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儿科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篇
药学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占新生儿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的首位,在临床上非常多见,由于是体表畸形,根据临床表现及体格检查诊断一般并不困难。但重要的是明确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的临床分型,以便合理地采取治疗措施。我院从1996年3月~2003年12月间共收治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69例,其中30例行B超检查协助分型诊断,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
小儿异位发育不全肾在临床上较为少见,常合并有输尿管异位开口,治疗上一般行异位发育不全肾切除术.我院近8年米共收治先天性异位发育不全肾伴输尿管异位开口12例,其中3例行腹腔镜切除小儿异位发育不全肾,现将诊治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双线悬吊法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的临床价值。 方法2016年9月至2018年11月在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采取双线悬吊法经腹腔入路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患者22例,其中男19例,女3例。年龄4个月~14岁,平均年龄(5.3±2.7)岁。左侧20例,右侧1例,双侧1例,共23侧。右侧经结肠肝曲系膜缘打开侧腹膜入路,左侧经结肠系膜入路,在术中将输尿管和肾盂切口的两端用双线悬吊于腹壁,以便于缝合,用5-0可吸收线行Anderson-Hynes肾盂输尿管成形术,并从吻合口留置双J管,术后结合超声检查随访。 结果22例顺利完成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者。手术时间90~260 min,单侧平均(137±55)min。术中失血5~20 ml。平均住院时间7 d。术后1例因返流反复发热,在拔出双J管后症状消失,1例发生尿外渗,保留腹腔引流3 d后自愈。术后随访6~25个月,患儿临床症状消失,复查超声提示肾积水消失或减少,肾皮质逐渐增厚。 结论双线悬吊法经腹腹腔镜下肾盂成形术是一种安全、有效、容易学习的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治疗性血管新生在尿道下裂手术中的疗效.方法 2017年1月~2020年4月我院收治的尿道下裂患儿81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A组41例,尿道下裂手术中采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治疗,B组40例,尿道下裂手术中未采用VEGF治疗.比较两组相关康复指标、手术成功率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A组创面愈...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B超在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分型诊断中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应用百胜AU-4型彩色超声仪对30例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进行分型诊断。结果本组30例患儿超声检查直肠盲端距肛(皮肤间的距离与手术检测结果对照,超声定位诊断符合率为90%。结论B超检查可以明确先天性直肠肛管畸形合理的临床分型。  相似文献   
6.
肠套叠是小儿常见急腹症,多为原发性肠套叠,病因尚未十分明确。继发性肠套叠是指病理因素导致一段肠管套人与之相连的另一段肠管,临床少见,术前诊断困难。江苏省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2000—2009年收治小儿继发性肠套叠14例,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介绍腹腔镜与超声刀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经验,探讨腹腔镜与超声刀配合在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手术中的应用前景。方法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7例,采用全麻气管插管,腹壁3个孔进镜及操作器械。腹腔镜直视下用超声刀游离病变的结肠及近端直肠系膜至盆底。转会阴手术,于肛门齿状线上5mm切开直肠黏膜,下拖并向上分离直肠黏膜至腹膜反折处,切断直肠肌鞘,切开保留的直肠肌鞘后鞘,分离直肠至腹内直肠游离处,拖出正常的结肠与直肠黏膜齿状线上切缘吻合。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86min,术后24h能排气、排便。随访效果良好。结论腹腔镜配合超声刀行长段型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手术创伤小、安全有效、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天性输尿管异位开口为小儿常见的泌尿系畸形,常合并有重复肾和双输尿管,而肾发育不良伴输尿管异位开口则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近10年来共收治17例。现将诊治体会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单孔腹腔镜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的手术方法与临床疗效。方法:2016年8月至2018年8月对手术方法进行改良,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利用Prolene线的硬度实现了留置线环、送入第二根线、拉出腔内缝线的操作。首先用脊柱穿刺针带一根Prolene线完成部分疝囊分离后预留一个线环在腹腔内,不完全回撤脊柱穿刺针,将脊柱穿刺针的针尖回撤至腹膜外,腹壁下方肌肉与腹膜的间隙,拐向另一侧带着线完成另外半圈的疝囊分离,穿过预留的线环。自针芯内送入第二根Prolene线作为结扎线,撤出脊柱穿刺针后,用第一根线将结扎线带出体外打结,打结后线结将回撤到肌肉与腹膜间隙。结果:30例患儿均顺利完成单孔腹腔镜手术,无一例中转手术,未发生皮下血肿。单侧疝手术时间8~10 min,平均(9.46±1.99)min,双侧疝13~18 min,平均(15.50±2.14)min。术后随访半年,无线结反应、切口感染及复发病例。结论:单孔腹腔镜下采用硬膜外穿刺针与Prolene线行腹膜外疝囊结扎术治疗女童腹股沟斜疝方便、实用,无需改造疝针及其他辅助设备,安全、有效,创伤小,线结排异反应轻。  相似文献   
10.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是小儿外科的常见疾病,占小儿消化道畸形的第3位。以往手术采用右上腹直肌切口或右上腹横切口,创伤较大,手术疤痕明显。我院自1998年9月~2005年4月间共对39例患儿采用环脐切口行幽门环肌切开术,取得良好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