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0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7年3月至2019年3月收治25例颈椎管狭窄症患者。男15例,女10例。年龄33~68岁,中位数45岁。C3~C5狭窄16例,C3~C6狭窄9例。发育型狭窄18例,退行性狭窄7例。病程1~7年,中位数4年。均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测定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采用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量表评价颈肩部疼痛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脊髓型颈椎病评分量表(17分法)评价颈髓功能,采用Odom评级标准评价整体疗效,记录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者均随访至术后12个月。与术前相比,术后3个月时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均增大(5.25°±3.05°,8.02°±3.13°,t=3.169,P=0.003;38.48°±13.60°,56.12°±12.90°,t=4.705,P=0.000),颈肩部疼痛VAS评分和ODI均减小[(7.69±0.53)分,(3.14±0.21)分,t=39.906,P=0.000;(21.75±5.48)分,(10.13±2.12)分,t=9.888,P=0.000]。患者术前及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比较,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22±1.51)分,(14.75±3.32)分,(16.53±3.52)分,(16.78±3.66)分,F=41.001,P=0.000];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00;P=0.000;P=0.000)。术后12个月时,按照Odom评级标准评定,优12例、良10例、一般2例、差1例;疗效评定为差的1例患者,经非手术治疗后病情控制。1例患者术后出现背部疼痛,服用非甾体抗炎止痛药后疼痛缓解;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脊髓损伤、内固定松动等并发症。结论: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微型钢板内固定术治疗颈椎管狭窄症,能有效改善患者的颈椎曲度和活动度、减轻颈肩部疼痛症状、改善颈髓功能,总体疗效较好,而且具有较高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2016年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32例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患者。男25例,女7例。年龄20~47岁,中位数36岁。左侧20例,右侧12例。超声检查可见跟腱断端的低回声间隙。均为运动伤,受伤至手术时间l~10 d,中位数4 d。均为初次断裂,断裂部位距跟腱止点近端3.0~7.8 cm。均采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分别采用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merican Orthopaedic Foot and Ankle Society,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标准、跟腱断裂总评分(achilles tendon total rupture score,ATRS)评定标准及足踝功能评价(foot and ankle ability measure,FAAM)量表评价治疗效果,并观察记录治疗及随访期间的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32例患者中14例跟腱断端距离≤2 cm,采用跟腱断端正中横切口;18例跟腱断端距离>2 cm,采用跟腱断端正中偏内侧纵切口。6例患者在术后2~9个月时失访,其余26例患者均随访12个月以上(12~41个月)。随访12个月以上的26例患者,末次随访时的AOFAS踝与后足功能评分为(96.19±2.38)分;ATRS(94.12±2.55)分;术后12个月时FAAM日常生活活动功能为(97.21±2.46)%,体育活动功能为(87.96±2.80)%。1例发生浅表皮肤坏死,经换药后延期愈合,未使用抗生素;3例发生静脉血栓栓塞症,经注射低分子肝素钙及口服阿司匹林后治愈;均未发生切口裂开或深层感染、腓肠神经损伤、跟腱再断裂。结论:采用改良有限切开修复技术治疗急性闭合性跟腱断裂,并发症少、术后足踝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淫羊藿苷(icariin,ICA)干预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的效果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5只8周龄SPF级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5组,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各10只,塞来昔布组5只。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及塞来昔布组大鼠通过L4~5和L5~6椎间盘穿刺建立大鼠腰痛模型;假手术组仅显露椎间盘,不进行穿刺。自造模后第7天开始进行药物干预,至造模后第21天结束。