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篇
  免费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肿瘤学   6篇
  2019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1.
目的:初步探讨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IP)癌变和乳头状瘤病(IPS)癌变的临床表现、诊治及预后.方法:对天津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自2002年1月至2006年12月5年间收集的35例IP癌变和54例IPS癌变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行超声、钼靶检查,并接受手术治疗.IP癌变为导管内癌20例,早期浸润癌15例;IPS癌变为导管内癌42例,早期浸润癌12例.二者均行保乳+腋窝淋巴结清扫/未腋清或全乳切除+腋清/未腋清.IP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45.71%,IPS癌变行放化疗的比例占59.26%.IP癌变患者有1例腋窝淋巴结阳性,IPS患者有3例腋窝淋巴结阳性,所有病例阳性淋巴结数目均为1枚.术后随访3~8年,只有1例术后胸壁复发,余均无复发和转移.结论:IP癌变和IPS癌变均为原位癌或早期浸润癌,且发病率低,预后较好.根据病变范围选择安全手术方式,对腋窝淋巴结建议行前哨淋巴结活检.  相似文献   
2.
  目的  通过临床病例的研究, 检测CysLT1R和CysLT2R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 并分析CysLT1R和CysLT2R与乳腺癌患者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  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 从mRNA水平上检测90例原发乳腺癌组织和30例匹配的癌旁组织中CysLT1R和CysLT2R基因的表达量, 分析二者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 以及与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关系。  结果  乳腺癌组织CysLT1R基因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组织, 乳腺癌组织CysLT2R基因的表达明显低于癌旁组织, 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乳腺癌组织中CysLT1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的表达呈正相关(P < 0.05), CysLT2R的表达程度与肿瘤大小、组织学类型、淋巴结转移的表达呈负相关(P < 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结果显示, CysLT1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低于低表达水平者(P=0.035), CysLT2R mRNA高表达者的总的5年生存率显著高于低表达水平者(P=0.025)。  结论  CysLT1R和CysLT2R可作为乳腺癌判断预后的分子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男性乳腺癌及与之配对的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治疗特点,生存率差异及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因素。方法收集天津市肿瘤医院1995年1月至2008年12月63名男性乳腺癌的病例资料,并与126名同期的女性乳腺癌相匹配。匹配的标准是年龄、确诊时间、临床分期均相似。男性乳腺癌和女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指标的比较采用)(2检验和Fisher精确检验。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2组生存率比较采用Log—rank检验,多因素分析采用Cox风险回归模型。结果10年无病生存率(DFS)男性乳腺癌患者为53.9%,女性乳腺癌患者为65.1%(P=0.047);10年总生存率(OS)男性乳腺癌患者的为61.9%,女性乳腺癌患者为77%(P=0.032)。单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手术方式及复发是影响男性患者预后的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临床分期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女性乳腺癌患者10年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较男性乳腺癌患者好。临床分期是影响男性乳腺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MCF-7细胞低表达半胱氨酰白三烯Ⅱ型受体(CysLT2R)对半胱氨酰白三烯(LTC4)介导的细胞生长、侵袭能力、细胞周期和凋亡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方法   针对CysLT2R的已知cDNA序列, 设计并体外转录合成4条特异性shRNA, 用脂质体介导转染入MCF-7细胞48 h, 同时设阴性对照组(1条非特异性序列转染)、正常MCF-7对照组(未转染)。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后CysLT2R蛋白表达水平下调的变化。应用噻唑蓝比色(MTT)法检测50 nM LTC4作用下细胞株生长能力; 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0 nM LTC4作用下细胞周期和凋亡变化; 应用趋化小室检测50 nM LTC4作用下MCF-7细胞侵袭运动活性。   结果   与正常MCF-7细胞和阴性对照组比较, MCF-7细胞CysLT2R低表达组的细胞生长增殖无明显变化(P > 0.05), 干扰后, MCF-7细胞表现出侵袭活性明显增强(P < 0.05), 细胞周期和凋亡无明显变化。   结论   CysLT2R在人乳腺癌MCF-7细胞的侵袭过程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CysLT2R有可能是一种新的乳腺肿瘤抑制基因。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基因芯片、高通量测序技术,大规模发现基因组拷贝数变异和单核苷酸多态性等异常改变,其中8号染色体长臂2区4带(8q24)的高频变异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日益受到关注。8q24区域包含MYC、PSCA等癌基因和乳腺癌相关风险位点,在乳腺癌中该区域高频扩增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本文将对乳腺癌中8q24区域的扩增及相关风险位点的特征及乳腺癌相关基因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 To evalu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combination of taxanes and anthracyclines) induced-neutropenia and the efficacy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and longterm survival in operable breast cancer patients. Methods Two hundred and eleven patients received 4 cycles of neoadjuvant chemotherapy  相似文献   
7.
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诱导的粒细胞减少症与采用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进行新辅助化疗患者的疗效及远期生存率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接受4个周期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治疗的211例乳腺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211例中51(24.2%)例为嗜中性粒减少症患者,160(75.8%)例为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组的新辅助化疗反应较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组患者为好(P<0.05).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5年无病生存率为82.4%,5年总生存率为90.2%,而非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患者的5年无病生存率为60%,5年总生存率为67.5%,两者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蒽环类联合紫杉类新辅助化疗方案诱导的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与可手术乳腺癌患者的预后有良好的相关性,可用来评估肿瘤对此类化疗药物的敏感性,并为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采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法(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PSM)探讨新辅助化疗(neoadjuvant chemotherapy,NAC)对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invasive micropapillary carcinoma,IMPC)的预后影响及其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至2014年3月251例于天津医科大学肿瘤医院诊治的乳腺IMPC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为NAC组(67例)和非NAC组(184例)。比较NAC组患者行NAC前后的肿瘤大小改变,采用PSM均衡组间混杂因素后比较NAC组和非NAC组患者的预后差异。  结果  NAC组患者经NAC后,肿瘤最大径平均值从5.0 cm减小至4.2 cm(P=0.035),但T分期改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4)。经PSM后共有49对(98例)患者获得匹配,两组基线资料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患者的5年累积无复发生存(recurrence-free survival,RFS)率,匹配前、后NAC组(77.6% vs. 89.2%)与非NAC组(72.1% vs. 91.0%)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匹配前、后NAC组的5年累积无远处转移生存(distant metastasis-free survival,DMFS)率分别为53.4%、50.0%,显著低于非NAC组69.1%、59.2%(均P < 0.05),且匹配后采用Cox比例回归风险模型进行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NAC是IMPC患者DMFS的独立预后因素。  结论  乳腺IMPC是一种对化疗不敏感的特殊类型肿瘤。NAC后虽然部分IMPC肿瘤有所减小,但未使IMPC患者的RFS获益,甚至增加患者的远处转移风险,因此乳腺IMPC患者应尽早手术切除,而不推荐行NAC。   相似文献   
9.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NAC)最初是指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手术治疗之前所进行的辅助化疗,目前己将该治疗扩展至肿瘤较大的可手术的乳腺癌患者,以使肿瘤降期,进而达到保乳手术治疗的目的.随着新辅助化疗在乳腺癌患者中不断推广应用,使用传统方法和影像学评价预测新辅助化疗反应,未能提供准确和可靠的数据.因此临床实践中迫切需要一种能准确评价化疗后肿瘤变化的检查方法.最近,光散射断层成像,新的生物标志物,癌基因组分析引入到临床实践,产生了初步可喜的成果.本文对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临床评价方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