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6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6篇
药学   1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选取2012年7月~2013年6月我院收治的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患者84例,并按照抛硬币的方法将其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对比两组患者麻醉效果。结果对比两组患者术前、术后平均动脉压、心率及血氧饱和度及术中血氧饱和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比两组患者术中平均动脉压及心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芬太尼复合丙泊酚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临床上麻醉效果显著,可有效提高患者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张立丰  马保新 《河北医学》2022,(9):1519-1524
目的:针对右侧上肢手术老年患者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观察患者膈肌功能变化情况。方法:选取我院接受右侧上肢手术的60例患者,年龄65~79岁,ASAⅡ~Ⅲ级并通过简单随机分为两组。S组(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组)行超声引导下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30 mL; C组(锁骨上复合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组)在超声引导下先行锁骨上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10mL,后行锁骨下臂丛神经阻滞,注射0.33%的罗哌卡因20mL。对两组神经根感觉与运动阻滞时间进行观察记录,并组间对比,随访患者有无不良反应,判断类型,比较两组发生率的高低。对阻滞前后患者右侧膈肌移动幅度(平静呼吸与用力呼吸状态下)予以M型超声测量,并依据膈肌移动幅度对患者膈肌麻痹情况进行判断,对比两组膈肌麻痹程度。结果:研究中发现在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方面,S组所需时间短于C组(P<0.05),而在感觉阻滞起效与持续时间、运动阻滞持续时间显示两组差异不大。但两组在阻滞后30min,当处于平静呼吸和深呼吸状态下,右侧膈肌麻痹率S组明显高于C组(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锁骨上复合锁...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人围术期麻醉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坤辉  郑青麒  马保新 《海南医学》2005,16(10):132-133
目的 探讨高血压病人围术期全身麻醉用药及有关处理方法。方法 术前30min东莨菪碱和眯唑安定肌注;气管插管全麻诱导用眯唑安定、芬太尼、阿曲库铵、福尔利、艾司洛尔,静脉注射,结合表面麻醉完成气管内插管;术中做到充分通气、镇静和镇痛,严密观察血压,若ABP高者则用硝酸甘油降压;艾司洛尔应用于心动过速;术后PCA(自控镇痛)镇痛及适度镇静下拨管。结果 本组术中利用硝酸甘油降压共34例,血压大部分较平稳;心动过速16例,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正常;室性早搏者4例;1例房颇患者出现室颇、经积极心肺脑复苏而未出现并发症。术后17例ABP超过麻醉前4KPa,加强PCA镇静镇痛后能下降;窦性心动过速27例,艾司洛尔静脉治疗后心率下降至正常。本组均未发生脑血管意外,术后随访经治疗均出院。结论 高血压病人采用全麻,合理用药及处理方法,可保障病人度过围手术期。  相似文献   
4.
急性脑损伤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监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急性脑损伤病人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脑血管和颅内压的病理改变 ,脑组织缺血缺氧导致的脑氧供需平衡发生改变是急性脑损伤后继发性损害的重要原因 〔1〕。早期诊断和治疗脑缺氧可减轻脑组织发生继发性损害。已知颈内静脉血氧饱和度(Sj O2 )可特异性地反映脑氧平衡情况 ,早期发现脑组织缺血缺氧。本研究试图通过 Sj O2 监测反映急性脑损伤各个阶段脑氧平衡的变化 ,并探讨其与脑损伤的程度及预后的关系 ,以指导临床治疗。1 资料和方法1.1 一般资料 :本组 5 2例中 ,42例脑挫裂伤或颅内血肿、脑出血、脑梗塞、弥漫性脑水肿 ,脑脊液空间减少的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方法结果结论探讨经过胃手术造口途径逆向置放食管支架治疗食管瘘的可行眭。使用手术腹壁胃造口途径经由贲门至食管逆向操作,反向置入食管被膜支架以治疗食管癌性狭窄和瘘。二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因食管严重狭窄迂曲,引导钢丝不能经口顺向通过病变段,导致采用常规方法无法置放食管支架;后改经手术胃造口途径逆向植入食管被膜支架均获得成功,食管瘘口被完全封堵,食管狭窄解除,恢复经口进食。其中一例因高龄及原先吸入胜肺炎无法控制终至呼吸衰竭而死亡,另一例存活一年后因癌转移而死亡。经手术胃造口逆向植入食管支架方式治疗复杂食管癌性狭窄和瘘切实可行,但需要积极尽早实施方能收到最佳疗效。  相似文献   
6.
