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1.
黄若妃  陈福宇  吕静平  夏静瑶  李可 《浙江医学》2023,45(10):1048-1052
目的比较分析不同疾病严重程度2型糖尿病肾病(T2DN)患者调节性T淋巴细胞(Treg细胞)计数和比例,探讨其与T2DN发生、发展的关系。方法选取2021年1至12月永康市第一人民医院内分泌科收治的T2DN患者150例,根据患者尿白蛋白-肌酐比值(UACR)将其分成UACR<30mg/g的正常白蛋白尿组84例,30mg/g≤UACR≤300mg/g的微量白蛋白尿组41例,UACR>300mg/g的大量白蛋白尿组25例。采集患者空腹静脉血标本,采用免疫荧光染色和流式细胞分析法计数Treg细胞,并分析其在CD4+T细胞中的比例。比较3组患者一般资料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T2DN患者Treg细胞计数及比例与UACR、2型糖尿病(T2DM)病程的相关性。结果3组患者性别、年龄、BMI、随机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和LDL水平,及高血压、口服降压药和口服降糖药比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常蛋白尿组患者T2DM病程明显短于微量白蛋白尿组和大量白蛋白尿组(均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患者UACR水平<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均P<0.05)。正常白蛋白尿组、微量白蛋白尿组、大量白蛋白尿组患者Treg细胞计数分别为(33.45±15.21)个/μl、(28.07±13.72)个/μl和20(16,40)个/μl,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99±1.57)%、(4.95±1.65)%和(5.53±1.76)%。T2DN患者Treg细胞计数与UACR水平呈负相关(rs=-0.205,P<0.05),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UACR水平无关(P>0.05)。T2DN患者Treg计数与T2DM病程呈负相关(rs=-0.193,P<0.05),而Treg细胞占CD4+T细胞的比例与T2DM病程无关(P>0.05)。结论Treg细胞计数下降与T2DN的发生、发展有关,Treg细胞可能参与了抑制免疫激活和炎症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 miRNA-140 和 MMP-3 在骨性关节炎( OA)组与非OA组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探究miRNA-140 和MMP-3与OA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实时定量PCR技术检测miRNA-140、MMP-3在OA组(n=65)与非OA组(n=65)关节滑液中的表达水平,并运用 Spearman 相关分析分析miRNA-140与MMP-3的相关性. 结果 组间比较显示OA 组miRNA-140的表达显著低于非OA组(P<0. 05),MMP-3的表达明显高于非OA组( P<0. 05 ). OA组内各因子之间相关分析显示,miRNA-140 和 MMP-3 呈显著负相关性( r=-0. 693、-0. 720,P<0. 05). 结论 相对于非OA病变,OA组关节滑液中miRNA-140 低表达,MMP-3高表达,两者之间呈负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分析 PEID 与 PETD 在治疗 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比较。 方法 回顾选取 2019 年 1 月至 2021 年7 月收治的 64 例 L5-S1钙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 按术式不同分为 PEID 组、PETD 组两组(各 32 例),比较两组手术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中透视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术前、术后 1、3、12 个月的腰痛和腿痛 VAS 评分以及 ODI 指数,术后 12 个月时改良 MacNab 评分。 结果 PEID 组在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两方面优于 PETD 组(P<0.05);而在术中失血量、术后住院时间两方面比较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无差异(P>0.05)。 两组患者在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痛 VAS 评分及 ODI 指数较术前比较,均明显降低(P<0.05),而两组患者在术前及术后各时间点腰痛、腿部 VAS 评分及 ODI 指数比较均无差异(P>0.0...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术后疗效及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研究方法,收集笔者医院自2010年1月~2015年1月收治并行外侧L形切口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的患者临床资料,共150例,其中SandersⅡ、Ⅲ、Ⅳ型各50例,观察术前、术后Bohler角和Gissane角度变化值,术后切口并发症,随访术后Maryland足部评分标准,对可能影响患者术后切口并发症相关变量进行单因素分析,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 所有患者均完成术后随访,随访时间12~24个月,平均随访时间17个月,以Maryland评分标准进行足部功能评估,优良率为79%,术后切口并发症为16%。结论 L形切口治疗闭合性跟骨骨折SandersⅡ~Ⅳ术后优良率较高,探索影响术后切口并发症的相关因素,发现吸烟、糖尿病、手术时长、受伤至手术时间可使术后切口并发症增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比较颈椎前路椎体次全切除融合术(ACCF)联合颈椎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MCSM)的疗效。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1年10月收治的66例MCSM患者临床资料,按照手术方式分为前路组(33例)和后路组(33例),前路组采用ACCF联合ACDF治疗,后路组采用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记录并比较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发生情况及术后植骨融合情况。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评估2组患者脊髓功能,在手术前后颈椎动力位X线片上测量颈椎活动度(ROM)和颈椎曲度指数(CCI)。 结果 所有手术顺利完成。前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后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改善,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改善;前路组各随访时间点JOA评分较后路组改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各随访时间点ROM较术前下降,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下降;CCI较术前升高,且随着随访时间延长进一步升高;前路组ROM、CCI变化程度较后路组更明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植骨融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ACCF联合ACDF与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扩大椎板成形术治疗MCSM均有确切疗效,安全性相当;但ACCF联合ACDF在改善脊髓功能及影像学指标方面更具优势,手术创伤更小。  相似文献   
