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3篇
  免费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2篇
特种医学   1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眼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摘要】目的:通过与能谱平扫(TNC)图像对比,探究能谱CT虚拟平扫(VNC)图像在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恶性概率中的效能表现。方法:本研究共纳入86例因肺内亚实性结节而行手术切除的患者,其中男26例、女60例,年龄(61.33±11.66)岁。按病理组织学结果将结节分为3组:A组为浸润前病变;B组为微浸润腺癌;C组为浸润性腺癌。将患者术前TNC和VNC图像上传至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进行结节检测并记录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体积及CT值,进一步行三组间结节数值的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及每组TNC与VNC图像配对样本的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结果:入组病例中共切除88个亚实性结节,其中A组、B组和C组分别有27个、28个及33个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中3组结节均可被AI系统检出。利用TNC图像时,AI系统对A组、B组和C组中结节恶性概率的预测值分别为74.60%±19.76%、89.97%±8.55%和94.25%±7.04%;在利用VNC图像时,对三组中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70.01%±23.43%、88.20%±10.35%和94.51%±5.17%;2种图像上三组间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1)。在TNC和VNC图像上,三组间结节的CT值及体积的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每组结节在TNC和VNC图像上恶性概率预测值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用肺结节AI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时,VNC图像与TNC图像的预测效能相似。  相似文献   
2.
普通屏/片、CR、DR系统影像的优劣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屏/片、CR、DR系统的优缺点,以临床应用为主进行分析比较。方法:分析使用普通屏/片、CR、DR系统体检的共3000例胸片,比较3种系统的摄影条件,小结节病灶检出率及工作效率的差异。结果:DR患者受检剂量(0.5-1mAs)低干普通屏/片(0.8-4mAs)和CR(5~10mAs)。三种系统对小结节病灶的检出率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DR系统的工作效率高干CR和普通屏/片。结论:DR取代屏/片、CR是发展的必然。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应用160 mm超宽体探测器CT轴位扫描方式在降低腹部肾上腺检查中辐射剂量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前瞻性病例对照研究设计,选取2018年1~12月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友谊医院行上腹部肾上腺160mm超宽体CT增强扫描的成年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A组(n=24)和B组(n=26),A组患者采用螺旋扫描方式,自动管电流控制,管电压120 k V,噪声指数(NI)为10,使用30%自适应迭代重建算法(ASIR); B组患者采用轴扫节段扫描方式,其余参数同A组。分别对两组患者进行平扫和增强扫描,并对增强动脉期进行多平面冠状位重建,由两位资深影像科医师对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冠状位重建后的增强动脉期3组图像的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并比较两组患者图像的客观噪声(SD)、信噪比(SNR)、对比噪声比(CNR)比及有效剂量。结果两组患者平扫期、增强动脉期、冠状位重建后的增强动脉期图像主观评分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图像平扫及增强后SD、SNR、CNR水平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X线有效剂量B组比A组降低13. 0%,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 01)。结论应用160 mm超宽体探测器CT对腹部肾上腺组织进行轴扫扫描相比于螺旋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的前提下能够降低X线辐射剂量。  相似文献   
4.
文摘     
锁骨上淋巴结位置表浅易于检查,并且其有无转移关系到肺癌的分期、治疗和预后,故选择恰当的方法准确判断锁骨上淋巴结有无转移非常重要。作比较了B超、CT、触诊这三种方法对于诊断肺癌锁骨上淋巴结转移的价值。  相似文献   
5.
以某高等技术学校实习技师为研究对象,采用问卷调查的分析方式,调查实习技师在医院放射科临床学习阶段的总体感受,了解当前放射科技师教学中存在的具体问题,以期望根据具体问题来进行教学方面的逐步改革,相应的提高教学品质。通过调查发现,只有52.7%的实习技师在结束放射科轮转学习后获得了预期收获,而且教学双方即指导老师和实习学生之间在教学活动中存在着诸多问题。综上所述,只有增进教学双方的相互理解,相互之间沟通,给沟通多创建渠道,才能更好的完成临床实习中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获得预期的收获。  相似文献   
6.
