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0篇
皮肤病学   2篇
外科学   6篇
  2018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目的 研究真皮多能干细胞移植对大鼠皮肤光老化(skin photoage)的治疗作用,为皮肤光老化提供新的治疗方法.方法 57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8只和模型组49只,采用UVA和UVB紫外灯同时对模型组进行照射(2 h/d,连续照射60 d),随机取8只大鼠进行皮肤光老化模型鉴定,模型成功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和治疗组(1×106细胞悬液).体外分离培养SD乳鼠DMSCs,经DAPI标记后,取治疗组大鼠9只,于皮肤光老化区真皮层内多点移植细胞悬液,分别在移植后1、3、7 d处死大鼠,在荧光显微镜下观察DAPI标记的DMSCs在皮肤光老化区域组织存活、迁移.其余16只大鼠在以同样的方法行DSMCs移植后于第4、8周分别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真皮中成纤维细胞的变化.结果 DMSCs移植后1、3、7 d,荧光显微镜观察到DAPI标记的阳性细胞在皮肤光老化区存活并逐渐向真皮层迁移;移植后4、8周,DSMCs治疗组大鼠光老化皮肤较对照组均有显著恢复;与对照组相比,移植4周后治疗组大鼠皮肤组织成纤维细胞增多,8周后广泛均匀弥散在皮肤各层,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MSCs移植对大鼠皮肤光老化具有明显的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
聚丙烯酰胺水凝胶(奥美定)虽已禁用,但由于其以往的大范围使用,近年来聚丙烯酰胺凝胶(PAHG)注射美容术的术后并发症逐渐显露出来,临床表现多样。临床上曾用其行注射美容而要求取出的患者群体比较大,且其注射到体内后很难完全取出,如何正确处理其并发症和更好地解除患者身心痛苦已成为整形美容医师与患者共同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正>汗孔角化症是一种较少见的、起源于遗传的慢性进行性角化性皮肤病。以边缘堤状疣状隆起、中央轻度萎缩为特点,由Mibelli于1983年首先报告并命名。其中沿Blaschko线分布的相对更少见,笔者发现1例沿Blaschko线分布汗孔角化症,现报道如下。1病例资料某男,19岁。因"左前胸、左上臂出现灰褐色斑2年"就诊。患者2年前无明显诱因左前胸出现灰褐色斑,不痛不痒,逐渐增多,波及左上臂,未曾诊治。  相似文献   
4.
患者女,24岁.双侧足跖黄色斑块14年.查体:双足跖见蜡黄色,扁平、隆起的局限性角质肥厚斑块,质地坚实,表面皮纹清晰,似胼胝样外观,足跟部黄斑,表面粗糙皲裂,附有鳞屑.家族史中3代共有4人患类似疾病.  相似文献   
5.
正1临床资料患者男,60岁。左上肢阵发性灼痛、麻木1个月,不能握拳2 d。于2014年11月25日来我科就诊。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左上肢出现阵发性灼痛,疼痛能忍,夜间加重,肢体活动无异常,无麻木感,于威海市二院神经内科就诊,行颅脑CT、胸部拍片等检查,未见异常,给予洛索洛芬钠等药物治疗,疼痛无缓解。3 d后自感左上肢麻木、胀痛,起散在、不规则片状红斑,其上见密集针尖大暗红色小丘疹、丘疱疹、水疱,无破溃,见图1。再次到该院皮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红蓝光照射对寻常痤疮患者外周血IL-1、IL-6、IL-8表达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95例寻常痤疮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53例和对照组42例,实验组采用红蓝光联合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对照组采用异维A酸红霉素凝胶治疗,另选择24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寻常痤疮患者治疗前、后和健康体检者外周血中IL-1、IL-6、IL-8水平。结果:寻常痤疮患者血清IL-1、IL-6、IL-8水平高于健康组(P〈0.01),治疗后实验组IL-1、IL-6、IL-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红蓝光治疗寻常痤疮患者抑制了IL-1、IL-6、IL-8的表达,从而达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7.
病例 患者女,41岁,15年前在新疆某美容院行聚丙烯酰胺水凝胶(polyacrylamide hydrogel,PAHG)注射隆乳术,注射量不详,注射后乳房形态良好,无明显不适.5年前发现双侧腹股沟上方出现包块,无疼痛等不适,包块随体位变化有移动性,并逐渐增大.同时,乳房体积呈缩小趋势.近1个月来,右侧大阴唇出现类似下腹部包块样改变,来我院就诊.查体:双侧乳房扁平,未触及明显结节及包块.双腹股沟区可见皮下包块,大小分别为:右侧20.0 cm×8.0 cm,左侧15.0 cm×8.0cm.皮肤无破溃,触之呈橡皮泥样改变,随体位变化或手推动可轻度移动(图1a).右侧大阴唇明显膨隆,触感特点同腹股沟区.门诊行乳腺、腹壁磁共振成像(MRI)检查:双侧乳腺后间隙、胸壁、腹壁下、右侧背部及右盆底会阴间隙内可见多个团块状、条片状长T1及长T2信号灶,边缘较清晰但不规则.子宫直肠陷凹内可见少量液体信号影(图2).  相似文献   
8.
目的:进一步探讨真皮多能干细胞(dermal multipotential stem cells,DMSCs)移植对大鼠皮肤光老化(skin photoage)后组织修复作用的影响。方法:SD大鼠58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8只)、细胞移植组(25只)和PBS对照组(25只),细胞移植组和模型对照组采用UVA和UVB紫外灯同时进行照射制备皮肤光老化模型。体外分离培养DMSCs,吸取1ml细胞悬液(约1×106个)或等量PBS液分别于皮肤光老化区真皮层内多点注射移植,正常对照组不做任何处理。移植后4周、8周分别采用VG染色和Weigert染色观察皮肤全层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的表达变化;同时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大鼠皮肤真皮层vimentin的表达变化。结果:皮肤光老化损伤后,与对照组相比,DSMCs治疗组大鼠受损皮肤组织出现较多的新生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DMSCs移植治疗组大鼠在真皮层内vimentin染色阳性的成纤维细胞的数量明显多于PBS对照组,移植后4周主要分布于真皮浅层,8周后广泛均匀弥散在皮肤各层。结论:DMSCs移植对大鼠光老化皮肤具有明显的促进组织修复的作用。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