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以ICA溶液进行灌胃(ICA溶于去离子水中),每天剂量分别为50 mg·kg^-1和100 mg·kg^-1;塞来昔布组以塞来昔布胶囊进行灌胃(塞来昔布胶囊粉剂溶于去离子水中),每天100 mg·kg^-1;生理盐水组以生理盐水灌胃,每天100 mg·kg^-1;假手术组常规饲养,不进行干预。从各组随机选取5只大鼠,分别于造模前、造模后第7天、第14天、第21天、第28天、第35天进行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检测。造模后第35天,足底疼痛阈值测定结束后处死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的5只大鼠,以qRT-PCR法测定椎间盘组织中P物质(substance P,SP)mRNA和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alcitonin gene related peptide,CGRP)mRNA的含量。造模后第21天时,处死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其余的5只大鼠,以ELISA法测定大鼠椎间盘组织中细胞因子诱导的中性粒细胞趋化剂-1(cytokine-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CINC-1)含量。结果:①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时间因素和分组因素存在交互效应(F=17.971,P=0.001)。5组大鼠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分组效应(F=146.660,P=0.000)。造模前后不同时点间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即存在时间效应(F=118.057,P=0.000)。假手术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随时间未见明显变化,一直处于较高水平[(14.60±0.89)g,(14.79±0.47)g,(15.00±0.00)g,(15.00±0.00)g,(15.00±0.00)g,(15.00±0.00)g,F=0.836,P=0.537]。生理盐水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造模后明显降低,后期一直维持在较低水平[(14.67±0.74)g,(3.44±2.22)g,(3.19±1.37)g,(2.84±0.96)g,(3.92±1.36)g,(3.02±0.98)g,F=58.882,P=0.000]。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造模前后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变化趋势基本一致,造模后均先降低,药物干预开始后逐渐回升,药物干预结束后又逐渐降低[(15.00±0.00)g,(2.78±0.81)g,(4.64±1.67)g,(5.59±1.25)g,(8.52±1.63)g,(6.11±1.49)g,F=56.088,P=0.000;(14.66±0.76)g,(2.53±1.37)g,(10.65±2.69)g,(9.67±2.41)g,(10.67±2.04)g,(8.59±2.95)g,F=16.684,P=0.000;(15.00±0.00)g,(2.28±1.03)g,(12.09±1.28)g,(12.37±1.34)g,(6.71±2.89)g,(5.18±1.88)g,F=44.668,P=0.000]。造模后第7天时,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14天时,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均高于ICA 50 mg·kg^-1组(P=0.001;P=0.000);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21天时,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均高于ICA 50 mg·kg^-1组(P=0.009;P=0.000);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28天时,ICA 100 mg·kg^-1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高于塞来昔布组(P=0.049);ICA 50 mg·kg^-1组与ICA 100 mg·kg^-1组、塞来昔布组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第35天时,ICA 50 mg·kg^-1组、ICA 100 mg·kg^-1组和塞来昔布组的足底机械性疼痛阈值两两比较,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②椎间盘组织CINC-1含量。造模后第21天,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及ICA 100 mg·kg^-1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CINC-1含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34.2±142.6)pg·mL-1,(28 376.0±976.7)pg·mL-1,(21 866.0±1 536.0)pg·mL-1,(9 956.0±1 010.0)pg·mL-1,F=423.000,P=0.000]。生理盐水组的CINC-1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000;P=0.003;P=0.000);ICA 50 mg·kg^-1组的CINC-1含量高于ICA 100 mg·kg^-1组(P=0.000)。③椎间盘组织SP mRNA和CGRP mRNA含量。