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6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8篇
临床医学   63篇
内科学   25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4篇
外科学   49篇
综合类   67篇
预防医学   32篇
眼科学   5篇
药学   39篇
  1篇
中国医学   27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0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14篇
  2012年   22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27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22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21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1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2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 毫秒
1.
目的 通过循证医学方法研究肾上腺皮质激素在川崎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循证医学方法,检索国内外5种大型专业数据库,筛选出随机或半随机对照研究的文献,再人工筛查确定适宜文献.通过Meta分析,比较激素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退热时间和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的差异.结果 初筛得到443篇文献.经过人工检索,8篇文献符合要求而被纳入标准.其中,3篇文献共有49例川崎病患儿接受甲基强的松龙治疗,5篇文献共有406例患儿接受强的松治疗.对照组共有33例接受静脉丙种球蛋白治疗,435例接受阿司匹林治疗.各组间患儿性别、年龄、病程差异无显著意义.①甲基强的松龙组(3篇文献):24例发生冠状动脉病变,对照组18例发生,两组病变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意义.在退热方面,1篇文献显示甲基强的松龙组发热时间明显较丙种球蛋白组缩短,差异有显著意义;2篇文献显示差异无显著意义.②强的松组(8篇文献):28例发生冠状动脉瘤,阿司匹林对照组11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瘤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强的松组76例发生冠状动脉扩张,对照组75例发生,3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2篇文献提示强的松组冠状动脉扩张发生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无显著意义.结论 目前的研究资料显示,激素治疗与丙种球蛋白治疗川崎病在冠状动脉病变发生率方面尚无差异或增高.在缩短热程上两者差异也不显著.尚可进一步通过更大数量病例的随机对照研究来证实本结果.目前治疗川崎病不主张单独应用激素.  相似文献   
2.
中医药治疗慢性肝炎(CHB)已取得一些可喜的苗头,现将近几年来国内学者以中药固定方转换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HBV—M)的有关文献综述如下: 中药固定方转换HBV—M的组方原则,现趋向清热解毒、活血化瘀、补肾养肝、健脾化湿、疏肝理气、扶正祛邪等多法联用,以达到整体调控、抗病毒、调节免疫功能、改善肝功能和抗纤维化目的。吴志  相似文献   
3.
经食管心房调搏纠治心房扑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经食管心房调搏作为纠治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种有效方法已为大家所公认,但对转复心房扑动(房扑)的疗效报道较少。我院自1990年5月—2000年3月应用经食管心房调搏纠治房扑38例,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38例,男16例,女22例。年龄18~72岁,平均46岁。Ⅰ型房扑34例,Ⅱ型房扑4例。先天性心脏病13例,冠心病7例,肺心病5例,风心病5例,心肌病4例,4例无器质性心脏病。房扑病史为10h~4年,发作时心室率为150~170/min,均经体表心电图证实,先后应用洋地黄制剂和心律平等药物治疗无效。……  相似文献   
4.
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功能衰竭2例的成功救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俄联合军事演习时值8月中旬,潍北夏季气温高,湿度大。某部进行5km武装越野训练中同时发生重症中暑并发多脏器衰竭2例,病情极度凶险,经全力抢救,2例患者均完全康复出院,未留任何后遗症。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s lymphoma,NHL)-2010方案治疗儿童淋巴母细胞淋巴瘤(lymphoblastic lymphoma,LBL)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8月至2013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确诊的20例LBL患儿的临床和实验室资料,按照儿童LBL化疗方案(NHL-2010)进行治疗。LBL患儿总体生存率(overall survival,OS)及无事件生存率(event-free survival,EFS)的计算采用Kaplan-Meier方法。结果 20例患儿入组,男17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 5.7:1;中位发病年龄 8.8岁( 2.3岁~ 14.3岁)。T细胞型 12例(60.0%),B细胞性8例(40.0%)。