6.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讨石河子地区中老年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与骨质疏松之间的关系。方法通过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PCR-RFLP)对115例健康汉族中老年人、74例骨量低下者和33例骨质疏松患者的LRP5基因Q89R位点进行分型,并计算其基因频率分布;全自动生化仪对生化指标进行检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L1-L4和股骨颈、Ward’s三角区、大转子、股骨干的骨密度。结果中老年男性人群LRP5基因Q89R位点各基因型之间的骨密度、生化指标均无统计学差异。中老年女性LRP5基因Q89R位点QQ、QR、RR基因型总基因频率分别为82.14%、16.97%、0.89%;正常对照组分别为88.10%、11.90%、0%;骨量低下组分别为90.24%、9.76%、0%,骨质疏松组分别为62.07%、34.48%、3.45%,QQ、QR型在骨质疏松组与骨量低下组、正常对照组之间的基因频率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腰椎L1-L3、大转子的骨密度与Q89R基因型相关;未发现腰椎第四节、Ward’s三角区、股骨颈、股骨干的骨密度值与Q89R基因型具有相关性;生化指标中,血清磷含量与基因型显著相关。结论 LRP5基因Q89R位点多态性具有种族、地区差异性。LRP5基因Q89R位点基因多态性是石河子地区中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的预测因素,提示LRP5基因是影响骨密度的候选基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维生素D受体(VDR)和降钙素受体(CTR)基因多态性与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骨密度(BMD)的关系,探讨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RFLP)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对336例新疆地区汉族女性人群的VDR和CTR基因进行多态性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受试者L2~4、Ward′s三角、大粗隆、股骨干4个部位的BMD值,比较不同基因型各部位BMD值的差异.结果 (1)336例受试者VDR、CTR受体基因型频率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90例骨质疏松组与246例非骨质疏松组VDR与CTR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年龄与不同部位BMD值之间呈负相关(P<0.05),体质指数与BMD值之间呈正相关(P<0.05),在将年龄和体质指数进行校正后发现非骨质疏松组中CTR CT基因型在Ward′s三角的BMD值高于CC基因型(P<0.05);VDR Bb基因型在L2~4、Ward′s三角部位BMD均低于bb型(P<0.05), Bb基因型的BMD值在大粗隆、股骨干部位较bb型有降低趋势(P>0.05);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的BMD值最低.结论 年龄与BMD值变化密切相关;体质指数是新疆汉族女性非骨质疏松的保护性因素,适当增加体重对防治骨质疏松有积极的意义;VDR Bb基因型与BMD降低密切相关;VDR-CTR复合基因CCBb型可作为预测新疆地区女性发生骨质疏松危险性的遗传学标志.  相似文献   
8.
目的:比较氨甲环酸与纤维蛋白胶在关节置换术中应用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通过检索PubMed,Embase, Cochrane Library ,CNKI ,CBM ,万方等数据库有关关节置换术应用氨甲环酸和纤维蛋白胶的文献,由2位研究者按照纳入和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采用Rev M an 5.2软件对提取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纳入4个随机对照试验,2个回顾性试验,共449例患者。Meta分析结果显示:氨甲环酸与纤维蛋白胶在总失血量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192.24,95% CI(—496.16,111.69),P=0.22],血红蛋白丢失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D=—0.49,95% CI (—1.19,0.20),P=0.16],输血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OR=0.30,95% CI (0.18,0.52),P<0.01],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OR=1.20,95% CI (0.36,3.99),P=0.76]。结论氨甲环酸在控制关节置换术术后输血率方面比纤维蛋白胶更加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MRI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复发的预测价值。方法 选取我院10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照随访期间复发情况分为复发组和未复发组,分析两组增强磁共振检查结果。结果 100例患者中共有26例术后复发,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年龄、病程、手术节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增强MRI描记参数Tr、Er均低于未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复发组与未复发组MRI征象VESCⅡ型占比、MRI阳性征象≥5个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以是否复发为因变量,年龄的增长与复发风险下降有关,Tr、Er的增长均与复发风险上升有关,手术节段L4~L5为影响患者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VESC分型Ⅱ型、MRI阳性征象≥5个为患者复发的保护因素(P <0.05)。结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术后复发风险较高,且受年龄、手术节段、VESC分型等多种因素影响,增强MRI描记参数能够为患者术后复发的预测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