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1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对大鼠Axin2基因的RNA干扰(RNAi),探讨Axin2对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的影响.方法 取6周龄雌性SD大鼠双侧股、胫骨骨髓细胞,采用全骨髓培养法进行原代和传代培养.细胞传2代后实验组进行Axin2 mRNA干扰质粒转染,对照组进行阴性干扰质粒转染.转染48 h后换用成骨诱导分化培养基.诱导分化28 d后用 von Kossa方法进行细胞外基质矿化染色.采用适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Q-PCR)技术检测诱导分化后第7、14天β-catenin、骨钙素(OCN)、frizzled-2、Lef-1、Wnt5a mRNA的表达水平.结果 对照组大鼠BMSCs经体外诱导后分化为具备矿化细胞外基质能力的成熟成骨细胞,而实验组BMSCs成骨分化不全;RQ-PCR检测显示,诱导分化后第7天实验组β-catenin、frizzled-2 mRNA表达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而OCN、Lef-1、Wnt5a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诱导分化后第14天实验组frizzled-2、Lef-1和Wnt5a mRNA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对大鼠BMSCs Axin2进行RNAi后,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晚期细胞外基质矿化能力减弱.  相似文献   
2.
我们利用已建立的大鼠BMSCs体外培养模型,在诱导其成骨分化同时对Axin2进行RNA干扰(RNAi),从而探讨Axin2基因沉默对骨髓基质干细胞(BMSCs)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以及Wnt信号途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背景:辛伐他汀作为常用降脂类药物,表现出一定的促成骨分化和骨形成作用,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论,尤其对幼鼠骨发育的影响并无报道。 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观察辛伐他汀对幼鼠骨小梁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方法:1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皮下注射辛伐他汀[5 mg/(kg•d)]2周,对照组给与安慰剂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胫骨上端骨小梁成骨相关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情况;取双侧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培养14 d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21 d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MSX2、DLX3、DLX5等成骨过程中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28 d进行von Kossa染色。 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和对照组胫骨上端骨小梁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胞浆蓝黑色)比例均在30%左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 > 0.05)。③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关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DLX3、DLX5、MSX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on Kossa 染色可见大小不等染为棕黑色的钙化点,其大小和密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辛伐他汀[5 mg/(kg•d)]2周不能显著影响幼鼠骨小梁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4.
背景:辛伐他汀可上调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表达从而促进骨形成,但是具体分子水平的作用机制尚不清楚.目的;从基因水平明确辛伐他汀在体外诱导大鼠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过程中对成骨相关基因表达谱的影响.方法:取大鼠股骨、胫骨骨髓基质干细胞进行体外培养,给予辛伐他汀或安慰剂干预,培养第7天,提取、纯化mRNA,反转录合成cDNA,荧光标记后与大鼠全基因组寡核苷酸芯片杂交、扫描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基因,分析与成骨分化相关基因.第14,21天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和钙结节茜素红染色.结果与结论:第14天,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比例实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茜素红染色表明辛伐他汀能促进成骨细胞的矿化能力.在22 575个基因中,共检出2倍差异表达基因和表达序列标记(ESTs)103条,其中包括与细胞增殖及成骨分化相关差异表达基因,如C/EBP δ,Cited,Asc|2,Ptpn16,Wisp2,Tieg等.结果表明,辛伐他汀能够促进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与从基因水平调控多种成骨相关基因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背景:辛伐他汀作为常用降脂类药物,表现出一定的促成骨分化和骨形成作用,但目前的研究结果尚有争论,尤其对幼鼠骨发育的影响并无报道.目的:课题创新性设计观察辛伐他汀对幼鼠骨小梁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方法:1周龄雄性SD大鼠20只,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实验组皮下注射辛伐他汀[5 mg/(kg·d)]2周,对照组给与安慰剂2周.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胫骨上端骨小梁成骨相关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情况;取双侧股骨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方向诱导培养.培养14 d分别进行碱性磷酸酶染色,21 d采用Real-time PCR法检测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MSX2、DLX3、DLX5等成骨过程中相关因子mRNA的表达,28 d进行von Kossa染色.结果与结论:①实验组和对照组胫骨上端骨小梁骨形态发生蛋白2、基质金属蛋白酶1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等因子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②两组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胞浆蓝黑色)比例均在30%左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③骨髓基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相关因子骨形态发生蛋白2、RUNX2、Osterix、DLX3、DLX5、MSX2 mRNA表达水平差异无显著性意义.④von Kossa染色可见大小不等染为棕黑色的钙化点,其大小和密度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果表明,皮下注射辛伐他汀[5 mg/(kg·d)]2周不能显著影响幼鼠骨小梁骨形成相关因子表达以及骨髓基质干细胞成骨分化.  相似文献   
6.
