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篇
  2022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P)对大鼠原位肝脏移植中移植肝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80只Wistar大鼠随机配成40对,平均分成两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肝素生理盐水经腹主动脉灌注;IP组:灌注前阻断肝门血供10 min,再开放10 min。每组受体中,10只观测1周生存率,另10只检测再灌注2 h后的各项相关指标。结果IP组受体肝功能、生存率明显好于对照组;IP组肝脏组织标本中TNF-α的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虽然各组肝脏组织都出现了凋亡细胞,但IP组凋亡细胞数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IP对移植肝具有保护作用,这种保护作用与TNF-α表达减少、肝窦状内皮细胞凋亡减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消化道肿瘤在腹部外科疾病中越来越常见。肿瘤性肠梗阻亦相对增加。虽然小肠的长度约为胃肠道的75%左右,但原发性小肠肿瘤仅占消化道肿瘤的10k~6%。肿瘤性小肠梗阻比较少见。结、直肠肿瘤,特别是结、直肠癌的发病率远高于小肠。欧美国家的年发病达30/10万人,亚、非、拉等发展中国家年发病为2—5/10万人。在我国结、直肠癌的发病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居消化道肿瘤第3位。而且近年来有上升趋势。消化道肿瘤因肠梗阻就医者占8%~29%。本院普通外科近8年收治结肠癌致梗阻26例,现对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危险因素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132例壶腹周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患者分为无胰瘘组和胰瘘组,比较两组的性别、年龄、白蛋白、总胆红素、病变部位、胰肠吻合方式、胰液引流、胆汁引流及术后胰液引流量的差异。结果胰瘘组术后胰液引流量多于无胰瘘组,十二指肠癌、远端胆管癌、壶腹部癌术后胰瘘发生率高于胰头癌。提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主要与残留胰腺的质地有关,捆绑式胰肠吻合能降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重组腺病毒介导的热休克蛋白70(HSP70)基因转染对肝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用Cre酶介导的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的方法,构建HSP70腺病毒载体;体外转染人正常肝细胞株,检测HSP70的表达水平;对照组(转染空载体组)、转染HSP70 24、48、72 h组细胞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分别对细胞的存活率进行检测分析。结果重组产物经鉴定后为包含有HSP70全长序列的腺病毒载体,HSP70基因位于其CMV启动子控制之下,浓度为3.0×10~(10) pfu/ml,共2 ml。Ad.CMV-HSP70转染组细胞HSP70基因表达为阳性,对照组无表达;经缺氧再复氧处理后,Ad.CMV-HSP70处理组活力较对照组明显增强,死亡细胞明显减少。结论Cre酶介导的loxP位点特异性重组是一种简单、高效的腺病毒载体构建方法,具有构建速度快、成功率高、准确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5.
2004年11月至2006年10月我院对5例门静脉高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行改良的Sugiura断流术(贲门周围血管离断联合食管下端黏膜环切术),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手术室细节护理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6月1日~2020年6月1日92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根据住院尾号单双数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6例,对照组实施常规围术期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手术室细节护理,比较两组护理效果。结果:观察组术后皮质醇、心率、收缩压、舒张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低于术前(P<0.05),观察组术后HAMA、HAMD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肠鸣音恢复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0.01),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手术室细节护理可有效改善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患者生理、心理应激反应,促进患者术后康复,降低术后不良反应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并提出针对性护理措施。方法:选取2018年10月1日~2020年12月31日9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且术后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感染组,选取同期91例行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但未发生切口感染的患者为对照组,分析术后切口感染的相关因素。将感染组患者随机分为常规组45例和护理组46例,常规组实施常规护理,护理组实施针对性切口感染护理;比较两组切口感染康复率和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附加手术、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55岁、手术时间>60 min、术后血肿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患者术后切口感染的危险因素(P<0.05);护理组切口康复率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后,两组SAS、SDS评分低于护理前(P<0.05),且护理组低于常规组(P<0.01)。结论: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患者切口感染与年龄、手术时间、术后血肿情况相关,实施针对性干预可促进患者切口愈合,缓解负性情绪。  相似文献   
8.
胆囊结石多为胆固醇性或以胆固醇为主的混合性结石,胆汁胆固醇过饱和是胆囊结石发生的必要条件,胆固醇过饱和与胆汁胆固醇含量升高及胆盐与磷脂的下降有密切关系.肝细胞胆小管侧膜上有一些转运蛋白,这些蛋白都属ATP结合盒家族.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选用太湖猪种的梅山猪行无体外静脉转流条件猪原位肝移植术,观察供/受体手术情况;分别于无肝前期、无肝期、新肝期和关腹前进行血气分析和血电解质、凝血功能和部分生化指标测定,记录平均动脉压、中心静脉压、心率,采用前后对照的方法 ,明确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不同时期主要存在的病理生理改变,探讨相应的处理原则.结果 顺利完成非体外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15例(手术成功率88.2%),受体肝移植手术过程中各重要生理指标变化较大,经积极有效的针对性处理后,除关腹前APTT和Fg仍异常(P<0.05)外,其他都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 良好的手术技术,积极有效地防止和纠正内环境改变,是稳定建立非静脉转流猪原位肝移植术模型的关键因素;该模型与临床肝移植术的方法 及要求基本一致,有很强的模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ischemic preconditioniong,IP)对大鼠移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wistar大鼠原位肝移植动物模型,供肝冷保存时间150min,无肝期14min左右。80只大鼠,配成40对,配对大鼠随机分配到对照组和实验组(IP组),每组20对。对照组获取供肝前仅以4℃肝素生理盐水灌注,后获取供肝并放入4℃生理盐水中保存;IP组获取供肝前先夹闭门静脉及肝动脉,使供肝缺血10 min,再松开血管夹,恢复供肝血供10min,然后以与对照组相同的方法灌注、获取及保存供肝。各组受体的一半(n=10)用于肝移植术后采集标本:另一半(n=10)用于观察肝移植术后生存期。结果IP组大鼠肝移植术后一周生存率、胆汁分泌量高于对照组,血清AST、ALT、LDH、肝组织细胞凋亡及TNF-α低于对照组。结论缺血预处理能降低移植肝组织中TNF-α水平,减少细胞凋亡,从而减轻移植肝的缺血再灌注损伤,改善移植肝功能。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