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方法:采用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48例,术后早期进行伤肢CPM功能锻炼。结果:本组48例,其中46例获得随访,时间12~1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60-180天,未见不愈合者。术后无明显肢体旋转、短缩、成角畸形,无感染,无钉、板弯曲、断裂及松动,髋、膝关节功能恢复良好。结论:动力髋螺钉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具有稳定性高、并发症少等特点,术后能早期进行伤肢CPM功能锻炼,是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应用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凸三检筛选(体检、云纹照相、X线片),对广东省阳江市19646名7-16岁在校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进行普查,体检及云纹照相阳性者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X线片,采用Cobb法测量,Cobb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9646名受检学生中一检阳性399人,阳性率2.03%;二检阳性175人,阳性率0.89%;三检阳性122人,阳性率0.65%;即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65%,其中男性患病率0.62%,女性患病率7.8%,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26;Cobb角10°-19°103人,20°-29°18人,30°-39°10人,40。及以上者5人。结论:脊柱侧凸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有较高的患病率,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4.
目的 研究髋臼假体角度与全髋关节置换术(THA)后脱位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0年9月至2014年9月在我院实施THA的患者107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后髋关节的脱位情况分为脱位组及非脱位组.术后随访应用X线片测量所有患者髋臼前倾角及外展角,将前倾角设为<0°、0°~25°、>25°3组;外展角设为<30°、30°~50°、>50°3组,并对比分析外展角及前倾角与术后髋关节脱位的关系.结果 两组平均外展角及前倾角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前倾角在<0°、0°~25°、>25°3组中的脱位率及外展角在<30°、30°~50°、>50°3组中脱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髋臼假体前倾角在-15°~35°区间内、外展角在14°~58°区间内的任何角度均与THA术后脱位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5.
掌侧锁定加压接骨板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目的:探讨切开复住锁定加压接骨板(LCP)内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效果.方法:对按AO分类为B型和C型的28例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病人采用掌侧入路切开复住LCP内固定治疗.结果:术后随访7~15个月,采用腕关节功能及X线片测定指标进行综合评定,优20例,良7例,差1例,总优良率为96.4%.结论:切开复位掌侧LCP内固定是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方法,术中副损伤少,血运破坏小,允许术后早期功能锻炼,并可获得满意的腕关节功能.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方法:应用目前常用的脊柱侧凸三检筛选( 体检、云纹照相、X 线片),对广东省阳江市19 646 名7~16 岁在校中、小学青少年儿童学生进行普查,体检及云纹照相阳性者行站立位全脊柱正侧X 线片,采用Cobb 法测量,Cobb 角≥10°者确诊为脊柱侧凸.结果:19 646 名受检学生中一检阳性399 人,阳性率2.03% ;二检阳性175 人,阳性率0.89% ;三检阳性122 人,阳性率0.65% ;即广东省阳江地区中、小学生脊柱侧凸的患病率为0.65%,其中男性患病率0.62%,女性患病率7.8%,两者的患病率之比为1:1.26 ;Cobb 角10°~19°103人,20°~29°18人,30°~39°10人,40°及以上者5人.结论:脊柱侧凸在青少年儿童时期有较高的患病率,开展青少年儿童脊柱侧凸普查对早期防治脊柱侧凸有着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解剖锁定钢板在肱骨近端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我院33例肱骨近端骨折患者实施解剖锁定钢板固定治疗和27例采用三叶草钢板治疗,分析两组临床效果。结果对照组优良率为66.67%,研究组为93.9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解剖锁定钢板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疗效显著,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总结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颈椎后纵韧带骨化的临床特点、手术方式及疗效。方法对2002年5月-2009年5月间确诊颈椎间盘突出症合并后纵韧带骨化患者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均在外伤等明显诱因下起病或原有症状出现明显加重,病程较短,发病急。人院行x线片、CT和MRI检查,片示有1~3个节段的颈椎问盘突出,同时伴有多个(≥2个)节段的后纵韧带骨化。所有患者进行术前日本骨科学会评分(JOA)和术前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12例患者单纯经椎间隙手术摘除突出的椎间盘减压;10例进行椎体次全切除减压;2例一期经椎间隙摘除突出的椎问盘,二期后路椎板切除减压。结果术后患者根性疼痛及肢体麻木无力、走路不稳症状明显改善,术后随访10—40个月(平均17个月),术后疼痛VAS评分平均为2.3(1~4)分,JOA评分为13.2(11~16)分。1例患者出现脑脊液漏,经对症处理后消失,无其他并发症出现。结论既往无明显临床表现或临床症状较轻微的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患者可因颈椎间盘突出导致临床症状出现或加重。术前明确责任病灶,手术切除突出的椎间盘常可获得良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胫骨骨缺损及合并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胫骨骨段滑移法治疗的疗效.方法:收集本院胫骨骨缺损合并同侧小腿软组织缺损.应用骨段滑移术治疗的28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从入院治疗到去除外同定架,平均治疗时间20个月.28例患者中,胫骨缺损均得以重建生长,新生骨骨质良好,达到负重效果.双下肢基本等长.软组织均得到修复,仅1例要求行瘢痕皮肤修整术,在治疗过程中2例病者主诉膝部疼痛,6例小腿疼痛.3例出现轻度屈膝畸形.结论:骨段滑移术是治疗胫骨缺损合并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合并症少,残废率低.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回顾性总结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治疗下肢负重骨骨纤维结构不良术后骨缺损的方法.方法 收集1997年3月-2004年8月,8例骨纤维结构不良患者的治疗资料.其中,男6例,女2例,年龄16~42岁,股骨干5例,胫骨干3例.患肢骨肿瘤彻底切除后,骨缺损的长度为12~20cm.带血管蒂的腓骨瓣长度为15~30 cm,单侧或双侧切取带知名血管的骨瓣.若双侧切取腓骨瓣,则在一端将腓血管吻合,使之成为一条腓血管相连的双段腓骨.将设计好长度的腓骨瓣切除后,将腓骨的前内侧骨膜从中央纵行切开,并沿骨面向两侧剥离至骨嵴,防止损伤血管,将双腓骨的前内侧面相对折叠,两断端固定,缝合相对缘的游离骨膜,使骨膜包裹腓骨,组合为直径增粗的带知名血管的腓骨瓣.解剖游离出受区血管,将腓骨瓣植入骨缺损区,如不稳定,可加用内固定或外固定,以免影响移植血管的再通.患肢稳定后,将腓血管与受区血管吻合,检查吻合血管的血运情况,情况良好后闭合切口.结果 术后病者均随访,有完整门诊病历及X线资料,时间为5~13年.所有病例均手术成功,吻合血管再通,无发生移植骨坏死及吸收,无发生骨不连、骨感染等并发症.移植骨与受区骨均1年后骨性愈合,大约5年后髓腔再通,患肢与健侧肢体X线表现无差异,骨肿瘤无复发.膝关节伸屈功能正常.结论 带血管蒂的腓骨瓣是修复下肢负重骨骨肿瘤切除后骨缺损的良好方法,并发症少,残废率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