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2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第一部分脑死亡判定标准儿童脑死亡判定标准适用年龄范围:29 d~18岁。1判定的先决条件(1)昏迷原因明确(2)排除了各种原因的可逆性昏迷2临床判定(1)深昏迷(2)脑干反射消失(3)无自主呼吸靠呼吸机维持通气,自主呼吸激发试验证实无自主呼吸。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颅内静脉系统血栓形成(CVT)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对80例重症CVT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队列分析。按结局分为生存组与死亡组,按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分为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临床资料及其预后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80例重症CVT患者出院时生存65例(81.2%),死亡15例(18.8%);预后良好49例(61.2%),预后不良31例(38.8%)。①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昏迷、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8分、颅内出血、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脑疝、呼吸衰竭、低蛋白血症、低钾血症、高钠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10项因素)是死亡的影响因素。进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脑疝(OR=54.05,95%CI:3.40~859.55;P<0.01)、高钠血症(OR=22.50,95%CI:2.72~185.92;P<0.01)、低钾血症(OR=17.30,95%CI:1.54~193.55;P=0.02)是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②年龄、性别、昏迷、GCS≤8分、病变累及≥3个静脉窦/静脉、伴脑室受压/中线移位、脑疝、肺炎、呼吸衰竭、高钠血症、低钾血症、血浆渗透压增高(12项因素)是预后不良的影响因素。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年龄(≥45岁)(OR=9.47,95%CI:1.71~52.46,P=0.01)和呼吸衰竭(OR=19.64,95%CI:3.06~126.02,P=0.002)是预后不良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脑疝、高钠血症、低钾血症是重症CVT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中老年和呼吸衰竭是重症CVT患者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9例成人重症型流行性乙型脑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2013-10我科共收治9例经血清和脑脊液检查证实的成人重症型流行性脑炎患者,回顾性分析其临床主要症状、血及脑脊液实验室检查、头颅MRI检查,以及临床治疗情况和最终结果。结果本组发病年龄19~60岁,中位数49岁;均来自同一省或发病前1周曾去过该省;除1例外,其他8例均无明确乙脑疫苗接种史;临床症状为高热(100%)、意识障碍(昏睡66.6%,嗜睡33.3%)、抽搐发作(66.6%)、呼吸衰竭(100%)及四肢瘫痪(100%);病死率达33.3%,其余均有四肢瘫痪等严重后遗体征;白细胞正常或轻度增高,以中性粒细胞及淋巴细胞为主;脑脊液压力为165~290mmH2O,以淋巴细胞为主,糖、氯及蛋白正常或轻度增高;脑电图均为低波幅慢波,未见癫痫波;头颅MRI示双侧颞叶内侧、大脑脚、丘脑长T1、长T2异常信号,FLAIR呈高信号,无强化;血清及CSF乙脑特异性IgM抗体阳性。年龄、意识障碍、呼吸衰竭和四肢瘫可能与患者死亡相关。结论成人也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的易感人群,重症成人患者以高热、意识障碍、四肢瘫及呼吸衰竭尤为突出,病死率高,存活者遗留严重的功能障碍。乙脑是疫苗可预防性疾病,有必要对成人进行乙脑疫苗补种。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期间,寒战出现规律与抗寒战措施,以保障血管内低温治疗的顺利实施。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将22例接受血管内低温治疗并经抗寒战处理的患者,根据寒战程度,分为无寒战或轻度寒战(0~1级)组(5例)和中重度寒战(2~3级)组(17例)。分析寒战与低温的相关性、寒战与抗寒战药物的相关性、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以及寒战与预后的相关性。结果①22例患者中,低温全程伴有寒战19例(86.4%),其中轻度(1级)2例(10.5%)、中度(2级)12例(63.2%);重度(3级)5例(26.3%)。各低温阶段中,诱导低温期寒战发生率最高,为68.2%(15/22),0~1级寒战患者平均降温速度[(0.92±0.59)℃/h]快于2~3级寒战患者[(0.51±0.15)℃/h],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941,P=0.090)。②应用哌替啶、咪达唑仑和肌松药的患者,寒战发生率分别为89.5%、83.3%和85.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级寒战组与2~3级寒战组比较,抗寒战药物负荷剂量和维持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依次为胃肠动力抑制(95.5%,21/22)、肝功能异常(77.3%,17/22)和循环抑制(40.9%,9/22)。④无寒战和轻度寒战患者与中重度寒战患者相比,不良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温过程中,诱导低温期间寒战发生率最高,并以中度寒战为主;中重度寒战可减慢诱导低温期间的降温速度,需采取更加积极的抗寒战措施;抗寒战药物不良反应出现率高,但可以控制,对预后影响不大。  相似文献   
5.
2003年5月6—27日在我院严重的急性呼吸道综合征(SARS)病房收治的31例SARS患者中,有3例患者有中枢神经系统损害的临床表现。  相似文献   
6.
