性腺发育不全是否有关,尚需积累更多的资料。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SD大鼠来源的髓核(nucleus pulposus,NP)细胞促使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 tissue-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AMSCs)向NP样细胞定向分化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酶消化法取脂肪细胞,极限稀释法纯化细胞;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培养NP细胞。利用流式细胞技术,免疫荧光及RT-PCR检测对AMSCs及NP细胞进行鉴定。结果 AMSCs中Sca-1和CD44的阳性率较高,而CD45和CD11b阴性,共培养组荧光强度明显亮于单纯AMSCs组,AMSCs在NP细胞的诱导下聚焦蛋白聚糖(Aggrecan)、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Ⅱ)、Sox-9等表达水平较对照组高。结论共培养环境中髓核细胞分泌的可溶性因子TGF-1能促使AMSCs向NP样细胞定向分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电脑纤维喉镜的开发及在喉部疾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自行开发的电脑软件处理分析图像,对95例喉部疾病患者进行电脑纤维喉镜检查及治疗。结果:电脑纤维喉镜可显示喉部的正常结构,显示喉部疾病病变的位置及范围,电脑纤维喉镜的影像可被清晰放大,并可存贮资料、示教、会诊等。结论:电脑喉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生物技术的迅速发展,为临床提供了许多有效的大分子药物。大分子药物一般多采用注射给药,特点是起效快,生物利用度高,但患者使用不便,顺应性差。与之相比,粘膜给药因简便安全已成为最常见的给药途径。然而,大分子药物通常很难透过生物粘膜。因此,为提高各类大分子药物粘膜给药的生物利用度,各类促渗剂的研究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以使粘膜给药成为大分子药物注射给药的替代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2012年学术年会、中华医学科技奖(2010~2011)颁奖大会暨中华医学会2012年新春专家座谈会于2012年1月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参加此次盛会的有中华医学会第24届理事会全体理事,中华医学会各专科分会、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中华医学科技奖获奖者、地方医学会代表及来自国际组织和外国医学会的嘉宾共计1500余人。  相似文献   
7.
8.
基于红细胞的长循环及天然免疫逃逸效应,该研究构建了一种新型的红细胞膜包裹的紫杉醇仿生纳米混悬液[RBC-(PTX)NS],对其理化性质及体外抗肿瘤效果进行考察。采用超声-沉淀法制备紫杉醇纳米混悬液[(PTX)NS]及超声包膜法制备RBC-(PTX)NS。以粒径、电位、稳定性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法对(PTX)NS进行处方优化。并进一步对(PTX)NS及RBC-(PTX)NS的形态、粒径、稳定性、体外溶出及体外抗肿瘤特性进行表征。结果表明,优化所得的(PTX)NS粒径为(129.38±0.92)nm, Zeta电位(-22.41±0.48)mV;包裹细胞膜后RBC-(PTX)NS粒径为(142.5±0.68)nm, Zeta电位(-29.85±0.53)mV;透射电镜下(PTX)NS呈球形,RBC-(PTX)NS具有明显的核-壳结构;RBC-(PTX)NS在4℃下5 d保持稳定;体外溶出实验显示(PTX)NS在20 min内累积溶出度达79%,显著优于原料药溶出度(25%)(P<0.05);MTT细胞实验结果表明RBC-(PTX)NS对HepG2细胞的增殖有高效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9.
口服递送系统是多肽蛋白类药物非肠道给药的一种理想替代途径,但难度很大。如何能增强大分子药物对消化道粘膜细胞的渗透性,是提高多肽蛋白药物口服生物利用度并达到临床要求的基本问题。要提高大分子药物的口服生物利用度,通常有以下3种策略:(1)对大分子药物的理化性质进行修饰(亲脂性或酶易感性);(2)增加大分子药物新的功能(受体识别或细胞透过性);(3)采用转运载体。无论采用以上何种策略,都必须保证大分子药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0.
蛋白/多肽类药物的给药途径选择和处方设计一直存在难度,主要原因在于维持蛋白质天然结构的作用力较弱,使得其空间结构容易发生变化。此外,它们对胃肠道蛋白酶的敏感性也为口服给药带来了困难。人们试过多种给药途径,如眼部、皮肤、鼻和口腔等,但都很难代替传统的注射途径。然而,将蛋白质制成气雾剂进行肺部给药的研究取得了较好的进展。本文介绍了蛋白质吸入给药发挥全身治疗作用的概况及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