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正规系统康复治疗对创伤后膝关节僵直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2月至2010年11月接受康复治疗的63例创伤后膝关节僵直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对治疗前后膝关节活动度和膝关节功能评分(HSS)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随访3-72个月,平均为18.5个月,膝关节的活动度平均增加55..治疗前后活动度[(54.0±25.0).vs(99.0±21.8).]和HSS评分[(75.0±10.0)分vs.(90.0±6.6)分]的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均<0.05).结论 正规系统康复治疗对创伤后膝关节功能障碍有显著疗效,其适应证的选择是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剪切波弹性成像(SWE)技术定量评估肩胛动力障碍(SD)患者与健康成人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9年3-9月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北京博爱医院骨科33例(33肩)SD患者为SD组,其中男10例、女23例,年龄35~71岁;另招募同期健康志愿者32例(61肩)为对照组,其中男10例、女22例,年龄22~74岁。采用二维灰阶超声和SWE测量两组受试者的上斜方肌(UT)、肩胛提肌(LS)、中斜方肌(MT)、菱形肌(RM)、下斜方肌(LT)、前锯肌(SA)的厚度、剪切波速度,并计算弹性模量值。比较SD患者与健康成人的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变化,分析年龄、性别对肩胛带肌厚度与弹性模量的影响。结果 SD患者的LS厚度、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和UT与LT弹性模量比分别为(0.40±0.11)cm、(44.42±29.17)kPa(1 mmHg= 0.133 kPa)、1.59±0.56、1.56±0.63,健康成人分别为(0.47±0.17)cm、(31.00±12.68)kPa、1.30±0.30、1.30±0.30,SD患者LS厚度小于健康成人,UT弹性模量、UT与MT弹性模量比、UT与LT弹性模量比均大于健康成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同年龄段的SD患者与健康成人比较:青年(18~40岁)SD患者的RM弹性模量为(31.14±3.93)kPa大于健康青年人(23.30±8.24)kPa,中年(41~60岁)SD患者的UT与SA弹性模量比为1.57±0.38大于健康中年人1.30±0.33,老年(61~80岁)SD患者的UT与MT弹性模量比、UT、LS和SA弹性模量分别为1.81±0.68、(53.59±36.99)kPa、(36.54±11.41)kPa、(18.51±8.05)kPa,健康老年人分别为1.40±0.39、(32.01±11.93)kPa、(28.82±9.42)kPa、(13.04±7.23)kPa,老年SD患者均大于健康老年人,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SD患者和健康成人中,男性的SA厚度分别为(0.82±0.24) cm和(0.80±0.17)cm,女性分别为(0.63±0.15)cm和(0.69±0.17)cm,男性SA厚度均大于女性;而且在健康成人中,女性的UT弹性模量为(32.91±13.87)kPa,大于男性的(26.77±8.37)kP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在健康成人中,SA厚度、LT弹性模量、SA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 -0.334、-0.416、-0.431),而UT与LT弹性模量比、UT与SA弹性模量比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0.317、0.300);在SD患者中,UT与MT弹性模量比、LS弹性模量均与年龄增长呈正相关(r= 0.410 、0.399),而RM弹性模量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402):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 SWE可用于定量评估肩胛带肌弹性模量,可反映SD患者肩胛带肌力偶失衡的特点,对SD的预防、早期诊断与精准化康复治疗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股骨远端(DF)、胫骨近端(TP)和髌骨骨折(PF)致膝关节僵直(KS)的特点及康复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DF、TP和PF后膝关节僵直患者70例。结果康复前各组膝关节被动活动度比较:F=1.671,P=0.196;经8周康复治疗后膝关节活动度改善比较:F=19.264,P=0.000。组间LSD法比较:DF组 vs TP组、DF组 vs PF组均P=0.000, TP组 vs PF组P=0.114。结论康复治疗膝关节僵直的疗效受原始骨折部位的影响,股骨远端骨折康复效果较差。  相似文献   
4.
