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尼卡地平对体外循环心脏手术患者胃黏膜血流灌注、全身血流动力学指标、氧合指数及细胞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方法将48例行体外循环下瓣膜置换手术的类风湿性心脏病患者分为2组,各24例。常规诱导后行右颈静脉穿刺,并插入Swan-Ganz导管。胃镜引导下置入胃张力计,24 h连续监测患者胃部二氧化碳分压(Pg CO2)。对照组术中行常规静脉麻醉及体外循环。观察组麻醉诱导后以0.5μg/(kg·min)的速度持续泵入尼卡地平,术中维持平均动脉压(MAP)≥70mm Hg。持续监测患者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分别于患者体外循环前(T1)、开始转机后30 min(T2)、停机后30 min(T3)以及手术结束时(T4)分别测定患者静脉血氧饱和度(Sv O2),抽取动脉血测定血气分析计算氧供(DO2),氧耗(VO2),计算胃黏膜内动脉血CO2分压差(Pg-a CO2)。分别于上述各时间点抽取静脉血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2组血清白细胞介素-6,18(IL-6,18)以及肿瘤坏死因子-a(TNF-a)。结果 2组患者T3、T4时点心脏指数(CI)均高于T1。观察组患者T3、T4时点CI高于对照组。对照组在T2、T3时点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VRI)与T1相比显著下降。观察组在T2、T3、T4时点SVRI低于T1且观察组T4时点SVRI低于对照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Sv O2在T2时较T1升高,观察组在T3、T4时较T1显著下降。在T4时点则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在T2时点氧供(DO2),氧耗(VO2)均下降(P0.05),对照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氧耗(VO2)与基础值相比变化不明显,而观察组在T3、T4时点氧供(DO2)高于基础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T2时点Pg CO2与Pg-a CO2较T1显著下降,而p H值则较T1显著升高,对照组在T3、T4时点Pg CO2与Pg-a CO2较T1显著升高,并高于观察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p H值在T3、T4时点7.35,而观察组7.35。对照组在T3、T4时点血清IL-6、IL-18以及TNF-a显著高于T1,且对照组高于观察组同一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体外循环下行心脏瓣膜置换手术期间应用尼卡地平,能有效改善患者体外循环中氧合障碍、胃肠组织低灌注及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对胃肠黏膜低血流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电针对神经病理性痛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白细胞介素(IL)-33和ST_2表达的影响。方法成年雌性SD大鼠40只,体重190~240g,随机均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模型组(MC组)、同侧电针组(SE组)和对侧电针组(VE组)。建立坐骨神经压迫性损伤模型,SE组和VE组大鼠分别对右侧肢体和左侧肢体的阳陵泉穴和足三里穴进行电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T0)、治疗7d(T_1)、治疗后3d(T_2)和治疗后7d(T_3)测定四组大鼠机械缩足阈值(MWT)和热缩足潜伏期(TWL),于T_3时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结果与T0时比较,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降低,TWL明显缩短(P0.05);T_1时MC组,T_1~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低于Sham组,T_1~T_3时MC组、SE组和VE组大鼠TWL明显短于Sham组(P0.05);T_2、T_3时SE组和VE组大鼠MWT明显高于,TWL明显长于MC组(P0.05)。MC组、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 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高于Sham组(P0.05);SE组和VE组大鼠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mRNA和ST_2mRNA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MC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可明显减轻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痛,可能通过抑制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IL-33和ST_2表达,阻断IL-33/ST_2介导的炎性反应而发挥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评价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拟行术中唤醒试验的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患者48例,随机均分为右美托咪定组和对照组,右美托咪定组麻醉诱导前10min将负荷量0.8μg/kg右美托咪定进行静脉输注,继以0.4μg·kg-1·h-1进行维持;对照组采用等量生理盐水进行静脉输注。丙泊酚和瑞芬太尼靶控输注进行麻醉诱导与维持,于唤醒试验前30min停用丙泊酚和肌松药,调整瑞芬太尼血浆浓度为1ng/ml,右美托咪定组输注速率0.1μg·kg-1·h-1。记录两组患者唤醒前麻醉时间、麻醉药用量和唤醒时间,分别于唤醒前30min(T1)、唤醒时(T2)、唤醒后5min(T3)和研究结束后加深麻醉10min(T4)时,记录两组患者MAP、HR和BIS值,及血浆中去甲肾上腺素(NE)和肾上腺素(E)浓度,记录两组患者唤醒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唤醒时间、唤醒前麻醉时间和顺阿曲库铵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对照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唤醒前丙泊酚和瑞芬太尼用量明显减少(P0.05)。与T1时比较,T2和T3时两组患者MAP和BIS均明显升高、HR明显增快(P0.05)。与对照组比较,T2和T3时右美托咪定组MAP明显降低(P0.05),T1~T4时HR明显减慢(P0.05),T1~T4时右美托咪定组患者NE和E浓度明显降低(P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躁动、心动过速、呛咳和高血压发生率均明显降低(P0.05)。各时点两组BI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右美托咪定对丙泊酚联合瑞芬太尼全麻下脑功能区肿瘤切除术唤醒试验中应激反应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降低血浆NE和E浓度,对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不良反应发生率降低。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右美托咪定对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LM)患者疼痛因子、炎性反应因子和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0年3月至2022年3月新乡市中心医院择期行LM的子宫肌瘤患者98例为研究对象,以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低剂量组(n=32)、高剂量组(n=32)及对照组(n=34)。