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2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4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目的:探讨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对绝经后子宫肌瘤发病的影响因素,为绝经后非萎缩肌瘤的病因学研究提供一定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7例绝经前后子宫肌瘤及其相应肌壁中Bcl-2和PCNA的表达情况。结果:(1)绝经前肌瘤组Bcl-2的阳性表达率高于绝经后肌瘤组(P<0.05);绝经前分泌期肌瘤组高于增生期肌瘤组,绝经后非萎缩肌瘤高于绝经后萎缩肌瘤(P<0.05)。(2)绝经前增生期肌瘤组及分泌期肌瘤组、绝经后非萎缩肌瘤组Bcl-2表达强度高于其相应肌壁(P<0.05);绝经后萎缩性肌瘤组Bcl-2的表达强度与其相应肌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绝经前肌瘤组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绝经后肌瘤组(P<0.05);绝经后非萎缩肌瘤高于绝经后萎缩性肌瘤组(P<0.05)。(4)绝经前增生期肌瘤组及分泌期肌瘤、绝经后非萎缩肌瘤组PCNA表达强度均高于其相应肌壁(P<0.05);绝经后萎缩性肌瘤组PCNA表达强度与其相应肌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绝经后非萎缩肌瘤同萎缩性肌瘤具有不同的临床病理特征,与凋亡失调及细胞异常增殖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晚期妊娠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临床表现,尽早做出确切诊断,以挽救母婴生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2月~2010年2月孕晚期发现胎盘早剥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分析胎盘早剥发生的高危因素,预防措施,诊断及母婴预后。患者分娩后检查胎盘均可见血凝块压迹。结果 50例孕产妇均及时得到救治;45例(90%)母子平安,伴或不伴子宫卒中,均保留了子宫;2例(4%)孕产妇子宫卒中严重,产后出血致切除子宫;3例(6%)胎儿或早产儿死亡。结论胎盘早剥是妊娠晚期的严重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严重危及母儿生命。但只要能及时做出诊断并迅速处理便能大大降低母婴死亡率。做好孕期检查,减少引发胎盘早剥的发病因素,将大大减少发病率、降低母婴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子宫肌瘤是子宫良性肿瘤的一种,由平滑肌及结缔组织所组成,30岁以上妇女的发病率高达70%[1]。子宫肌瘤的发生发展是多基因多步骤协同作用的结果,其中长期过度的卵巢性激素刺激是肌瘤发生的主要因素,发病有一定的遗传倾向。有学者指出子宫肌瘤患者体内雌激素水平不一定很高,有的肌瘤绝经后不一定萎缩[2]。实验动物注射雌激素所致的肌瘤实际上是以纤维组织为主,和真正的肌瘤不同。BCL-2及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在子宫肌瘤中的过度表达以及两者的共同作用,也在子宫肌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绝经后大部分肌瘤随机体内性激素水平下降而呈现出逐渐萎缩的趋势,但临床发现仍有相当一部分患者肌瘤不随绝经而萎缩,相反,有继续增大同时引起症状者也不少见。这可能同细胞异常增殖和凋亡失调有关,其中BCL-2通过抑制细胞凋亡而使凋亡失调,PCNA的表达反映细胞异常增殖程度,二者通过不同的作用机制使肌瘤继续增大。本文对BCL-2及PCNA在绝经后子宫肌瘤中的病因学作用进行综述,从而为临床医师对绝经后子宫肌瘤的正确诊治提供一定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绝经后子宫肌瘤继续生长的病因,为绝经后非萎缩肌瘤提供一定的实验学依据。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绝经前后子宫肌瘤及其相应肌壁中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的表达情况。结果:绝经后肌瘤中IGF-1的表达水平低于绝经前肌瘤组织(P〈0.01)。绝经后非萎缩肌瘤中IGF-1的表达高于绝经后萎缩性肌瘤组(P〈0.05);绝经后非萎缩肌瘤中IGF-1的表达显著高于相应肌壁(P〈0.01),但萎缩性肌瘤与相应肌壁无明显差异。结论:子宫肌瘤并非随着妇女年龄老化直至绝经而全部萎缩,临床上相当一部分患者绝经后子宫肌瘤不萎缩甚至继续增大,这与绝经后非萎缩肌瘤局部生长因子IGF-1高表达存在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由长白山温泉附近土壤中筛选得到产海藻糖舍酶菌株,为革兰氏阳性菌,具有芽孢和鞭毛,其最适生长温度为55℃,对这一菌株进行生理生化指标测定。进一步对该菌株所产海藻糖合酶的酶学性质进行研究,酶反应最适作用pH值为7.0,在pH6.6~7.4时该酶稳定,最适作用温度为35℃,在25-45℃时该酶可稳定保存。  相似文献   
6.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和环氧合酶(COX)-2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150例子宫内膜样腺癌组织(EA组)、54例非典型增生(AHE组)及84例正常子宫内膜组织(NE组)。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IGF-1及COX-2在各组中的表达情况。结果 (1)EA组IGF-1和COX-2阳性表达率(70.0%、78.7%)高于NE组(45.2%、44.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EA组IGF-1阳性表达在不同子宫肌层浸润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X-2阳性表达在不同病理分级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表达呈正相关(rs=0.183,P<0.05)。结论 IGF-1和COX-2在子宫内膜样腺癌中可能存在协同作用,同时检测有利于早期诊断和预测其分化浸润情况。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