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2009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临床效果,寻找罗哌卡因的最适有效浓度。方法 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12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行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随机分成四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B组采用0.375%罗哌卡因20ml;C组采用0.5%罗哌卡因20ml;D组采用0.75%罗哌卡因2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比较,B组、C组和D组感觉和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或P〈0.01);与A组和B组比较,C组和D组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5或P〈0.01);与A组比较,C组和D组阻滞成功率明显增加(P〈0.05);随着罗哌卡因浓度的增加,感觉阻滞范围和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加(P〈0.05或P〈0.01),但C组和D组两组间比较无显着性差异(P〉0.05)。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0.5%罗哌卡因是臂丛神经阻滞的最适有效浓度。  相似文献   
2.
胸腹部手术刺激大,对麻醉要求较高,以往大多采用普鲁卡因静脉复合麻醉。但因其麻醉效能弱,病人应激反应活跃等缺点[1],而逐渐被静吸复合麻醉所取代。我们近几年来选用异丙酚、芬太尼、异氟醚静吸复合麻醉施行胸腹部手术,取得较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择期胸腹部手术163例,其中男102例,女61例,年龄26~87岁,平均48±6.9岁,ASAⅡ~Ⅲ级。术前检查轻、中度阻塞性通气功能障碍24例,心肌缺血21例,高血压17例,糖尿病8例。麻醉手术时间3.8±1.2小时。1.2麻醉方法:鲁米那100lug,阿托品0.5lug(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0.25%罗哌卡因不同注射容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根据局麻药的容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 0m1;B组采用0.25%罗哌卡因30ml;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40m1.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P<0.01),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感觉阻滞范围明显增大(P<0.01),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P<0.05),三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C组发生2例霍纳氏综合征外,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三种容量配方均适用于不同手术要求,但选用大容量0.25%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少尺侧神经阻滞不全的发生,麻醉效果更完善.  相似文献   
4.
高龄股骨头置换术病人硬膜外麻醉108例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我院自1995年1月至1998年8月对股骨颈骨折高龄病人在硬膜外麻醉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108例,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资料与方法 本组男45例,女63例,年龄(60~95)岁,其中80岁以上者27例。术前合并高血压者23例,心电图检查异常者69例,其中心肌劳损或心肌缺血38例,陈旧性下壁心肌梗塞3例,各类心律失常18例;合并肺气肿或肺心病者26例。病人入室后持续监测ECG、BP、HR和SpO2。术前明显心肌缺血者,麻醉开始前胸前贴敷硝酸甘油贴剂。L1~2或L2~3硬膜外穿刺,向头侧置管。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或1.6%利多卡因与0.16%丁卡因混合液。试验剂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腰椎麻醉-硬膜外联合麻醉(CSEA)用于急诊下肢骨骨折的优点。方法 2 31例急诊下肢骨骨科手术患者均采用L2—3 或L3—4椎间隙行硬膜外穿刺,穿刺确认成功后用2 5G腰穿针行蛛网膜下腔穿刺,见脑脊液回流即注入布比卡因,注药完毕拔出腰穿针,通过硬膜外针向头置入硬膜外导管3cm。结果 本组CSEA穿刺成功2 2 7例,4例于腰椎麻醉(SA)或硬膜外麻醉(EA)下完成手术,总成功率为98%。其中2例因SA穿刺中未见脑脊液回流,而改在EA下完成手术;1例因SA后硬膜外置管困难而改在SA下完成手术。置硬膜外导管连接术后镇痛泵的患者术后镇痛均取得了较为满意的效果。结论 CSEA具有起效快、用药量少、阻滞完善、可连接术后镇痛泵及硬膜外麻醉不受时间限制的优点,同时也减少了脊椎麻醉后头痛的发生率,可视为下肢骨骨折的首选麻醉方法。  相似文献   
6.
胸外胁间神经阻滞辅助全麻在开胸术的应用已有报导[l],但临床实践中发现该方法容易并发气胸以及难以准确行肋间神经鞘穿刺而达到有效的镇痛。我们在实践中摸索出开胸后在胸内即行肋间神经阻滞辅助全麻的方法,取得较好疗效。本文用该方法与单纯全麻法作多方面比较,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回一般资料:术前ASAI-11级开胸术病人40例,男29例,女11例,年龄30-39岁3人,40-49岁15人,50-59岁15人,cd-69岁7人,体重40-85kg,随机分成A组ZO人(实验组),B组20人(对照组),其中食道癌对例(A/B为if/10),肺癌19例(A/B…  相似文献   
7.
罗比卡因是近年来发展的一种有前景的酰胺类局麻药 ,具有纯S 对映体结构 ,其特点是长效、麻醉效能强 ,低浓度时能使感觉与运动明显阻滞分离 ;对中枢神经及心血管系统毒性较小。作者对全宫术后硬膜外 0 2 5 %罗比卡因镇痛效果进行了观察 ,并与传统使用的硬膜外低浓度布比卡因复合少量吗啡术后镇痛效能相比较。1 资料与方法择期全宫切除术病例 38例 ,年龄 40~ 5 4岁 ,体重 45~6 0kg ,ASA1~ 2级 ,术前半小时常规肌注阿托品 0 5mg、苯巴比妥钠 0 1g ,术前插尿管 ,全部手术采用T12 -1↑、L3-4↓双腔置管法行麻醉 ,各置留管径 4…  相似文献   
8.
目的 借助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观察0.25%罗哌卡因不同注射容量的阻滞效果。方法选择拟行上肢手术患者90例,在神经刺激器引导下肌间沟臂丛神经阻滞,局麻药为0.25%罗哌卡因,根据局麻药的容量不同,随机分成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0.25%罗哌卡因20ml; B组采用0.25%罗哌卡因30ml;C组采用0.25%罗哌卡因40ml。观察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镇痛持续时间、感觉阻滞范围、运动阻滞程度、神经阻滞的成功率及不良反应。结果 与A组和B组比较,C组感觉运动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缩短(P<0.05和P<0.01),镇痛持续时间明显延长(P<0.01),感觉阻滞范围明显增大(P<0.01),运动阻滞程度明显增强(P<0.05),三组神经阻滞成功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除C组发生2例霍纳氏综合征外,未发生其它并发症。结论 采用神经刺激器定位肌间沟臂丛阻滞,三种容量配方均适用于不同手术要求,但选用大容量0.25%罗哌卡因可以有效减少尺侧神经阻滞不全的发生,麻醉效果更完善。  相似文献   
9.
10.
目的探讨醒脑静用于食道癌手术全麻延迟苏醒的催醒作用。方法选择手术时间在170~250分钟内的男性食道癌全麻手术缝皮结束尚未清醒符合催醒条件患者82例,随机分为两组:①治疗组40例,②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手术结束后即静脉注射醒脑静20ml,对照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双盲对照法观察,记录麻醉清醒时间,躁动情况。结果①治疗组手术结束后5分钟催醒率为47.5%(19/40)、10分钟为72.5%(29/40)、15分钟为82.5%(33/40);对照组为5分钟21.4%(9/42)、10分钟为35.7%(15/42)、15分钟为45.2%(19/42);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躁动情况:治疗组10例,占25%,对照组31例,占73.8%,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醒脑静对手术时间较长的食道癌手术麻醉延迟苏醒有催醒作用且能减少清醒过程的躁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