目的 观察喉罩插管全身麻醉和腰-硬联合麻醉在侧卧位下肢手术的应用.方法 60例患者均分为两组:喉罩组(A组)采用喉罩插管全身麻醉,腰-硬联合麻醉组(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A组患者在摆好侧卧位后行喉罩插管,全程自主呼吸;B组患者行腰-硬联合麻醉,平卧位待麻醉平面出现后再摆侧卧位,全程自主呼吸.观察两组患者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一次性操作成功率、术中低血压、术中不适发生率、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苏醒时间.结果 A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明显短于B组(P<0.05),术中低血压及不适发生率、一次性操作成功率低于B组(P<0.05).结论 喉罩插管全身麻醉方便、有效,在侧卧位下肢手术中,是值得推荐的全麻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全身麻醉联合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对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的镇痛效果。方法 纳入2022年1月至2023年7月厦门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行LA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全身麻醉联合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根据罗哌卡因浓度,将患者分为高浓度组(0.50%, 20 mL)、中浓度组(0.375%, 20 mL)和低浓度组(0.25%, 20 mL)。记录并比较3组患者芬太尼用量、术后出血量、第1次按压镇痛泵时间和按压次数。观察并比较3组患者术后(1,6,12,24 h)生命体征(平均动脉压和心率)、疼痛程度[疼痛数字评分法(NRS)]和舒适度程度[舒适度评分(BCS)],比较患者术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研究共纳入90例LA患者,每组各30例。低浓度组第1次按压镇痛泵时间明显短于中、高浓度组(P <0.05),而按压次数明显高于其他两组(P <0.05)。术后1 h平均动脉压和心率随罗哌卡因浓度升高而显著降低(P<0.05);与术后1 h相比,中、高浓度组患者术后6 h平均动脉压和心率明显升高(P<0.05),此后不再发生明显变化。高浓度组患者在术...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高频喷射通气对胸交感神经离断术中的患者呼吸循环的影响.方法 30例拟行择期胸交感神经离断术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Ⅰ组行高频喷射通气,Ⅱ组行单肺通气.观察手术开始后10、20、30 min时两组患者呼吸循环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开始后10、20、30 min时MAP、H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SpO2、PaO2均在正常范围,Ⅱ组患者手术开始后20min时PaCO2显著高于手术开始后10、30 min时(P<0.05),但在可允许范围内.结论 胸交感神经离断术中行高频喷射通气是安全有效的选择.  相似文献   
9.
目的 对Supreme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在剖宫产中的应用进行临床观察.方法 60例ASA Ⅰ~Ⅱ级择期剖宫产的足月初产妇采用完全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采用Supreme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吸入6%~8%七氟醚加5 L/min~8 L/min氧诱导,置入Supreme喉罩,以2%~3%七氟醚加2 L/min~3 L/min氧维持麻醉至胎儿娩出,停七氟醚,改用丙泊酚、瑞芬太尼联合静脉泵注;B组采用腰硬联合麻醉,取L2-3或L3-4穿刺,蛛网膜下腔给予0.5%罗哌卡因9 mg~12 mg.两组产妇若出现术中低血压,经快速补液无法改善者予麻黄素纠正.观察两组产妇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失血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素使用病例数,麻醉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及出生后即刻、5 min、10 min的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 A组麻醉开始至手术开始时间较B组短[(5.2±1.7)min vs(15.8±5.6)min,P<0.05];A组术中低血压发生率、麻黄碱使用率及麻酢相关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0.00%、0.00%、3.33%,分别低于B组的40.00%、33.33%、23.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失血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Supreme喉罩联合七氟醚、丙泊酚顺序全麻的主要优势在于吸入适当浓度的七氟醚对胎儿影响小,胎儿娩出后改用静脉麻醉减少了七氟醚对宫缩的影响,不增加失血量,术中低血压发生率低,且Supreme喉罩无需使用肌松剂,能有效防止返流、误吸,术后恢复快,是一种可安全应用于剖宫产于术的全身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临床比较,探讨PCIA合理的用药剂量、镇痛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132例上腹部术后病人,随机分成三组,分别用不同配方,记录4、8、24、36、48h各时点VAPS评分结果、生命征、呼吸指标变化、不良反应等。结果Ⅱ组与Ⅰ、Ⅲ组比较,VAPS评分、MAP、HR在4h、8h时点差异有显著性(P<0.05);Ⅲ组与Ⅰ、Ⅱ组比较,镇静状态评分在4h、8h时点明显升高,嗜睡、恶心发生率也增加;Ⅰ组寒战发生率高于Ⅱ、Ⅲ组;三组RR、SpO2均无明显差异,提示无明显呼吸抑制发生。结论术后镇痛使用芬太尼12μg/kg·48h联合氯诺昔康32mg静脉PCA(自控镇痛)持续输注,能达到良好镇痛,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