背景:已有研究表明膝骨关节炎患者肌肉弹性会发生变化,但目前的研究多关注于肌张力、肌肉力量的评估,对于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弹性的评估却鲜有报道。目的:探究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四头肌及其肌腱弹性模量特征,并分析其与膝关节疼痛、功能的关系,为膝骨关节炎的防治提供一定依据。方法:采用剪切波弹性超声成像技术测量30例临床确诊为膝骨关节炎的患者(膝骨关节炎组)和28名无膝关节疼痛的志愿者(对照组)股四头肌及其肌腱的弹性模量。使用西安大略和麦克马斯特大学骨关节炎指数量表(WOMAC)评估入组患者膝关节的疼痛和功能。比较两组受试者股四头肌弹性模量的变化,统计学分析股四头肌弹性模量与WOMA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与结论:(1)膝骨关节炎组的股直肌、股中间肌、股内侧肌、股外侧肌、股四头肌肌腱的厚度均小于对照组,但仅膝骨关节炎组的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值明显大于对照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 <0.05)。(2)选取与对照组有特征性差异的肌肉弹性模量进行相关性分析,膝骨关节炎组的股外侧肌弹性模量值与WOMAC疼痛量表呈低度线性相关(r=0.367,P <0.05)。在自我报告的疼痛中,膝骨关节炎患者股外侧肌的弹...  相似文献   
5.
掌侧人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应用掌侧入路治疗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评估蘑建桡腕关节面的完整性和稳定固定骨折的可靠性.方法 2003年8月至2008年5月,经掌侧入路治疗63例(65侧)背侧移位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男20例(21侧),女43例(44侧);年龄18~82岁,平均年龄52.4岁,以老年居多.按照Frykman分类法,Ⅲ型骨折6侧,Ⅳ型骨折8侧,Ⅴ型骨折5侧,Ⅵ型骨折4侧,Ⅶ型骨折13侧,Ⅷ型骨折29侧.术中除采用桡腕关节造影术和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外,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观察远端螺钉与关节面的关系.结果 53例(54侧)获得随访,随访时间5~47个月,平均16.4个月.按照Gartland和Werley评分,优32侧(59.3%),良14侧(25.9%),可7侧(13.O%),差1侧(1.8%),优良率85.2%.应用新的切线位的腕关节正侧位X线片显示42侧标准的腕关节正侧位的26侧正位和31侧侧位的远端螺钉进入关节.结论 掌侧入路的方法对于大多数不同类型的桡骨远端关节内骨折是一种简单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6.
膝扭伤后Ⅰ型骨挫伤的转归及其临床意义的初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索轻度膝关节扭伤后Ⅰ型骨挫伤的临床转归及其意义.方法 2005年9月~2008年7月共有23例门诊患者符合纳入标准,采用石膏固定膝关节4~6周治疗,并前瞻性随访其临床症状和MRI.结果 18例获平均24个月随访,平均3个月时骨挫伤明显消退,6.7个月时完全消退;约4.8个月时膝关节疼痛不适症状基本缓解;9例45岁以上患者中2年以上随访时5例仍诉膝关节疼痛不适.结论 轻度膝扭伤可引起骨挫伤,应予足够的制动,以免病变加重;对于中老年患者,扭伤后骨挫伤可能是膝骨关节炎的触发因素.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早期激素性股骨头坏死(ONFH)动物模型的建立方法。方法健康雄性比格犬2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n=10)和实验组(n=10)。实验组肌注大肠杆菌内毒素10μg/kg,然后连续3d肌注甲基泼尼松龙20mg/kg;对照组肌注等量生理盐水。两组分别于给药后2个月、4个月进行MRI检查,然后每组各处死5只动物,切取双侧股骨头标本做组织学检查。两组均在注射药物前后24h抽静脉血化验血浆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APTT)、抗凝血酶-Ⅲ(AT-Ⅲ)。结果实验组给药后2个月病理结果显示,有4髋发生ONFH,MRI未显示异常;给药后4个月病理结果显示,有6髋发生ONFH,MRI未显示异常。实验组注射药物后PT、APTT、AT-Ⅲ值显著缩短(P<0.001),且显著短于对照组(P<0.001)。结论改良激素法可以建立早期股骨头坏死的动物模型,高凝低纤溶可能是激素性骨坏死的原因。  相似文献   
8.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