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1篇
口腔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随着外科手术器械和腹腔镜技术的不断发展,肝脏外科已经进入微创外科和精准外科时代。机器人辅助肝脏切除术已包含几乎所有传统开腹手术的适应证。目前临床研究显示,与开腹手术和传统腹腔镜手术相比,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的。本文综合文献报道及临床实践,针对达芬奇机器人在肝脏切除术的临床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2.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居高不下。胰瘘引起的出血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最凶险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师努力的方向。本文就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危险因素、防治策略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 探讨臭氧水对四种牙周致病菌的作用。方法 采用定量悬液法测定不同浓度臭氧水溶液(0ppm、105ppm、211ppm、391ppm)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牙龈卟啉单胞菌(P.g)ATCC33277、中间普氏菌(P.i)ATCC25611、具核梭杆菌(F.n) ATCC10953、黏性放线菌(A.v)ATCC19246分别作用30s、60s后的菌落总数,并取对数统计分析在不同作用时间下不同浓度臭氧水溶液及3%过氧化氢溶液对4种牙周致病菌的杀菌效果。结果 作用时间相同时,各组溶液对P.g ATCC33277、F.n ATCC10953、P.i ATCC25611、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浓度相同而作用时间不同时,各组溶液对F.n ATCC10953、P.i ATCC25611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105ppm臭氧水溶液对P.g ATCC33277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pm臭氧水溶液、211ppm臭氧水溶液、391ppm臭氧水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对P.g ATCC33277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91ppm臭氧水溶液对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ppm臭氧水溶液、 211ppm臭氧水溶液、105ppm臭氧水溶液、3%过氧化氢溶液对A.v ATCC19246作用后的菌落总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臭氧水对P.g ATCC33277、F.n ATCC10953、P.i ATCC25611、A.v ATCC19246具有浓度依赖性杀菌效果。  相似文献   
4.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是腹部外科最大的手术之一,术后并发症高居不下,其中最凶险的并发症就是胰瘘引起的出血,死亡率高达80%。预防和处理胰瘘出血是胰腺外科的难点,也是胰腺外科医生努力的方向。术后胰瘘出血的发生与胰管直径、胰腺质地、假性动脉瘤、胰肠吻合口瘘及胆肠吻合口瘘等众多因素有关。本文就目前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瘘出血的定义和分级、发生危险因素及预防和治疗策略现状和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及对龈下菌群的影响。方法: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2019年1月-12月笔者医院口腔科收治的20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10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龈下刮治术,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加用臭氧油抗菌剂,治疗4周。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两组的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和附着丧失(AL);于治疗前及治疗后6周、12周对龈下菌斑16S rDNA进行PCR后行琼脂糖凝胶电泳,分析菌群种类及含量。结果: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的PLI、GI、PD、AL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现27种与28种菌群,治疗后6、12个月,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发现5种与9种菌群,观察组的牙龈卟啉单胞菌、伴放线菌嗜血菌、福赛斯坦纳菌、中间普雷沃菌、齿垢密螺旋体含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臭氧油抗菌剂治疗慢性牙周炎的疗效明显,对慢性牙周炎致病菌具有很好的杀灭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有效浓度及存留时间。方法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廊坊市人民医院口腔科就诊的慢性牙周炎患者200例,将其随机分为A组(84例)与B组(116例),疗效考察指标为:菌斑指数(PLI)、牙龈指数(GI)、探诊深度(PD)、探诊出血(BOP)和附着丧失指标(AL);将A组患者随机分为6组,每组14例患者,设对照组、臭氧浓度10 g/L、40 g/L、60 g/L、80 g/L、110 g/L进行单因素试验,对臭氧油浓度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将B组患者随机分为6组,设定臭氧油存留时间30 s、10 min、20 min、30 min、40 min及60 min进行单因素试验,对臭氧油存留时间与治疗效果进行对比研究。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A组患者通过不同浓度的臭氧油治疗后,各组AL、PD、PLI、GI、BOP指标均显著降低(P<0.05),且当臭氧油浓度大于60 g/L时,治疗后的PLI、GI、A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相比,B组患者治疗过程中保持臭氧浓度为60 g/L,且在牙周袋内存留时间大于等于30 min时,AL、PD、PLI均显著降低(P<0.05)。结论 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袋内臭氧油有效浓度及存留时间对于患者的病情改善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临床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顺铂是否通过诱导氧化应激水平升高引起耳蜗血管纹毛细血管周细胞线粒体途径的细胞凋亡。