SARS患者康复过程中的胸部CT表现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目的 探讨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患者康复期的CT表现。方法 随访观察 6 5例确诊为SARS的康复者 ,根据病史分为重症 2 1例 ,轻症 4 4例 ,进行多层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扫描、肺功能等检查。结果  2 8例CT扫描未见异常。其余CT表现为 :(1)磨玻璃样密度灶 35例 ,包括 :局限斑片状磨玻璃样密度病灶 11例 ;多叶多段磨玻璃样密度灶 19例 ;双肺弥漫磨玻璃样密度病灶 5例。 (2 )小叶内间质及小叶间隔增厚 30例。 (3)胸膜下弧线影 9例。 (4 )不规则纤维索条影 19例。(5 )牵拉性细支气管扩张 3例。 (6 )结节状气腔实变病灶 2例。 (7)空洞病灶 1例。未见明显纵隔淋巴结肿大和胸腔积液。多次复查肺内影像及肺功能均有好转。比较重症组和轻症组CT表现及肺功能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部分SARS康复期患者肺部表现基本正常 (2 8/ 6 5 ,占 4 3 1% )。磨玻璃样密度病灶为康复期的主要CT表现 (35 / 6 5 ,占 5 3 8% ) ,并伴有程度不等的肺间质增生。重症组较轻症组患者肺内表现严重 ,肺功能差。随着时间的延长 ,肺内病变及肺功能逐渐好转。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康复期患者的血清免疫学指标进行前瞻性的临床研究。方法动态观察SARS患者出院后1、3和6个月时康复期特异性SARS—IgG、T细胞亚群和血常规的变化。结果SARS患者血清特异性抗体可作为SARS的确诊依据,在SARS患者出院后6个月时间内,SARS患者血清IgG均呈较高水平,但随着时间的延长,IgG水平呈下降趋势。首次复查时,55.9%的患者T细胞亚群CD4^ 低于正常,31.2%的患者CD3^ 低于正常,14.0%的患者CD8^ 低于正常;第2次复查时绝大部分患者的T细胞亚群恢复至正常。首次复查时,仍有少数患者外周血白细胞异常,至第2次复查时均恢复至正常水平。结论部分SARS患者康复初期的T细胞亚群、白细胞计数均存在异常,至出院后6个月内绝大部分患者各项指标恢复正常;进一步观察SARS抗体水平变化规律,以及对相关异常指标进行跟踪观察研究是必要的。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价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预测亚实性肺结节恶性概率的效能。方法 本研究共纳入86例患者。将亚实性结节按病理组织学结果分为三组:组1为浸润前病变;组2为微浸润腺癌;组3为浸润性腺癌。将患者术前胸部CT检查数据导入AI肺结节识别软件,记录AI软件自动计算的亚实性结节CT值、体积及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在平扫、增强后动脉期及延迟期行三组间CT值、体积及恶性概率预测值的多个独立样本非参数检验(Kruskal-Wallis H检验),之后分别行每组平扫与增强后的配对样本非参数检验(Wilcoxon检验)。结果 共88个亚实性结节,其中27、28及33个结节分别纳入组1、组2和组3。AI软件对组1结节在平扫、增强后动脉期、延迟期的恶性概率预测值分别为74.60%±19.76%、73.58%±17.18%、77.40±18.67%;组2分别为89.97%±8.55%、85.17%±13.92%、90.14%±7.70%;组3分别为94.25%±7.04%、94.18%±5.72%和94.01%±6.33%。三组结节的恶性概率预测值在三期扫描均有统计学差异(P<0.001),且三组间CT值、体积比较亦有统计学差异。结论 目前应用的基于深度学习的AI肺结节辅助诊断系统可以协助我们判定肺腺癌亚实性结节的侵袭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MDCT)多平面重建(MPR)对肺弥漫性病变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对67例经临床确诊表现为肺内弥漫性病变的病例进行MDCT扫描和薄层冠状位MPR,并与轴位高分辨率CT(HRCT)比较。图像分析共分3组,2人3次完成阅片。结果轴位HRCT和冠状位MPR评价磨玻璃密度影、气腔样实变和小结节等高密度病灶和含气病灶的敏感度分别是100%和87%~100%,特异性分别为100%和97%~100%,差别无显著性。HRCT和MPR图像在显示肺内细网状影、线样影和牵张性细支气管扩张的敏感度分别为92%~100%和71%~100%,特异性分别为88%~100%和90%~100%,差别无显著性。HRCT和MPR图像在评价肺弥漫性病变的分布上无显著性差别。观察者对MPR评价磨玻璃密度影、气腔样实变和蜂窝影、肺气肿、肺大泡的满意度较高(95%~100%);对线样影、细网状影、小结节或微结节、牵张性支气管扩张等的满意度较低(10%~68%),差别有显著性(P<0.05)。结论目前采用1.25mm准直的MDCT扫描所得的MPR图像在评价磨玻璃密度影、肺实变、蜂窝影和肺气肿、肺大泡等病变的能力等同于轴位HRCT;评价线样影、细网状影及牵张性支气管扩张和微结节等病变的能力不及轴位HRCT。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严重急件呼吸综合征(SARS)患者临床治疗后,CT复查肺内残留病变的动态变化情况。方法 对124例治疗后的SARS患者进行CT复查随访,失访13例,资料完整111例,对平均病程第3、6、12及18个月行螺旋CT检杏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总结其影像动态变化的特征。结果 病程18个月内,相继有70例(占63.1%)患者肺内CT表现恢复止常。6、12、18个月时CT主要征象:(1)磨玻璃样病变残留率分别为33.3%(37/111)、24.3%(27/111)、20.7%(23/111)。(2)小叶间隔或小叶内间质增厚残留率分别为37.8%(42/111)、28.8%(32/111)、25.2%(28/111)。以上2种主要病变在随访期内的总体变化经对比分析X^2检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胸膜下弧线影15例,随访期内病变有不同程度的吸收,但无一例病变消失。(4)不规则纤维条索影18个月时残留率17.1%(19/111)。少见征象:(1)实变病灶1例,病程第12个月完全吸收。(2)空洞病灶2例,1例于病程第12个月基本吸收,1例随访期内末完全吸收。(3)牵拉性支气管扩张1例,随访期内无明显变化。(4)小结节灶3例,1例病程第12个月基本吸收,2例无明显变化。结论 病程第18个月SARS患者肺内磨玻璃样病变残留率为20.7%。17.1%的患者残留局限性肺间质纤维化改变。对肺内残留磨玻璃样病变的患者继续定期随访间隔6~12个月为宜,其他患者可以延长随访间隔时间至12个月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