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4篇
预防医学   1篇
肿瘤学   4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6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女,44岁,因体检发现左上腹肿物1周入院.既往有双下肢浮肿、高血压史1年余,最高血压185/110 mm Hg,自服心痛定控制效果不佳,入院时血压波动在130~170/80~103 mm Hg,体检除双下肢轻度浮肿外,未见异常阳性体征.血糖5.14 mmol/L.彩超:左上腹相当于胰尾外上方见范围约6.5 cm×5.2 cm×4.4 cm不均质低回声区,形态不规则,边界不清晰,内未见明显血流信号,提示胰尾占位.  相似文献   
2.
目的 MicroRNAs(miRNAs)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小分子多肽中介素(Intermedin,IMD)可促进肝癌细胞的增殖活性。本文探讨了miR-155在中介素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方法以CCK-8检测试剂盒检测SMMC7721肝癌细胞增殖,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和miR-155的表达。结果与中介素可以呈时间和剂量依赖关系诱导肝癌SMMC7721细胞的增殖,同时可显著上调miR-155mRNA表达水平;而阻断miR-155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由中介素诱导的SMMC7721细胞增殖。结论中介素促肝癌细胞增殖作用可能与上调miR-155表达相关。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临床罕见.以往对于较大的脾囊肿多行开腹手术治疗.随着对脾脏功能的认识,脾脏不再是可有可无的器官,对于脾良性肿瘤尽量保留全部或部分脾功能越来越被临床所重视.2010年12月至2011年12月我院收治2例原发性非寄生虫性脾囊肿,采用腹腔镜开窗引流术,疗效较好,现报道如下. 例1女,28岁,体检发现脾囊性肿物1年,渐增大,无不适.彩超示脾内见7.0 cm×6.3 cm无回声区,囊内不清晰,呈密集点状回声.CT示脾囊性肿物.癌胚抗原(CEA)阴性,糖链抗原(CA)19-9阴性.全身麻醉下行腹腔镜脾囊肿开窗引流术,患者取仰卧位,脐部为观察孔,置入30°镜,左锁骨中线脐水平上2 cm为主操作孔,剑突下4 cm为辅助操作孔,术中见脾中上部约7cm×7cm灰白色囊性肿物,穿刺囊内抽出黄褐色混浊液,沿囊壁与脾组织交界部用超声刀切除囊壁4.5 cm×4.0 cm,壁厚5 mm,脾窝置引流管.手术时间为40 min,出血不多,术后第1天即可离床活动,2d拔除腹腔引流管,4d出院.病理示上皮性囊肿,随访11个月未见复发.  相似文献   
4.
5.
目的探讨肝内胆管细胞癌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对47例经病理证实为胆管细胞型肝癌病人的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平扫均为低密度,35例可见更低密度区,18例可见病变区胆管扩张,12例胆管结石影,9例局部肝包膜回缩,13例肝叶萎缩,增强后早期的边缘增强、门脉期网格状增强及延迟期病灶向心性增强是最常见的征象。结论胆管细胞型肝癌CT表现具有一定特异性,有利于提高术前诊断率。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胰头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其在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头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监测CD4^+/CD8^+比值,并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胰头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和CD4+CD25highTreg所占比例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术后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以术后第3天下降最明显(P〈0.01,P〈0.05);胰头癌患者术后CA19-9水平低于术前,以术后第14天下降明显(P〈0.05)。CD4+CD25highTreg与CA19-9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胰头癌患者术前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进一步降低,于手术后第7天达最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有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恢复,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重要窗口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胰头癌患者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比例及其在手术前、后的变化趋势。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胰头癌患者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的数量,同时监测CD4+/CD8+比值,并进行手术前、后的比较。结果胰头癌患者术前外周血中CD4+CD25+和CD4+CD25highTreg所占比例较正常对照组高(P<0.05),术后则出现不同程度下降,以术后第3天下降最明显(P<0.01,P<0.05);胰头癌患者术后CA19-9水平低于术前,以术后第14天下降明显(P<0.05)。CD4+CD25highTreg与CA19-9的变化趋势大致相同。胰头癌患者术前CD4+/CD8+比值比正常对照组低(P<0.05),手术后进一步降低,于手术后第7天达最低(P<0.05)。结论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可能有助于机体抗肿瘤免疫的恢复,胰头癌患者围手术期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重要窗口期,CD4+CD25+调节性T细胞可作为免疫干预的靶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地西他滨对人肝癌细胞(HepG2)细胞株DNA甲基转移酶1(DNMT1)、DNA甲基转移酶3A(DNMT3A)、DNA甲基转移酶3B(DNMT3B)、P53基因的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地西他滨(0、3、6μmol/L)培养HepG2细胞株48 h,采用流式细胞学方法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甲基化特异性聚合酶链反应(MA-PCR)检测P53基因甲基化状态,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qPCR)方法检测甲基转移酶DNMT1、DNMT3A、DNMT3B、P53基因在3种不同浓度地西他滨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处理后DNMT1、DNMT3A、DNMT3B mRNA与P53甲基化水平均呈地西他滨剂量依赖性的活性下调,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P53表达水平与地西他滨浓度呈依赖性的活性上调(P<0.05)。结论地西他滨可以通过抑制DNA甲基转移酶表达,下调P53甲基化水平,维持P53抑癌基因活性,从而抑制肝癌细胞HepG2的增值过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Survivin在人体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自2014年5月至2015年12月在辽宁省肿瘤医院接受治疗的33例胰腺癌患者的胰腺组织标本为观察组,另选取33份非肿瘤性胰腺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对两组胰腺组织标本中的Survivin表达情况进行检测。结果观察组胰腺组织的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率为66.7%(22/33),对照组的胰腺组织未检测到Survivin表达;在观察组中,Survivin表达与肿瘤的临床病理分期、分化程度均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Survivin表达与肿瘤部位及大小、患者性别及年龄均无显著相关性(P>0.05)。结论胰腺癌组织中的Survivin表达水平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密切联系,其对疾病的诊断、预后判定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效果,并分析其预后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辽宁省肿瘤医院自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34例肝门部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治疗方式不同,将患者分入A组(n=13)和B组(n=21)。A组患者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B组患者接受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对患者进行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影响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结果 B组胆道支架中位通畅时间为15.6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7.0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胆道支架中位存活期为19.5个月,明显长于A组的9.6个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显示:Bismuth-Corlett分型、治疗方式是肝门部胆管癌存活期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经皮肝胆道支架置入术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及体外放疗治疗肝门部胆管癌临床效果显著,可明显延长支架通畅时间和患者的存活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