高岱佺  宿英英 《当代医师》2014,(11):1583-1583
患者,女,68岁,因"头痛2d,意识障碍1d"于2013年2月11日入院.既往有甲状腺功能减退病史.入院时查体:T37.6℃,R 23次/min,P 102次/min,BP 168/98 mmHg(1mmHg =0.133 kPa),浅昏迷,格拉斯哥昏迷评分9分,双侧瞳孔等大,光反射灵敏,双侧咽反射消失,刺激后四肢可活动,左侧肢体肌力较右侧差,双侧病理征阳性.双肺呼吸音粗,下肺可闻及细湿罗音.头颅CT显示右侧小脑出血,破入脑室,并压迫脑干.入院后给予脱水、降压、抗感染、营养支持等治疗.营养支持首先采用鼻胃管喂养,之后发现多次胃潴留(胃液残余量>200 ml),为减少误吸的发生,给予鼻空肠管置入.经治疗后,患者病情好转,意识恢复,复查头颅CT出血吸收,但患者吞咽功能一直不能恢复,在发病第5周时,给予经皮内镜下胃空肠造口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gastrojejunostomy,PEGJ),术后伤口无感染,有呃逆和恶心发生.术后第6天清晨,发现PEGJ导管尖端出现在患者口中,分析为PEGJ导管尖端的严重移位,因患者呃逆恶心导致导管自空肠回到胃内,又自贲门经食管和咽部,到达口内.患者家属拒绝再次行内镜,故将PEGJ管拔除,经PEG喂养,予胃肠动力药物对症处理,无呕吐误吸发生.  相似文献   
7.
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神经急诊面临各种挑战,既负责着疫情防控的重任,又面临接诊急性脑血管病和神经疾病的压力,中国人体健康科技促进会神经急诊重症监护专业委员会会同有关专家在前期疫情防控经验的基础上,分别在神经急诊接诊、抢救、外出转运、绿色通道等工作流程给予专家建议,供广大同行参考并在实践中改进,旨在为全国各级医院神经急诊重症医师在做好防护工作的同时,坚持神经急诊患者的救治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大脑半球大面积脑梗死患者血管内低温治疗的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共纳入22例大面积脑梗死患者,均按低温治疗方案实施。按发病6个月结局以及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生存组(14例)和死亡组(8例),预后良好组(mRS 0~4分,11例)和预后不良组(mRS 5~6分,11例),分析低温治疗期间患者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系统并发症与预后的关系。结果①22例患者低温期间全部出现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生存组生理学指标异常率与死亡组比较,除心率减慢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生理学指标异常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率最高的是凝血功能(20例,90.9%),其他依次为心血管功能(18例,81.8%)、肝功能(17例,77.3%)、消化功能(7例,31.8%)、肾功能(6例,27.3%)和造血功能(3例,13.6%)。肌酸激酶增高13例,占59.1%。③生存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死亡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预后良好组各系统并发症发生率与预后不良组比较,除低钙血症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④系统并发症发生率最高的是消化系统(21例,95.5%)、代谢系统(21例,95.5%)和血清电解质(21例,95.5%)并发症,其他依次为循环系统(16例,72.7%)和呼吸系统(6例,27.3%)并发症。⑤3例出现危及生命的严重并发症,经药物治疗恢复正常。无一例死于并发症。结论血管内低温治疗可伴有较多生理学指标异常变化和系统并发症,但多不严重,经严密监测和妥善处理,可逐渐得以恢复,并不影响患者预后。严密的监测方案和严谨的处理预案均可为血管内低温顺利实施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患者男,36岁,主因突发头晕、意识不清30h于2013年1月13日入院。入院前30h上班时突发头晕,在送医途中出现意识不清,急诊头颅CT检查(发病3.5h)显示脑干出血(桥脑和中脑)出血量约8m1。意识障碍进行性加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肠内营养(EN)能量预测目标值与实际供给值,以指导EN不足肠外营养(PN)补充的策略. 方法:对2012年11月至2014年2月顺序收入神经内科ICU(NCU)的急性重症神经疾病病人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全部病人首选EN.人院时,按经验估算法[104.6 kJ(25 kcal)/(kg·d)]计算能量预测目标值,按EN3 d后平均每天实际能量供给值是否达到预测目标值,分为能量达标组和能量未达标组.观察病人基线特征、能量供给、胃肠功能状态和营养状态. 结果:入组病人100例,EN3 d后平均每天能量达标组76例,未达标组24例.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仅性别是能量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能量达标组与能量未达标组比较,病后3个月病死率、预后不良率(mRS >4分)、NCU内新发肺炎、NCU停留时间、住院时间、出NCU时营养状况均无显著性差异. 结论:NCU大多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接近预测值,经TEN可以满足能量需求.少数病人实际肠内喂养值低于预测值,性别是未达标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