造模后第35天,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ICA 50 mg·kg^-1组及ICA 100 mg·kg^-1组大鼠椎间盘组织中SP mRNA和CGRP mRNA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4±0.49,183.50±118.60,55.50±10.26,19.53±8.05,F=9.499,P=0.000;0.74±0.21,6.29±2.06,1.55±0.69,1.19±0.37,F=27.180,P=0.000)。生理盐水组的SP mRN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008;P=0.042;P=0.015);ICA 50 mg·kg^-1组的SP m RNA含量高于ICA 100 mg·kg^-1组(P=0.000)。生理盐水组的CGRP m RNA含量高于假手术组、ICA 50 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P=0. 000;P=0. 001;P=0. 000);ICA 50mg·kg^-1组和ICA 100 mg·kg^-1组的CGRP m RNA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ICA可有效缓解大鼠椎间盘源性腰痛,其镇痛效果与剂量有关,与同剂量的塞来昔布相比其镇痛效果持续时间更长,降低大鼠椎间盘组织中CINC-1的水平可能是其镇痛的作用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胃肠微环境中的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几何参数变化对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的影响规律,为吻合钉织构化表面对细胞黏附的促进作用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 将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结构引入到平板流动腔底面,应用 ANSYS Fluent 建立平板流动腔的二维模型并进行网格划分,研究不同高度、边长、间距参数的织构化底面的平板流动腔中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数值,并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 结果 吻合钉表面微织构的引入增强了平板流动腔内细胞外液的流速,且合适的微织构几何参数的引入可以增大微织构微脊处的壁面处剪切力。 微凹坑内的细胞外液流速较低且会形成漩涡,微织构高度、间距的增加以及边长的减小可以增强微凹坑内漩涡的强度。 结论 通过控制微织构的参数可以改变细胞外液流速与壁面处剪切力,进而促进细胞的黏附。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多种血清肿瘤相关抗原(tumor associated antigen,TAA)自身抗体联合检测对骨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3年12月至2016年6月收治的51例骨肉瘤患者(骨肉瘤组)和同时期在医院体检的51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的外周血血清。使用间接ELISA法检测所有受试对象血清中抗烯醇化酶1(enolase 1,ENO1)自身抗体、抗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自身抗体、抗热休克蛋白(heat shock protein,HSP)27自身抗体、抗HSP60自身抗体、抗核仁磷酸蛋白1(nucleophosmin 1,NPM1)自身抗体、抗人PDZ和LIM域蛋白1(PDZ and LIM domain 1,PDLIM1)自身抗体、抗重组人微管解聚蛋白1(stathmin 1,STMN1)自身抗体、抗丙糖磷酸异构酶1(triosephosphate isomerase 1,TPI1)自身抗体共8种TAA自身抗体的血清含量。按单侧估计各TAA自身抗体含量的95%参考值范围,并以此计算和评价各TAA自身抗体血清含量检测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按诊断的灵敏度由高到低排序,从诊断骨肉瘤灵敏度最高的自身抗体开始,每次增加1种灵敏度排名次一位的自身抗体,计算和评价对应的TAA自身抗体联合检测诊断骨肉瘤的价值。结果:①2组血清TAA自身抗体含量检测及对比结果。2组受试对象血清中抗ENO1自身抗体、抗GAPDH自身抗体、抗HSP27自身抗体、抗HSP60自身抗体、抗PDLIM1自身抗体、抗STMN1自身抗体和抗TPI1自身抗体含量比较,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0.269±0.101,0.202±0.113,Z=-3.758,P=0.000;0.145±0.037,0.125±0.027,Z=-3.477,P=0.001;0.175±0.048,0.164±0.027,Z=-2.125,P=0.034;0.174±0.048,0.149±0.028,Z=-2.871,P=0.004;0.305±0.079,0.288±0.068,Z=-2.249,P=0.025;0.188±0.082,0.167±0.071,Z=-2.041,P=0.041;0.174±0.083,0.159±0.040,Z=-2.095,P=0.036);2组受试对象血清中抗NPM1自身抗体含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255±0.075,0.260±0.064,Z=-0.020,P=0.984)。②血清TAA自身抗体含量检测诊断骨肉瘤的结果。除抗NPM1自身抗体之外的7种TAA自身抗体中,抗STMN1自身抗体诊断骨肉瘤的价值最大,其灵敏度为27.45%、特异度为96.08%、Youden指数为0.2353、Kappa值为0.24。随着联合检测的TAA自身抗体种类增加,诊断的灵敏度逐渐增大、特异度逐渐减小。当联合检测抗STMN1自身抗体、抗TPI1自身抗体、抗PDLIM1自身抗体、抗ENO1自身抗体和抗HSP27自身抗体5种血清TAA自身抗体时,诊断效果比较理想,对应的灵敏度为60.78%、特异度为80.39%、Youden指数为0.4118、符合率为70.59%、Kappa值为0.41。