方法:将20只6~8周的雄性C57BL/6J小鼠分为对照组和顺铂组;同时原代培养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并鉴定,分为对照组、顺铂组和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顺铂组。听性脑干反应(ABR)检测小鼠听力变化,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耳蜗血管纹形态学变化,总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检测试剂盒(WST-1法)和硫代巴比妥酸(thiobarbituric acid,TBA)法分别检测SOD活性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DCFH-DA荧光探针检测周细胞上活性氧的含量,Hoechst 33342和流式细胞术检测周细胞的凋亡率,免疫荧光技术检测耳蜗血管纹上周细胞的凋亡相关蛋白分布表达,免疫组化和蛋白免疫印迹法(WB)检测凋亡相关蛋白、线粒体相关蛋白的表达,Mito SOX TM-red和JC-1检测周细胞线粒体功能,伊文思蓝染色观察血迷路屏障(blood labyrinth barrier,BLB)的通透性。采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顺铂组可升高小鼠听力阈值和Ⅰ波潜伏期( t值为4.72和12.25, P值均<0.05),升高耳蜗和周细胞内氧化应激水平( t=38.34, P<0.01),使耳蜗血管纹结构紊乱皱缩,BLB通透性增加[伊文思蓝渗漏(1.08±0.42)AU比(0.55±0.23)AU, t=4.64, 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顺铂组小鼠耳蜗血管纹细胞凋亡蛋白c-Caspase-3和Bax的表达增加( t值为5.01和6.33, P值均<0.01),且顺铂可使原代培养的周细胞凋亡并上调c-Caspase-3、Bax的表达( P值均<0.05),NAC+顺铂组可逆转顺铂诱导的周细胞凋亡( P<0.05)。顺铂使周细胞线粒体功能损伤,诱导线粒体向胞浆释放凋亡诱导因子(apoptosis-inducing factor,AIF)和细胞色素C(cytochrome-c,Cyt-c),NAC+顺铂组可逆转顺铂诱导的线粒体损伤( P值均<0.05)。 结论:顺铂可升高耳蜗内氧化应激水平引起C57BL/6J小鼠耳蜗血管纹周细胞线粒体途径凋亡,从而提高BLB的通透性,造成听力损失。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临床回顾性研究,建立能有效预测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发生风险的术前预测模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至 2020年 12月在我中心收治的986例首次行手术治疗的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将单因素分析中P≤0.2的项目纳入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进一步筛选出独立风险因素,并通过R软件建立列线图预测模型。列线图评分越高,隐匿性转移风险越大。模型构建完毕后使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 ROC)评估其预测效能。结果 本中心胰腺癌腹腔隐匿性转移的发生率为8.42%。研究群体平均年龄(62.4±9.4)岁,其中男性593例(60.14%)。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隐匿性转移与腹痛史、腹痛时间、总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前白蛋白、乳酸脱氢酶、癌胚抗原、甲胎蛋白、CA125、CA199、CA724、腹水、肿瘤大小、肿瘤部位、突破被膜、侵犯周围脏器、侵犯动脉个数、腹腔干侵犯程度、肠系膜上动脉侵犯程度、脾动脉侵犯程度、脾静脉侵犯程度、第9组可疑淋巴结、第13组可疑淋巴结、第14组可疑淋巴结、第17组可疑淋巴结、腹膜后存在可疑淋巴结、肝脏可疑转移瘤、肝可疑转移瘤位置、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发现,年龄、腹水、肿瘤横截面短径、侵犯脏器个数、肠系膜上动脉受侵程度、第13组可疑淋巴结、肝可疑转移瘤、腹腔不确定性病灶、腹腔手术史是发生腹腔隐匿性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上述独立风险因素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在ROC曲线下面积为0.783(P=0.001)。结论 基于列线图预测模型,有助于提高胰腺癌转移患者的术前诊出率,能够尽量减少腹腔隐匿性转移患者承受不必要的手术创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对机器人胰腺手术相关临床研究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探究国内外机器人胰腺手术的演进过程、不同时期的热点主题、研究现状以及未来研究趋势。方法 以“机器人胰腺手术”为主题,统计分析PubMed数据库和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的文献检索结果,采用CiteSpace 5.8.R3软件对关键词进行聚类、突现词检测、时区图及时间线图分析,绘制可视化的知识图谱。结果 检索纳入2002年1月1日至2022年2月12日间PubMed数据库661篇、CNKI数据库235篇,合计896篇文献。国内外发文量呈波动上升趋势;国内外已形成多个研究团队,其中国外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Chang Kang,国内发文量最高的作者为彭承宏;研究关键词国外以“机器人手术”、“胰体尾切除术”、“微创手术”等词出现频率较高,国内以“机器人”、“胰腺肿瘤”、“腹腔镜”等词出现频次较高;关键词聚类后,国外聚类#0(微创机器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和#1(保留脏器功能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出现大量突现关键词节点,聚类#3(微创胰腺肿物剜除术)则出现较多高中心性节点;国内聚类#2(机器人)出现大量突现关键词节点。结论 综合分析显示,机器人胰腺手术的临床研究处于快速发展阶段,未来仍将是胰腺外科领域研究热点。国内外研究热点和演进过程既有相似性也有差异性;机器人胰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及传统开腹手术治疗胰腺疾病的临床疗效对比仍是未来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早期转移是胰腺癌预后差的重要因素之一。对胰腺癌患者准确的分期评估,及早发现腹腔转移,最大程度避免非必要手术创伤,尽早开展术前新辅助治疗和转化治疗,为根治性切除创造条件,能较大程度提高Ⅳ期患者预后。然而,目前各项检验、检查手段对胰腺癌腹腔转移的诊断效能并不令人满意。本文从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联合评估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