Ⅰ期2例( 10.0%, 2/ 20),Ⅱ期 1例( 5.0%, 1/ 20),Ⅲ期 12例( 60.0%, 12/ 20),Ⅳ期 5例( 25.0%, 5/ 20)。随访至2015年6月30日,中位随访时间为34.8月(2.4~67.4月),3年OS为85.0%±8.0%,EFS为80.0%±8.9%。3例发生死亡,其中2例复发,均为骨髓复发;1例发生脓毒血症,病原菌为坐皮肤球菌,治疗相关死亡率5.0%。结论 本组患儿采用NHL-2010方案治疗,疗效接近国内报道最佳水平,而治疗相关死亡1例,安全性较高。由于我国儿童LBL的诊治水平仍落后于国际水平,因此,仍有待进一步完善医疗体制,加强疾病宣教,以及提高患儿及其家属治疗依从性,并且增强国内各治疗中心间的协作。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61岁。因发作性心前区、左肩背部疼痛15d,再发2h于2001-03-12急诊入院。平素身体健康,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入院时查体:血压130/90mmHg。急性痛苦病容,面色苍白,全身大汗。双肺呼吸音清,未闻及罗音。心浊音界不扩大,心率80次/min,律齐,心音低钝,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杂音。心电图示V1~V4导联ST段弓背向上抬高0.2~0.5mv。诊断: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入院后给予舌下含化和静脉滴注硝酸甘油效果差,即给予尿激酶130万U(2.2万u/kg)行静脉溶栓治疗。滴入17min时心电监护出现…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儿童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巩固化疗期骨髓原血细胞(HGs)对于儿童急性B 淋巴细胞白血病(B-ALL)预后判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196 例初发B-ALL 患儿,根据危险分型分为高危(n=55)、中危(n=69)和低危(n=72)3 组;根据临床结局分为完全缓解(n=165)和复发组(n=31).采用欧洲BIOMED-1 标准化流式细胞术微小残留病(MRD)检测方案,检测巩固化疗期HGs 数量.Kaplan-Meier 生存曲线统计患儿无事件生存率(EFS).结果 高危组患儿HGs 明显低于中危和低危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P1.0%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HGs 可反映B-ALL 化疗效果,可用于B-ALL患儿疗效及预后的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儿童霍奇金淋巴瘤(HL)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情况, 分析儿童HL复发/进展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选择2008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四川大学华西第二医院收治的67例HL患儿为研究对象。患儿的中位发病年龄为9.1岁(6.0, 11.6岁), 男、女性患儿分别为52、15例。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 收集患儿性别、年龄、肿瘤浸润部位、B组症状、巨大肿块、病理学类型、Ann Arbor分期、危险度分组、化疗方案等临床资料, 采用χ2检验对不同临床特征患者的构成比进行比较。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总体生存(OS)和无事件生存(EFS)曲线, 采用log-rank检验进行不同临床特征患儿生存率的比较, 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对HL患儿OS和EFS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对儿童HL复发/进展的影响因素进行多因素分析。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世界医学协会赫尔辛基宣言》要求。结果①本组67例HL患儿中, 以男性(77.6%, 52/67), 年龄>7岁(70.1%, 47/67), EB病毒编码的RNA(EBER)阳性(68.7%.4...  相似文献   
9.
K562细胞端粒酶非同位素标记检测方法的建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前国外检测端粒酶活性的端粒重复序列扩增方法(TRAP)多采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引物或底物,经PCR扩增后行放射自显影,不仅费时,而且存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和放射性废物处理的问题。我们用K562细胞和人工合成的引物,经PCR扩增后用特殊的荧光染料SYBR...  相似文献   
10.
慢性病贫血分子发病机制及其诊治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慢性病贫血是指在慢性感染、炎症和恶性肿瘤情况下发生的贫血,为临床上最常见贫血类型之一.近年研究发现,炎症和感染情况下,炎性细胞因子除可直接抑制骨髓红系造血和促红细胞生成素产生外,更主要是通过刺激肝脏hepcidin这一关键性的负性铁调节激素的表达和合成,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铁释放和肠道铁吸收,最终导致低铁血症和红系造血对铁的利用.临床上,慢性病贫血易于与缺铁性贫血混淆,应综合分析各种临床资料,尤其是有关铁代谢方面的检查指标进行鉴别.原发疾病的治疗仍然是慢性病贫血处理的关键,此外,应根据具体临床情况,合理选择应用成分输血、促红细胞生成素.合并功能性缺铁时可适当补充铁剂.针对hepcidin信号传导途径的特异性靶向治疗(包括hepcidin抑制剂、EPO和IL-6特异性刺激剂等)有望今后成为慢性病贫血新型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