结论:联合检测抗STMN1自身抗体、抗TPI1自身抗体、抗PDLIM1自身抗体、抗ENO1自身抗体和抗HSP27自身抗体5种血清TAA自身抗体,对骨肉瘤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胆囊切除术与代谢相关性脂肪肝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7年2月至2021年3月接受兰州大学第一医院(Metabolic Management Center, MMC)管理的3998(男2658人,女1340人)例T2DM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有无胆囊切除术史将人群分为胆囊切除术组(n=657)和非胆囊切除术组(n=3341),比较两组之间MAFLD患病率、一般临床资料、血糖、肝功和血脂等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探讨胆囊切除术与MAFLD的关系。结果 (1)胆囊切除术组MAFLD患病率高(61.6%vs 55.8%P=0.006);(2)T2DM胆囊切除术患病率为16.4%;(3)在调整了与MAFLD相关的可能因素后,经历胆囊切除术T2DM患者发生MAFLD风险增加30.7%[OR=1.307, 95%CI(1.051~1.626)P=0.016]。(4)与因胆囊结石行胆囊切除术组相比,其他胆囊疾病所致胆囊切除术的MAFLD患病风险无差异(均P>0.05);在确诊T2DM之前行胆囊切除术或者在确诊T2DM之后行胆囊切除术,MAFLD患病风险无差异(P...  相似文献   
7.
强直性脊柱炎是一种累及脊柱和骶髂关节的慢性进行性炎性病变,病情严重及晚期的患者可因广泛关节强直而残疾。目前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临床上也尚缺乏特异性较高的血清学诊断指标。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是针对强直性脊柱炎研究较为深入的血清生物学标志物,通过MMP-3的研究可进一步探讨强直性脊柱炎的早期诊断、病情进展及有效治疗药物。本文综述了血清MMP-3在强直性脊柱炎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管狭窄症(Lumbar Spinal Stenosis, LSS)是以腰腿痛、间歇性跛行为主要症状的一种脊柱退行性疾病,严重时还会导致残疾,多见于老年人[1-2],发病率约为9.3%[3]。近些年,随着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Unilateral Biportal Endoscopic, UBE)理论的完善、手术技术和手术专用器械的进步,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对单侧双通道内镜技术的研究进展及其在腰椎管狭窄症中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 模拟在吻合钉植入人体以后,吻合钉表面与肠壁组织之间的微流场环境,研究其仿生疏水化表面对细胞外液流速和壁面处流体剪切力的影响,进而通过流场的变化调控细菌的黏附。方法 观察鲨鱼皮肤微结构,建立细菌在微流场环境中的简化二维运动模型。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数值仿真,模拟静态流场和动态流场中,细菌分别在光滑表面和微织构表面的运动,比较两种表面环境下细菌周围的流场特征和流体剪切力,分析流体剪切力影响细菌黏附的内在机制。结果 仿生微织构的加入增强了微流场内细胞外液的流速,在静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黏滞作用较小;动态流场中流体对细菌的推动作用更强;一定范围内的微坑宽度使微织构壁面所受流体剪切力更大。结论 吻合钉的仿生微织构表面,加快了细胞外液的流速,提高了微织构壁面和细菌所受流体剪切力,对细菌的附着有一定影响。研究结果为吻合钉抑菌表面的研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肾癌组织蛋白激酶C亚型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蛋白激酶C(PKC)的 3种亚型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在肾癌组织中表达的临床意义。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P法和原位杂交技术检测 38例肾癌组织中PKC 3种亚型的表达。 结果 肾癌组织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率分别为 6 8.4%、34.2 %和 44 .7% ,其中T2~T4为 80 .9% ( 17 2 1)、42 .9% ( 9 2 1)和 5 7.1% ( 12 2 1)。T1 为 5 2 .9( 9 17)、2 3.5 % ( 4 17)和 2 9.4% ( 5 17)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 ;G2 ~G3 为 83.3% ( 2 0 2 4)、41.7% ( 10 2 4)和 5 4.1% ( 13 2 4) ,G1 为42 .9% ( 6 14)、2 1.4% ( 3 14)和 2 8.6 % ( 4 14) ,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5 )。各种细胞类型的 3种PKC亚型相比差异无显著性意义 (P >0 .0 5 )。cPKCα阳性表达者 5年生存率为 45 .8% ( 11 2 4) ,明显低于cPKCα阴性者 81.8% ( 9 11) ,差异有显著性意义 (P <0 .0 1)。 结论 cPKCα、cPKCβⅡ 和aPKCζ阳性表达与肾癌的临床分期、细胞分级及预后有关 ,与细胞类型无关。可作为判断肾癌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