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4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全肺切除在晚期肺癌治疗中的意义、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在过去二十年间实施全肺切除的420例病例。结果:全组420例全肺切除,占同期肺癌手术总量的19.0%(420/2216)。手术分两组即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摘除术(简称前十年组)182例,全肺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术(简称后十年组)238例。全组术后401例手术病人痊愈,围手术期死亡19例(4.5%)。术后并行辅助化疗196例,未作辅助化疗(单纯手术)205例。术后总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4.8%,全组术后总的1、3、5年生存率为83.8%、51.7%、33.8%。前十年组和后十年组5年生存率差异明显为26.9%vs40.8%(P〈0.003)。术后辅助化疗组与单纯手术组长期生存差异显著为42.3%vs25.4%(P〈0.05)。结论:通过本组420例全肺切除的临床体会我们认为合理的手术适应证的甄选,良好的手术中外科操作处理,实施彻底的纵隔淋巴结规范清扫,完善的术后围手术期管理,术后恰当的综合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全肺切除术在晚期肺癌临床治疗中仍占有较重要的地位。  相似文献   
2.
3.
目的:探讨美观、损伤小的腋下小切口在胸部手术中的应用。方法:皮肤切口位于腋下,分纵行及横行两种,长12-14cm,分开背阔肌及前锯肌之间的间隙经肋间进胸。结果:采用此切口手术27例,包括气胸、血胸、支气管扩张、肺部良性及恶性肿瘤等疾病,术后恢复较快,未见有并发症发生。结论:腑下小切口开胸手术具有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适用性广等优点,同时兼顾美观,可以广泛采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司匹林通过调节血管生成相关因子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增殖及凋亡的机制。方法将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行体外培养至对数期,分别加入不同水平梯度(0.0、2.5、5.0、10.0、20.0mmol/L)的阿司匹林进行干预,应用噻唑蓝法(MTT)检测不同水平梯度的阿司匹林对细胞增殖率的影响,用流式细胞仪测定不同细胞周期A549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ting试验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FGF)转录水平。结果阿司匹林作用A549细胞后在倒置显微镜下观察,细胞形态不规则,呈通透性增加,细胞脱落、破碎等改变。MTT结果显示,阿司匹林作用A549细胞可抑制细胞增殖,且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阿司匹林可在S期诱导A549细胞凋亡,阻断A549细胞在G_0/G_1期及G_2/M期增殖。阿司匹林作用A549细胞后VEGF、EGFR、FGF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阿司匹林可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体外增殖,诱导细胞在S期凋亡,其凋亡机制可能与阿司匹林可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相关因子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食管癌外科治疗的手术方式、淋巴结清扫范围、术后综合治疗模式.方法 对1998年1月至2007年12月间收治的不同部位的食管癌1162例采用序贯的腹、胸、颈三切口的手术径路行食管肿瘤切除,应用术前影像、超声定位下穿刺细胞学检查和术中颈部淋巴结抽样活组织快速病理检查三步筛选方法行选择性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一期规范胸腹二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同时,术后积极实施综合治疗.观察总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结果 1162例食管癌手术中,手术切除率100%.根治性切除97.6%(1134/1162).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16.4%(191/1162),吻合口瘘发生率为0.6%(7/1162),术后30 d内死亡5例.全组淋巴结转移率52.6 %(611/1162),淋巴结转移度12.1%(3 092/25 564).全组实施一期三野淋巴结清扫348例,阳性准确率为94.8%(330/348),实施一期二野清扫814例,实施二期第三野颈部淋巴结清扫89例.三野清扫术后并发症明显高于二野清扫(23.6%比13.4%)(χ^2=18.37,P< 0.001),但两者的1、3、5年生存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期三野清扫和二期第三野清扫患者1、3、5年生存率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同的淋巴结转移程度预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57,P< 0.001),不同的分期决定着患者的预后.本组术后综合治疗实施率为87.2%,手术加术后综合治疗者总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2.1%、69.2%、49.6%.结论 序贯三切口切除食管肿瘤及应用三步筛选法选择性淋巴结清扫具有根治彻底、术后并发症少、患者生存质量高、长期生存率较好等优点,是食管癌外科治疗值得临床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术后积极的综合治疗是今后食管癌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食管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转移复发的早期诊断,再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胸外科15年间再次收治的食管癌术后颈部淋巴转移复发的76例患者,实施定期颈部超声检查的方法对食管癌术后的患者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复发病例。采用改良性颈部淋巴清扫再手术切除治疗,观察围手术期情况及术后生存状况。结果全部患者均能够耐受颈部改良淋巴清扫术,无围手术期死亡,不降低术后患者生活质量。术后病理统计表明:食管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转移复发以Ⅵ、Ⅴ和Ⅳ区为主,转移无明确的规律性。术后并发症统计:喉返神经损伤14.5%,颈部乳糜瘘3.9%,术后呼吸系统感染为17.1%。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6.3%(58/76)、35.5%(27/76)、27.6%(21/76)。结论食管癌术后应定期及时随访,颈部无创超声检查是及时发现食管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转移复发的重要手段,对只存在颈部淋巴转移复发的患者实施再手术治疗,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和长期生存率,优于常规的放射治疗。再手术治疗是食管癌术后患者颈部淋巴转移复发的主要选择之一,并获得良好的长期生存。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近8a间治疗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AHNP)64例(其中非手术综合治疗9例,先行非手术治疗后再手术24例,早期手术治疗31例)的治疗效果.方法非手术综合治疗为尽早行快速扩容,应用血管活性药物,抑制胰腺分泌(善得定效果较好),有效的抗生素,营养支持和防治并发症的发生.根据有无感染确定手术时机.手术方式根据病情和术中所见,分别采用胰床灌洗引流,坏死组织清除,规则性胰腺切除和肢肿切开引流.结果非手术综合治疗9例,死亡率11.1%,先行非手术综合治疗后再手术24例,死亡率为12.5%,早期手术治疗31例,死亡率为25.8%.结论对AHNP先行非手术治疗可明显降低死亡率,晚期手术较早期手术可提高其治愈率.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提高治疗效果的重要一环.  相似文献   
8.
目的:为提高小儿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水平,总结诊断性腹腔灌洗的经验。方法:46例采用静脉套管针行诊断性腹腔灌洗(DPL)。结果:46例患儿中,阳性44例,阳性率95.7%,结论:对腹部外伤并怀疑有脏器损伤者,如腹腔穿刺阴性,应行DPL,以做到早期诊断,采取相应措施,降低外伤小儿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比研究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治疗大隐静脉曲张的疗效。方法:研究组:采用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3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30例。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开始下床活动时间、住宅天数等指标。结果:研究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下床时间、拆线时间、住院天数、手术时间均有显性差异(P<0.01,P<0.05)。结论:大隐静脉高位结扎并浅静脉电凝术的临床综合疗效明显优于传统手术方法(高位结扎加迂曲静脉剥脱术),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提高小儿腹腔脏器损伤的诊断水平 ,总结诊断性腹腔灌洗的经验。方法  46例采用静脉套管针行诊断性腹腔灌洗 (DPL)。结果  46例患儿中 ,阳性 44例 ,阳性率 95 .7%。结论 对腹部外伤并怀疑有脏器损伤者 ,如腹腔穿刺阴性 ,应行DPL ,以做到早期诊断 ,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外伤小儿的伤残率和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