对照组给予常规全身麻醉处理,低、高剂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分别使用0.1、0.5μg/(kg·h)右美托咪定至手术结束,比较三组在术前及术后1 d、3 d疼痛因子[β-内啡肽(β-EP)、去甲肾上腺素(NE)、P-物质(SP)]、炎性反应因子[白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C反应蛋白(CRP)]和认知功能[以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估],比较三组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术后1 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平在三组间的比较均为:高剂量组<低剂量组<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F=9.132、14.376、62.570、42.254、37.120、36.830,P<0.05);术后3d的β-EP、NE、SP、IL-6、TNF-α及CRP水...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评价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口腔科儿童恐惧症患儿临床治疗效果。方法:64例被诊断为牙科恐惧症的患儿按年龄分为学龄前组(n=34)和学龄组(n=30),两组患儿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开展滞留乳牙拔除、根管治疗和龋齿填充治疗。记录两组患儿吸入麻醉诱导和苏醒情况;比较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平均动脉压和血氧饱和度变化情况;记录两组患儿麻醉过程中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所有患儿均在七氟醚吸入麻醉下顺利完成口腔疾病治疗。两组吸入麻醉诱导时意识消失时间、疼痛反应消失时间和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苏醒时意识恢复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吸入前、吸入后和治疗中血氧饱和度和平均动脉压差异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心呕吐和躁动伴恶心呕吐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学龄前组躁动发生率高于学龄组(P0.05)。结论:七氟醚吸入麻醉应用于牙科恐惧症患儿口腔疾患治疗安全有效,对呼吸和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术后并发症较少,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对老年食管癌根除术患者腺体分泌及早期认知的影响。方法146例择期行食管癌根除术老年患者随机分成低剂量组和高剂量组,每组73例,麻醉前30 min ,两组患者分别采用0.005 mg/kg和0.015 mg/kg盐酸戊乙奎醚进行静脉注射。记录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发生情况,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对口干情况进行评价,利用简易智力状况检查法(M M ES )定量评估患者认知能力。结果低剂量组患者术后 POCD发生率远低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道分泌物多于高剂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比较,两组患者T1~4时刻患者口干评分均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1~4时刻,低剂量组患者口干评分均低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T5和T6时刻,低剂量组患者MMES评分均高于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剂量盐酸戊乙奎醚应用于老年食管癌根除术患者可以抑制腺体分泌,减少术后早期POCD发生,较为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在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选取2018-09~2019-09在我院进行髋关节置换治疗的患者68例,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联合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4例。对照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罗哌卡因治疗髋关节置换患者,联合组使用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髋关节置换患者。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变化、治疗后疼痛程度(VAS)及两组患者治疗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AP、HR较治疗前显著降低,联合组MAP、HR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SpO2指标在手术前后无差异(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疼痛程度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联合组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两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8.82%vs 5.88%,P>0.05)。结论:超声引导下髂筋膜间隙阻滞联合右美托咪定治疗老年髋关节置换患者,能够达到很好的麻醉效果,保持较稳定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减轻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术后无严重...  相似文献   
10.
王凯  张玉  韩威利 《临床医学》2020,40(1):39-41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腹横肌平面阻滞(TAPB)用于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镇痛的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4月至2019年4月于新乡市中心医院行腹腔镜子宫切除术的9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分为A、B、C三组,每组32例。所有患者均行TAPB,A组注射0.25%罗哌卡因,B组注射0.375%罗哌卡因,C组注射0.5%罗哌卡因。观察三组患者手术相关指标,疼痛数字评分法(NRS)评分,舒适度评分(BCS)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三组手术和麻醉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C组舒芬太尼使用量显著低于A、B两组(P0.05);术后1 h、6 h、12 h和24 h,C组NRS评分显著低于A、B两组(P0.05);C组术后1 h、6 h、12 h和24 h BCS评分均高于A、B两组(P0.05);C组头晕、胸闷及总不良反应发生率(28.13%,9/32)显著高于A组(6.25%,2/32)和B组(9.38%,3/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TAPB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患者术后镇痛时,高浓度罗哌卡因能延长镇痛时间,舒适度更高,可有效减少阿片类药物镇痛,但不良反应也更多;低浓度罗哌卡因镇痛效果差,故罗哌卡因适宜使用浓度在0.3%~0.4%。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