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primary osteoporosis,POP)是现代临床中常见的骨科疾病,其归属于中医学之"骨痿""骨痹""骨枯"等范畴。随着中医药事业的发展,中医学在POP的治疗中应用愈加广泛,且疗效显著,已受到学界的广泛认可。但遗憾的是,其缺乏现代研究理论依据的支撑。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OPG/RANK/RANKL信号通路的发现对中医学治疗此病具有重要意义。故笔者将从中医"虚"理论出发,并以中医学脏腑辨证理论为基础,借助现代分子生物学的研究成果OPG/RANK/RANKL信号通路,揭示中医治疗POP的OPG/RANK/RANKL信号通路表达机制,以期为中医学治疗POP提供科学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LDH患者50例,通过治疗前后日本骨科学会腰痛疾患疗效评定标准评分评价临床疗效.结果50例患者中优18例,良27例,中3例,差2例,优良率为90%.结论三步八法配合骶管注射治疗LDH具有疗程短、疗效确切、无损伤等优点,...  相似文献   
4.
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OA)是一种由多种信号通路和炎性因子共同引起的,临床常见的退行性病变,对于患者日常生活造成严重影响。而磷酸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phosphatidylinsitol3-kinase/proteinkinase B,PI3K/Akt)是目前比较公认的调节软骨细胞凋亡的信号通路,PI3K/Akt信号通路对于人体内关节细胞从增殖分化到代谢凋亡的进程起到了关键的调控作用,因而也是目前研究KOA的重要方向。国内外学者对于该信号通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笔者查阅相关文献对PI3K/Akt信号通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发病机制,并对中医药在膝骨关节炎中的治疗进行总结,发现中医药可以干预PI3K/Akt信号通路,对膝关节软骨“内稳态平衡”产生影响,在膝骨关节炎治疗中发挥关键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5.
正慢性骨髓炎手术失败率、感染率、复发率高,病因病机复杂,是骨科临床上常见病、疑难病之一,延迟治疗将会影响肢体外观和功能,加剧并发症(骨折、关节僵硬、畸形和罕见的癌症),威胁患者生命。目前,骨科医生所公认的慢性骨髓炎治疗原则是彻底清创、消灭死腔、骨与软组织的缺损修复及抗生素辅助的治疗[1]。彻底完全治愈最终仍需要外科手术彻底清除病灶和有效的抗感染治疗[2]。由于高致病菌为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ethicillin-resistant staphylococcus  相似文献   
6.
骨质疏松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由代谢而引起的中老年疾病,主要表现为骨量丢失及脆性增加导致的骨折等并发症的形成。因此,如何延缓骨质疏松的进展及防治其并发症的形成成为现在研究者最主要关注的问题。microRNAs作为一种调节因子,对调节骨质疏松症的进展具有重要的作用。microRNAs通过调节相关信号通路的表达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生及进展。既往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多与机体内microRNAs相关信号通路有关。PI3K/Akt、MAPK、Wnt/β-catenin、TGF-β/BMP、Notch信号通路等作为与microRNAs相关的信号通路,通过调控这些信号通路的表达干预机体内成骨细胞的破坏及破骨细胞的过度吸收,进而抑制骨质疏松的产生及发展。研究发现,中药通过干预上述信号通路的调节,直接或间接的促进成骨细胞的形成及抑制破骨细胞的吸收,从而干预骨质疏松症的形成及进展。本文通过对中药干预microRNAs相关信号通路的研究现状进行总结,旨在为中药干预骨质疏松症进展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也为中药运用于临床、减少骨质疏松症的形成提供理论依据及广阔的治疗空间。  相似文献   
7.
腰椎间盘突出症(lumbar disc herniation,LDH)是腰腿痛最常见的原因之一,好发于20~50岁,是腰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神经根、血管或脊髓等组织引起腰痛,且伴有坐骨神经放射性疼痛等症状的一种病变[1]。2009年6月—2010年10月,笔者采用三步九法配合中药熏蒸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中医药预防类风湿关节炎膝关节置换术(TKA)后深静脉血栓(DVT)的有效性。方法将77例受试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中药穴位组(25例)、综合治疗组(26例)以及利伐沙班组(26例),所有患者均进行TKA,术后进行抗凝干预。中药穴位组在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综合治疗组术后第1日开始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丹参中药注射液静脉滴注。利伐沙班组采用利伐沙班口服常规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患者出血量、DVT、皮下瘀斑、皮下浅表感染发生情况;记录患者治疗后运动范围(ROM)、纽约特种外科医院膝关节评分(HSS评分)及中医证候评分;术后2、7、14日记录患者VAS疼痛评分。结果中药穴位组7例、综合治疗组6例及利伐沙班组9例发生DVT,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52)。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发生率46.2%(12/26)较综合治疗组[15.4%(4/26)]高(F=0.415,P=0.021),综合治疗组出血量较利伐沙班组减少(P=0.022)。与利伐沙班组比较,综合治疗组治疗后ROM水平增加,中医证候评分降低(P=0.018,0.01)。术后7日中药穴位组及综合治疗组VAS疼痛评分明显减低(P=0.049,0.013)。3组治疗后HSS评分、术后2、14日VAS疼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RA患者TKA术后早期使用加味桃核承气汤联合穴位按摩并辅助丹参注射液预防DVT发生的临床效果与利伐沙班相当,可促进患者TKA术后康复。  相似文献   
9.
10.
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三步理筋手法与口服颈痛颗粒联合治疗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自身治疗前、后症状和体征积分变化对比的方法,观察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30例神经根型颈椎病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30例患者中痊愈26例,显效3例,无效1例。结论:采用三步理筋手法联合颈痛颗粒治疗神经根性颈椎病疗效确定,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