目的:瘦素是近年来发现的具有调节食欲及能量消耗功能多肽激素。目前认为瘦素作用不仅限于中枢神经系统,其对骨代谢的调节作用,特别是对成骨细胞和骨形成的直接作用已越来越明确,深入研究其机制将为防治人类骨质疏松症等骨代谢疾病提供新途径。资料来源:应用网络检索自1994年瘦素基因发现以来Pubmed数据库相关文章,检索词“leptin,bone,boneformation,osteoblast”,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中国医院知识仓库CHKD期刊全文库相关文章,检索词“瘦素、骨、骨形成、成骨细胞”,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符合研究要求的有关文章查找全文。纳入标准:①瘦素受体及在成骨细胞表达的研究。②瘦素与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增殖和分化的研究。③瘦素对体内骨形成的影响的研究。排除标准:重复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447篇有关瘦素与骨相关的文章,其中与骨形成和成骨细胞相关文章分别为112篇和85篇。排除重复或类似的同一研究,选择其中有代表性的18篇进行总结。资料综合:①瘦素受体表达于小鼠、大鼠、人成骨细胞、成骨细胞系ROS17/2.8、以及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来源的成骨细胞中。②在体外培养细胞中,瘦素促进人原代成骨细胞增殖,同时,瘦素促进成骨细胞分化,其作用机制不同于骨形态发生蛋白2。③体内研究显示:循环瘦素水平与骨密度呈正相关关系;外源性瘦素替代治疗增加骨量;瘦素具有通过中枢神经系统调节骨形成的功能。结论:成骨细胞表达瘦素受体,是瘦素作用的直接靶点。瘦素通过外周和中枢途径作用于成骨细胞和骨形成。  相似文献   
7.
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切开复位、板钉内固定和肘关节置换手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1999年1月至2009年5月期间经手术治疗的肱骨髁间骨折患者46例,经过平均17个月的随访,随访到38例.对所有随访患者进行Cassebaum评分,对关节置换患者加用Mayo评分和DASH评分.结果 采用Cassebaum评分标准评估患者的疗效,其中优22例,良8例,可5例,差3例,优良率为78.9%(30/38);关节置换患者Mayo评分为75.0~90.0分,平均(84.4±1.7)分;DASH评分为25.0~75.0分,平均(41.1±0.8)分.1例鹰嘴截骨患者出现鹰嘴不愈合,1例伤口不愈合,2例有尺神经症状,1例肘关节屈伸肌力Ⅳ级.结论 根据骨折分型及患者情况合理运用内固定和肘关节置换是治疗肱骨髁间骨折的良好方法.
Abstract:
Objective To assess the efficienty of operation in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s by section, reposition, internal fixation by composition nail and replacement of elbow joint. Methods From January, 1999 to May, 2009, Forty-six cases of the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 were treated with operation. Thirty-eight cases were followed for 17 months. Their affected elbow joint function were evaluated by Cassebaum rating system, patients treated with total elbow replacement evaluated by Mayo elbow score, DASH score additionally. Results According to Cassebaum rating system,there were 22 cases rated as excellent,eight cases rated as good,five cases rated as poor,three case rated as poor. The fineness rate is 78. 9% (30/38). Mayo score in patients with joint replacement ranged from 75.0 - 90. 0, averaged 84. 4 ± 1.7. DASH score ranged from 25.0 to 75.0,averaged 41. 1 ±0. 8. There was 1 case of superficial soft tissue nonhealing and 2 cases of ulna nerve symptoms. Myodynamia in elbow joint bend and stretch was Ⅳ in 1 cases. Conclusion It is a good method to treat the humeral intercondylar fracture with rational use of open reduction or elbow replacement according to fracture type and patient condition.  相似文献   
8.
兔胫骨平台骨折愈合中的骨密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9.
目前,关于干骺端骨折愈合的研究较少,而以往由摆据截骨后制作的干骺端骨折动物模型,缺乏牢固内固定,这是不符合当前临床治疗原则的。本研究中,我们尝试建立了一种新的动物模型来观察干骺端骨折的愈合过程。选取18只新西兰大白兔为研究对象,在兔的胫骨平台内侧切断,然后骨折复位,加压螺钉固定。术后1,2,3,4,及8周时取材,首先对骨标本作大体观察和X光检查,然后把骨织包埋于甲基丙烯酸甲酯处理,随后硬骨组织切片,骨切片用Giemsa染色后,光学显微镜下观察。所有时间点的模型除1例出现骨折端塌陷外,其余均未出现骨折移位,X射线和大体观察发现骨折断端无外骨痂形成。术后1周,骨折间隙被间质组织填充;术后2周,大量的编织骨形成;从术后3周开始,编织骨变成板层骨,并开始形成新的骨小梁结构。在所有的组织标本中,骨折区域均没有出现明显的软骨细胞,因此,无软骨内成骨。结论:大致来说,此模型与以往相比,是一个较为理想的动物骨折模型,它有良好的复位和牢固的固定,近似可以达到轻微创伤的临床要求。从整个愈合过程的观察结果来看,这是一个研究干骺端骨折愈合比较理想的动物模型。  相似文献   
10.
背景:目前对胫骨平台骨折的基础研究多集中在生物力学方面,对于其愈合过程中骨密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很少。 目的:观察胫骨平台骨折愈合过程中的骨密度变化情况。 方法:选择18只新西兰大白兔制作胫骨平台骨折动物模型,骨折复位后用螺钉加压固定,分别于术后1,2,3,4,6,8周取胫骨标本。另取3只正常兔的胫骨标本作为对照。 结果与结论:双能X射线骨密度测量显示,术后1周骨密度值较对照组略有降低,2周时骨密度值明显增大且差异显著(P < 0.05)。3周时骨密度值陡然降低,3,4,6周时测得的骨密度值总体差异不大,4周时略为增高,8周时骨密度值又略微降低,3,4,6,8周数据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提示在良好的复位固定条件下,术后2周时骨折区域的骨密度值最高、成骨作用最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