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1.
本文在分娩镇痛时行腰-硬联合阻滞(CSEA),在蛛网膜下隙注入相同剂量和浓度的罗比卡因40min后,再通过病人自控硬膜外镇痛(PCEA)的方式或间断向硬膜外腔注药方式给予相同的罗比卡因和芬太尼混合液,比较两种输注方式的镇痛效果、安全性以及对产程和胎儿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测定甲胎蛋白(AFP)的2种方法,即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TrF)与酶联免疫吸附分析(ELISA)。方法分别进行线性、相关性、回收与重复性试验。结果线性范围、回收率、批内CV%、批间CV%TrF分别为0.721~1089ng/L、97.03%、3.21%与5.79%;ELISA分别为4.21~530ng/L、95.68%、4.05%与6.20%。TrF与ELISA两种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性好,r=0.921。结论TrF定量测定AFP,在方法学上要优于ELISA。  相似文献   
3.
不同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早期诊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铁奇 《中外医疗》2008,27(20):127-127
目的 通过不同的检验方法对肺结核患者进行检查,以确定不同检验方法在诊断上的应用意义.方法 对患者进行痰、胸水、血清聚合酶健反应(Polyerase Chain Reaction PCR)和涂片结核菌检查及皮肤结核菌素纯蛋白衍化物(PPD)试验,并用18例非结核病志者作为对照组.结果 患者痰、血清和胸水结核杆菌的检出阳性率明显高于涂片法和PPD皮试法,其中尤以胸水PCR检测阳性率最高为76.5%.与国内大多丧文献报道的56%-87%结果相仿.结论 PCR检测技术对临床上肺结核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不同罗哌卡因输注方式用于腰麻-硬膜外联合阻滞(CSEA)分娩镇痛的效果及对产程和母婴的影响。方法:50例ASAⅠ~Ⅱ级足月单胎初产妇随机分为R1组和R2组,每组25例,两组均在宫口开大至3~4 cm时行CSE操作,蛛网膜下腔注入0.2%罗哌卡因1.5 ml(3 mg)。40 min后:R1组行PCEA镇痛,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基础输注速率6 ml/h,单次PCA 3 ml,锁定时间10 min。宫口开全时停泵。R2组行硬膜外间断注药镇痛,首次注入0.1%罗哌卡因与芬太尼2μg/ml混合液8 ml,以后在产妇有明显痛感时注入上述药物5 ml,在宫口开大至9 cm时注入最后1次药物。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评分(MBS)评估镇痛情况和下肢运动神经阻滞情况,观察并记录产妇生命体征、产程时间、生产方式及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两组产妇生命体征平稳,均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结论:两组产妇用药后10、30、609、0 min及第二产程、第三产程VAS均〈2分。  相似文献   
5.
患者,男,73岁,“贫血原因待查”拟施“胃癌根治术”.既往高血压10年,有肾病史,未经系统治疗.术前BP 160/100 mmHg、HR 67次/分.心电图正常.  相似文献   
6.
不含局麻药单用吗啡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的可行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吗啡配伍局麻药行术后硬膜外持续镇痛已广泛应用于临床,目前一般认为,配伍局麻药可以减少吗啡的用量,从而降低吗啡的不良反应(如呼吸抑制、恶心呕吐、皮肤瘙痒、尿潴留等),3年来我们在术后硬膜外镇痛病人中,观察和探讨较低剂量的吗啡不含局麻醉药是否也可达到良好的镇痛效果,同时针对性地应用一些药物如恩丹西酮、苯海拉明、胃复安、地塞米松等,试图降低吗啡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7.
全麻复合胸段硬膜外阻滞(TEA),可以阻断有害刺激对心交感神经的兴奋作用,使心率下降、心肌收缩下降,降低心脏前后负荷,从而改善心肌氧供。尤其是防止原已存在狭窄的冠状动脉进一步收缩,使缺血的心肌氧供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