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3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系统评价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网、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PubMed、Cochrane Library、Embase、Web of Science,筛选补阳还五汤预防全髋关节置换术后DVT的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23年9月。试验组采用补阳还五汤治疗或补阳还五汤联合抗凝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抗凝药物治疗。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提取数据并评价纳入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RevMan5.4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6项研究,涉及1445例患者,其中试验组726例、对照组71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术后第7天和术后第14天时,试验组的DVT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均低于对照组[术后第7天:RR=0.33,95%CI(0.20,0.55),P=0.000;SMD=-0.72,95%CI(-1.11,-0.33),P=0.000;SMD=-0.82,95%CI(-1.27,-0.38),P=0.000;术后第14天:RR=0.32,95%CI(0.19,0.56),P=0.000;SMD=-1.30,95%CI(-2.35,-0.24),P=0.020;SMD=-1.02,95%CI(-1.86,-0.18),P=0.020];试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RR=0.58,95%CI(0.42,0.81),P=0.001]。基于DVT发生率的漏斗图不对称,提示存在发表偏倚的可能。结论:与单独使用抗凝药物相比,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单独使用补阳还五汤或联合应用抗凝药物能更好地降低DVT发生率、血浆D-二聚体水平及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而且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在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中测量截骨与间隙平衡截骨的临床效果。方法笔者自2008-01-2013-06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诊治126例(130膝)骨性关节炎,测量组76例,平衡组50例,比较2组的手术情况、影像学、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26例均获随访2~5年,平均3.4年。测量组与平衡组单膝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2钉孔连线与股骨通髁线夹角2°,测量组外旋角度(1.04±0.62)°,平衡组内旋角度(1.24±0.57)°,术后患膝伸直应力位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屈膝90°应力下X线片示内外侧股胫关节角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下肢力线与小腿解剖轴线夹角2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膝关节KSS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2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隙平衡截骨技术在保证下肢力线及屈伸间隙平衡方面优于测量截骨技术,但易导致股骨假体内旋,术中要注意调整两钉孔连线与股骨通髁线夹角。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并骨关节炎的近期临床疗效和手术技术。方法 2011年5月至2015年2月,采用结合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合并骨关节炎患者共19例,其中男2例2髋,女17例18髋,于术后3、6、12个月及以后每年随访一次,通过拍摄X线片观察患者臼杯有无松动,臼底截骨愈合情况。通过对髋关节进行Harris评分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估近期疗效。结果 18例得到随访,患者术前及术后采用Harris评分,其中11例由术前平均(76.52±3.08)分,增至术后(97.39±2.32)分,4例由术前平均(59.32±6.08)分,增至术后(74.39±5.12)分,优良率为83.33%。术前术后关节活动度及Harris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所有患者术后均无伤口感染,假体松动及关节脱位等并发症。结论髋臼内壁截骨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发育不良(CroweⅡ、Ⅲ型)并骨关节炎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预防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后气滞血瘀证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TKA后辨证为气滞血瘀证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采用加味桂枝茯苓丸口服联合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联合治疗组)与单纯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基础治疗组)治疗。加味桂枝茯苓丸水煎后口服,每日2次,每次200 mL;低分子量肝素钙皮下注射,每日2次(间隔12 h),每次0.2 mL;均连续治疗14 d。比较2组患者的DVT发生率、膝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 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 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 FIB)含量、血浆D-二聚体含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共纳入92例患者,每组46例。联合治疗组2例发生DVT,均为胫后静脉血栓;基...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后内、前外侧联合入路,接骨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内髁的SchatzkerV/VI型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2006年8月-2009年8月,我院收治16例累及后内髁的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患者,其中男13例,女3例;年龄20~62岁,平均40岁;根据Schatzker分型:V型11例,VI型5例;单纯累及后内髁12例,累及双后髁4例。患者均先作后内侧入路复位后内髁骨折块及内髁骨折,再作前外侧联合入路复位外髁骨折,同时处理半月板及前、后交叉韧带损伤。9例三接骨板(外、内、后)内固定,7例双接骨板(外、后内)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I期愈合,无伤口感染、皮瓣坏死、慢性骨髓炎、骨不连等并发症发生。16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48个月,平均26个月。术后1年膝关节屈曲100~130(°),平均118.4(°)。根据Iowa膝关节功能评分标准评定:优11例,良3例,可2例,优良率87.5%。结论:采用后内、前外侧联合入路,双/三接骨板内固定是治疗累及后内髁SchatzkerV/Ⅵ型胫骨平台骨折的有效方法,后内髁骨折解剖复位、坚强内固定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对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患者血液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以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64例膝关节骨性关节炎关节置换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表法将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2例。两组均接受全膝关节置换治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独活寄生汤治疗。评价临床疗效和关节功能评分。治疗前后,采集静脉血3ml,检测ESR、血清CRP、MMP-9水平。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88%,明显高于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关节功能评分对比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关节功能评分均分别低于对照组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关节功能评分,差异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ESR、血清CRP、MMP-9指标水平对比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ESR、血清CRP、MMP-9水平均显著下降,观察组指标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指标水平,且两组指标水平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独活寄生汤能够降低膝关节骨性关节炎行关节置换患者的炎症反应水平,且能够改善患者关节功能,提高治疗效果,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应用补肾活血方联合运动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采用随机平行对照法将109例髋部骨折术后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54例给予术后运动康复,观察组55例在术后运动康复治疗基础上予补肾活血方治疗,10 d为1个疗程,共治疗观察3个疗程。结果:两组治疗后股骨大粗隆、腰椎骨密度及Harris评分、生物力学指标均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肾活血方联合康复训练可有效提升髋部骨折术后患者骨密度,改善股骨生物力学指标水平,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核心结合因子a1(Cbfa1)对成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s)向成骨细胞定向分化的诱导作用。方法:经密度梯度离心法和贴壁筛选法获得hBMSCs。非病毒载体FuGene HD携带Cbfa1转染hBMSCs后7、14d,经Real-time PCR分析hBMSCs成骨细胞标志基因表达,包括Cbfa1、碱性磷酸酶(ALP)、骨钙素(OC)、骨桥蛋白(OPN)和Ⅰ型胶原;培养1、2和3周,ALP染色、钙结节染色检测成骨分化。结果:培养的hBMSCs阳性表达CD73,阴性表达CD34。第3代细胞增殖曲线呈"S"形,符合对数生长曲线。Cbfa1转染hBMSCs表现出与成骨细胞相似的形态,成骨细胞标志基因ALP、OC、OPN和Ⅰ型胶原的表达均明显上调,ALP染色阳性,并且有明显的钙结节形成。结论:非病毒载体携带Cbfa1转染hBMSCs可诱导其向成骨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9.
股骨头坏死(osteonecros is of the fem ora l head,ONFH)是骨科常见、多发、难治性疾病,好发于2050岁的中青年,其中60%以上的病例为双侧病变,男性与女性之比约为4∶1[1,2]。国际骨循环研究学会及美国骨科医师学会将其定义为:股骨头血供中断或受损,引起骨细胞与骨髓成分死亡及随后的修复,继而导致股骨头结构改变、股骨头塌陷和关节功能障碍的疾病。国内外学者尽管近年来在ONFH病因病理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但其病理机制仍不十分清楚。目前,ONFH的分期及治疗方法很多,而疗效不一,至今仍缺乏公认的最佳疗效评价标准。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