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7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6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7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测的老年高血压病患者脑血流变化情况。方法:应用经颅多普勒超声观察脑底动脉的血流参数。结果:高血压Ⅰ期血流速度增加,搏动指数正常,从Ⅱ期开始,血流速度逐渐下降,搏动指数开始增高,分级愈高改变愈大。血流速度的改变早于搏动指数的改变,同时,频谱形态有相应的改变。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患者不论分期轻重,均有脑血流的改变,因此应及早检测脑血流情况,积极防治。  相似文献   
2.
正内淋巴囊肿瘤(endolymphatic sac tumour,ELST)又称为Heffner瘤(Hefner tumour)、内淋巴囊源性低级别腺癌(low grade adenocarcinoma of endolymphatic sac origin,LGAES),是内淋巴囊源性非转移性腺癌,生长缓慢,广泛侵犯岩骨,是成人的一种罕见肿瘤,且缺乏特异性临床和影像学等特征,病理学诊断和鉴别诊断复杂,极易误诊为其他肿瘤。因此,本文报道1例次全切术后复发的内淋巴囊肿  相似文献   
3.
【摘要】目的:探讨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与直肠癌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之间的关系,筛选诊断脉管神经侵犯的最佳双层探测器光谱CT定量参数和最佳扫描期相。方法:前瞻性将2020年6月-2021年1月在本院行双层探测器光谱CT双期扫描且经手术病理证实的70例直肠癌患者纳入本研究。分析直肠癌动脉期和静脉期的光谱CT参数,包括120kVp图像(PI)、40keV虚拟单能级图像(VMI)和虚拟平扫(VNC)图像上的CT值、无水碘密度、标准化碘密度(NIC)和有效原子序数(Eff-Z)。脉管神经侵犯、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经病理检测获得。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动脉期和静脉期各项光谱CT参数在直肠癌不同病理特征分组间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光谱CT参数对脉管神经侵犯等病理特征的诊断效能。结果:动脉期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在血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以及在淋巴管侵犯组和未侵犯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管侵犯组和淋巴管侵犯组的静脉期CT值40keV-VMI、无水碘密度、NIC和Eff-Z均分别高于血管未侵犯组和淋巴管未侵犯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静脉期Eff-Z在有和无神经侵犯组、不同分化程度组及有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之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40keV-VMI、NIC和Eff-Z评价直肠癌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为0.74、0.69、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侵犯的AUC分别为0.73、0.68、0.75和0.75;静脉期无水碘密度、CT值40keV-VMI、NIC和Eff-Z评价淋巴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68、0.68、0.75和0.74,评价直肠癌血管浸润的AUC分别是0.71、0.76、0.76、0.72。结论:光谱CT定量参数对直肠癌脉管侵犯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静脉期是反映直肠癌神经侵犯、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的最佳期相,光谱CT可作为术前评估直肠癌生物学行为的一种无创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直肠癌动态对比增强磁共振成像(DCE-MRI)参数的特点及其与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关系。材料与方法对56例经病理证实为直肠癌患者的DCE-MRI图像进行回顾性分析,绘制时间-信号强度曲线(TIC)、构建Ktrans、Ve、Kep参数图,并分析TIC、Ktrans、Ve、Kep值的特点及其与肿瘤分化程度、Dukes分期的相关性。结果将直肠癌及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的TIC分为3种类型,其中Ⅱ型8例,Ⅲ型48例,肿瘤周围正常直肠壁Ⅰ型为41例、Ⅱ型15例。直肠癌的Ktrans值随肿瘤分化程度减低,Dukes分期增加而升高(P值均0.01);Ve、Kep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DCE-MRI能反映肿瘤内部的血流动力学情况,TIC及Ktrans值与直肠癌的病理分化程度、Dukes分期具有一定相关性,TIC及Ktrans值可能用于评价直肠癌的恶性程度。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IL-1β、IL-6、IL-8、TNF-α)的表达水平及其与相应组织病理学的关系。方法 在关节外科手术前,抽取31例患者的膝关节液,采用流式细胞小球微阵列术方法检测膝关节液中IL-1β、IL-6、IL-8、TNF-α表达水平,同时分析其滑膜组织病理学特征。