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血管性认知功能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是指由各种血管性因素引起的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综合征,其发病率日益增高,但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尚缺乏十分有效的治疗手段。注重认知功能障碍的早期诊断,从而为血管性痴呆(vascular dementia,VD)的预防提供可能。本文从概念、危险因素、分型、诊断和预防等方面对VCI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神经科的急症,TIA的定义自提出到现在已经半个多世纪,随着研究的深入,TIA的理念在不断更新之中。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320排动态容积CT脑灌注参数变化对预测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的价值。方法选择将要接受OPCAB的患者105例,术前进行CT脑灌注检查,手术前后神经系统查体并在术后确认有无POCD的发生。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OCD分为POCD组和非POCD组,组间进行脑灌注参数单因素分析,根据ROC曲线计算CT脑灌注参数变化率对预测术后POCD发生的最佳截点。结果术后发生POCD发病率为15.24%(16/105)。POCD组与非POCD组的颞叶和额叶局部达峰时间变化率、颞叶局部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变化率、颞叶延迟相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颞叶rTTP变化率23%为本研究人群术后发生POCD的最佳截点,可预测术后POCD发生。结论 OPCAB术前接受320排CT脑灌注检查有助于发现术后POCD患者。  相似文献   
4.
在提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的概念之后的半个多世纪中,随着对TIA的研究不断深入,到目前为止整个研究过程可以大致分为3个阶段:TIA定义的提出——时间与临床概念;TIA是否有组织学损伤——脑梗死与TIA的界限区分;更关注TIA的预后——预后评估与管理。3个阶段  相似文献   
5.
目的 对我院年龄在18~45岁青年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TIA)患者进行TIA危险因素及预后研究,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回顾性的分析青年组(n =22)和中年及以上组(n =44)患者的临床资料,对两组患者的既往病史、TIA后7天内血管危险事件、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及相关检查指标进行比较。结果 青年组的吸烟史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糖尿病史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0.01);体重、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高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3,0.022,0.04);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空腹血糖、血浆纤维蛋白原低于中年及以上组(P值分别为0.014,0.009,0.048);两组TIA后7天内动脉硬化性血栓(angiosclerosis thrombus,AT)事件及缺血性卒中事件的发生率在中年及以上组(45岁以上)人群中有增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推测青年TIA的主要危险因素包括体重、胆固醇、LDL-C及吸烟史;相对于青年TIA患者,糖尿病史和纤维蛋白原过高可能对45岁以上TIA患者产生更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骆迪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2,7(2):120-124
目前认为,脑血管疾病是由多个基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动物模型和人体研究已证实卒中的发病存在着遗传易感因素,遗传易感性在一些病例中起重要作用。对卒中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包括人群调查、家系调查和孪生子调查显示,有脑血管病和卒中家族史者的后代易发卒中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同卵双生  相似文献   
7.
肢体抖动短暂性脑缺血发作(limb-shaking transient ischemic attack,LS-TIA)是一种少见的TIA类型,极易被误诊为局灶性运动性癫痫发作或锥体外系疾病,在此对其发病机制、诊断、责任血管及影像学改变、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阐述,期望对其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8.
骆迪  毕齐 《中国卒中杂志》2010,5(12):996-1002
<正> 卒中是多个基因和多种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对卒中的遗传流行病学调查显示,有卒中家族史者的后代易发卒中的危险性相对较高,同卵双生子患缺血性卒中的一致性(17.7%)明显高于异卵双生子(3.6%)(P0.05)。卒中的发病也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对不同候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神经系统并发症(NC)的发生率及其危险因素,并明确术前脑灌注异常、颅脑CT血管成像(CTA)狭窄情况与术后NC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0年7月-2012年7月北京安贞医院心脏外科连续收治的具有行OPCABG手术指征患者556例,术前均采用320排动态容积CT评估脑灌注情况,采用颅脑CTA评估脑血管狭窄情况。所有患者分别于术前和术后1周进行NC评估,根据OPCABG后是否发生NC分为NC组(n=118)和非NC组(n=438),分析脑灌注异常、颅脑CTA狭窄情况对术后NC的影响。结果 术后NC总发生率为21.2%(118/556),其中脑梗死为1.3%(7/556),缺血低氧性脑病(HIE)为2.9%(16/556),谵妄为1.1%(6/556),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为11.9%(66/556),焦虑、抑郁状态为6.0%(33/556)。NC组脑血管病史、脑灌注异常比例及颅脑CTA狭窄程度均高于非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脑血管病史、术前脑灌注异常为术后NC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亦显示,与颅脑CTA无狭窄患者相比,重度狭窄患者术后发生NC的OR(95%CI)为2.25(1.35,3.77),P<0.05。NC组颞叶、枕叶、基底核区达峰时间(TTP)差值,枕叶、基底核区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差值均大于非N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PCABG后NC发生率较高,脑血管病史、术前脑灌注异常为术后NC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颅脑CTA狭窄程度增加,术后NC的发生风险逐渐增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患者缺血缺氧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与320排动态容积CT脑灌注参数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择期行OPCABG手术的患者,其中女性50例,男性225例,年龄36~79岁,平均年龄(62.68±7.83)岁。剔除其他神经系统合并症患者,其中HIE患者37例,未出现神经系统并发症患者217例。收集患者影像学、神经系统查体信息,录入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①本研究术后发生HIE发生率4.36%。②HIE两组间各种灌注参数变化率结果显示:颞叶rCBV、颞叶rCBF、枕叶rMTT、基底节rMTT、额叶Delay及基底节Delay变化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③枕叶rMTT变化率最为敏感;以枕叶rMTT变化率ROC曲线结果显示:枕叶rMTT变化率10.13%为ROC的移动诊断界点。结论:脑灌注参数与术后发生HIE关系密切,本研究中枕叶rMTT为较敏感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