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5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22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96篇
临床医学   29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8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8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9篇
  2003年   37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6篇
  2000年   14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切除累及翼腭凹、颞下凹巨大鼻咽纤维血管肿瘤的可行性。方法:采用矫正上颌骨先天或后天畸形的LeFortI型截骨术式进路,切除位于鼻咽部、筛窦等深在部位的纤维血管瘤。结果:该进路术野显露充分,取得了理想的治疗效果。结论:上颌骨LeFortI型截骨进路是切除鼻咽、颅底部纤维血管瘤的理想进路。  相似文献   
2.
患者,男,30岁,左睑下竹筷刺伤后不愈伴张口受限1月余入院。患者1个月前加工竹筷时,竹筷自车床溅起刺入左眼睑下方,当时于睑下伤口内取出一段竹筷断端,其后伤口一直不愈,并伴有张口受限。专科检查:左睑下方中部有一瘘口,少量不洁渗出,眶下骨质未触及明显异常,张口受限Ⅱ°,乙状切迹深部触痛,双侧下颌关节未及明显异常。CT示左颞下间隙由翼腭窝至乙状切迹一条索状密度稍高影像,形状较规则。B超示左颞下间隙一条索状强回声,由前内斜向后外,外端位于皮下约2cm处。诊断:左颞下间隙异物。手术方法:由上颌前庭切开黏膜至骨面,显露上颌窦前壁,由尖…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颊脂垫瓣在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总结15例应用颊脂垫瓣修复口腔恶性肿瘤切除后组织缺损临床资料,观察颊脂垫瓣的愈合过程及修复效果。结果所有患者颊脂垫瓣成活愈合良好,术后1周颊脂垫瓣明显水肿,组织瓣表面有薄层伪膜覆盖,1周后伪膜逐渐消失,2周后伪膜完全消失,2~3周后水肿明显消退,颊脂垫表面逐渐上皮化,2~3个月再生的粘膜变得光滑,呈粉红色,与正常口腔粘膜类似。结论颊脂垫瓣为修复口腔恶性肿瘤缺损提供了一种良好的手段,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国产新型L/DL-聚乳酸与DL-聚乳酸接骨装置行骨折内固定的效果并比较两种可吸收材料的性能.方法采用自身对照研究方法,用国产新型生物降解L/DL-聚乳酸材料制作接骨板、螺钉内固定装置,对16只狗进行下颌骨骨折内固定.并与另一种国产生物降解DL-聚乳酸接骨板、螺钉内固定相比较.采用大体、组织学、X线摄片、骨力学测试及材料理化性能检测等方法,观察术后2、4、8、20周时的内固定效果及材料降解吸收情况.结果所有狗双侧下颌骨骨折皆在对位良好的情况下愈合.L/DL-聚乳酸夹板固定侧骨力学强度在术后4、8周时高于DL-聚乳酸夹板固定侧(P<0.05).L/DL-聚乳酸的降解吸收较DL-聚乳酸慢,对机械强度的保持优于DL-聚乳酸. 结论L/DL-聚乳酸及DL-聚乳酸接骨板、螺钉均能保证下颌骨骨折的愈合,符合骨折内固定的生物力学原则.L/DL-聚乳酸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更适合于向小型化发展.  相似文献   
5.
目的 设计人doe-1蛋白的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方法 根据氨基酸序列利用生物信息学和互联网上蛋白质序列分析软件分析抗原表位,包括EMBOSS、COILS2.1方案以及亲水性分析、二级结构转角、电荷效、屈曲性分析等。确定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结果doe-1蛋白连续性抗原表位可能位于第75~87、108~115位氨基酸残基附近。结合其功能特点等原则,第108~115被确定为合成肽序列。结论 doc-1蛋白B细胞连续性抗原表位的设计,为利用合成肽制备抗人doc-1蛋白抗体提供了理论依据,也为进一步研究doc-1基因及其蛋白功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6.
7.
目的:探讨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表现、病理特征、治疗方式及预后.方法:根据2005年世界卫生组织的肿瘤类指导原则,回顾性分析2008 ~ 2012年间收治9例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发病部位以颈部(3例)、下颌下区(2例)最为常见,其次是上颌骨、颧部、眶下区、腮腺各1例,对9例患者都实施手术切除,4例患者因肿瘤已侵犯头颈部重要结构,无法获得阴性切缘,其中1例患者发生恶变,接受放射治疗,另2例术后未接受综合治疗,术后复发,所有病例无远处转移,随访时间为6 ~51个月.结论:头颈部侵袭性纤维瘤诊断主要依靠术后病理,彻底手术切除是治疗并减少复发的主要手段,对于复发或难以完整切除的病例可配合放化疗,且术后长时间密切随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用蛋白质组学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过程中新生组织蛋白表达的改变。方法:6只大鼠进行单侧下颌骨牵张,速率:0.4mm/d,牵张期为10d,术后随机分为2组,分别于下颌骨牵张成骨牵张期第10d及下颌骨牵张成骨固定期第14d取材。将取材的新生骨组织标本进行蛋白质提取及蛋白质定量检测。应用iTRAQ技术对蛋白质样本进行检测,寻找及鉴定差异蛋白。结果:应用iTRAQ技术对大鼠下颌骨牵张成骨的新生骨组织成功进行了蛋白质组学分析,质谱鉴定出置信度95%的蛋白质共567种,共鉴定出差异蛋白207个,其中上调≥1.5倍的47个,下降≤0.8倍的58个。结论:筛选出多种与牵张成骨过程中新骨形成相关的差异表达蛋白质,为进一步验证与新骨形成相关的蛋白质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甘丙肽(Galanin,GAL)和甘丙肽2型受体(GALR2)在涎腺腺样囊性癌(SACC)神经侵袭中的作用.方法:将SACC细胞与小鼠背根神经节(DRG)共培养.qRT-PCR、Western Blot检测SACC细胞GALR2的表达;CCK-8、流式细胞术、划痕、Transwell检测GAL对SACC细胞增...  相似文献   
10.
应用抗生素控制感染是目前治疗感染的主要方法之一。但目前绝大多数抗生素为全身用药,长期、大量静脉使用抗生素会造成较多全身性副作用。因此,采取措施提高局部药物浓度是提高局部疗效、减少副作用的有效方法。根据颌面部解剖特点,我们在应用抗生素抗感染的同时,辅以热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