所有患者按照组织病理学诊断分为骨关节炎(OA)、假体置换后翻修(RPR)、色素性绒毛结节性滑膜炎(PVNS)和类风湿关节炎(RA),另根据滑膜组织内含铁血黄素情况分为含铁血黄素沉着组和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根据滑膜组织内炎细胞浸润情况分为炎细胞浸润组和非炎细胞浸润组,按照膝关节液颜色分为血性膝关节液组和非血性膝关节液组。结果 31例患者中男9例、女22例,平均年龄(63.60±9.19)岁,左膝12例、右膝19例,OA 18例,RPR 5例,PVNS 5例,RA 3例。OA组患者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含量均最低,与其他3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1β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后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6水平高于PVNS组,但低于RPR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IL-8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A组膝关节液中TNF-α水平高于RPR组和PVNS组,3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炎细胞浸润组(11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炎细胞浸润组(20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含铁血黄素沉着组(7例)膝关节液中4种炎性因子水平均高于非含铁血黄素沉着组(24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血性膝关节液组(4例)与非血性膝关节液组(27例)相比,IL-1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IL-6、IL-8及TNF-α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IL-1β、IL-6、IL-8及TNF-α在多种关节疾病中有表达,且与其病理学特征等有相关性。这一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某些关节疾病的发病和发展,可为临床诊断、治疗和基础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对原发性高血压应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氢氯噻嗪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探讨。方法:选取9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进行分析,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治疗者设定为对照组,给予外加氢氯噻嗪治疗者设定为观察组,每组46例患者。结果:治疗总有效率方面,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7.82%、78.26%,数据差异比较,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较高,组间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苯磺酸氨氯地平相比,联合氢氯噻嗪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疗效更显著,方案推广意义大。  相似文献   
7.
患者女,65岁.因停经10余年,阴道流血伴轻度间断性腹痛2月余入院.妇科查体:子宫如孕6月大小,压痛.实验室检查示:CA125为75.78 U/mL,提示明显升高,B-HCG为7.9 mIU/mL,提示轻度升高,人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DNA阴性.  相似文献   
8.
"系列强化"教学法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医学生学习作为重要桥梁课程病理学的实际情况,认真体察学生学习过程的困难,针对性地改革教学工作,从备课、讲课、实验课、课堂病例讨论、题库等方面探讨了各教学环节的全方位改革。在教学内容上以教材为主,积极开展案例教学和临床病理学的内容,在教学方法上提倡多媒体课件+传统式方法讲授+不断提出问题+举例及典型病例导入等,把这种教学方法暂命名为“系列强化”教学法,另外,积极开展网络教学,起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9.
髓脂肪瘤1例     
1 临床资料 女性患者,52岁,因左上腹不适2月余入院,无恶心、呕吐、发冷、麻木、抽搐等症状.入院查体:t 36.5℃,BP 120/80 mm Hg,P 76次/分,R 24次/分.腹部平软,肝脾无肿大,腹部按压血压无变化.实验室检查:Hb 14.2 g/L,RBC 500×1012/L,WBC 6×109/L,K 5.4 mmol/L,Na 133 mmol/L,Ca2 2.2 mmol/L,BUN 3.1 mmol/L,AFP(-),血糖4.2 mmol/L.B超示脾肾之间约10 cm×8 cm×6 cm大小的占位性病变.病理标本检查:卵圆形肿物一个,体积10 cm×8 cm×6 cm,包膜完整,切面红黄相间,实性、质软、细腻、鱼肉状.  相似文献   
10.
患者男,51岁,因上腹疼痛2周加重1天入院,CT示"脾门肿瘤伴出血,脾梗死,右侧肾脏肿瘤"(图1、2).有高血压病8年,药物治疗效果良好.吸烟30年,平均15支/日.患者急诊行脾脏切除术.术中见脾脏体积增大,与胃大弯没有明显粘连.网膜组织中见一结节,3 cm×3 cm×2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