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8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14篇
临床医学   13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肿瘤学   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3篇
  2004年   6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献报道异体神经用降低抗原性的方法处理后移植,轴突可以再生,所用方法有酒精浸泡、冻融、冷冻等[13],但这类实验中移植段不超过3cm,更长的移植段是否行尚不清楚。本实验研究狗5cm坐骨神经异体移植的效果,神经处理方法是冻融或加免疫抑制剂浸泡。材料和方法选用21只成年杂种狗分5组,每只狗一侧坐骨神经进行移植,另一侧做正常对照。(1)自体移植,3只狗,把切除的5cm坐骨神经原位缝合;(2)异体未处理神经移植,3只狗,移植则仅从只1只狗取下的坐骨神经;(3)异体冻融处理神经移植,5只狗,神经取下浸入…  相似文献   
2.
前列腺泡沫状腺癌7例报道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7例前列腺泡沫状腺癌的临床病理、免疫组化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 复查上海交通大学附属第六人民医院1994—01——2002-06间702例前列腺穿刺活检病例,检出7例泡沫状腺癌,做12种免疫组化标记和特殊染色。结果 7例泡沫状腺癌的临床表现与经典型腺癌相似。镜下瘤细胞以丰富的泡沫状黄色瘤样胞质为特征。核的不典型不明显,也常缺乏明显增大的核仁,但有结构异常和浸润性生长方式。其假良性的细胞学表现使之易被误诊为良性病变,或者使肿瘤的组织学级别被低估。在肿瘤周围常伴有泡沫型高级别PIN。结论 泡沫状腺癌是一种有侵袭性生物学行为的特殊组织学类型高级别前列腺癌。  相似文献   
3.
周围神经上皮瘤和尤文肉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围神经上皮瘤(Peripheralneroepithelioma)和尤文肉瘤(Ewing’sSarcoma。)都是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组织学形态十分相似。前者起源于周围神经,后者来源不明。但目前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认为两者都是周围神经起源的恶性肿瘤[1].它们与其它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的鉴别是病理诊断中的难题之一。本文报告周围神经上皮瘤和尤文氏肉瘤各2例,并讨论两者在组织发生上的联系和鉴别诊断要点。1临床和病理资料4例骨和软组织小圆形细胞恶性肿瘤的临床病理资料见表1。图1右后腹膜骨外尤文肉瘤(例2),弥漫性片状小圆形细胞IIEX200困2阴阜周围神经…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维生素D3 对人乳腺癌细胞株细胞增殖等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 选用两种人类乳腺癌细胞株MCF 7及ZR 75 1,应用细胞培养及核酸分子杂交方法 ,研究使用维生素D3 以及并用三苯氧胺后 ,上述细胞株生长及表皮生长因子受体 (EGFR)mRNA表达的改变。结果(10 -10 ~ 10 -7)mol/L维生素D3 对MCF 7及ZR 75 1细胞呈现明显的抑制生长作用 ,并能抑制 (10 -9~10 -7)mol/L三苯氧胺对MCF 7细胞的刺激生长作用。低浓度 (10 -10 ~ 10 -9)mol/L维生素D3 与半数抑制浓度三苯氧胺合并使用 ,可使抑制作用进一步加强 ,并使MCF 7及ZR 75 1两细胞株的EGFRmRNA降低至对照组以下。结论 维生素D类化合物有可能成为乳腺癌药物治疗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5.
前列腺癌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目的 探讨前列腺癌放疗和内分泌治疗后的组织学效应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2例前列腺癌治疗后4~36月作1~2次穿刺活检复查。将治疗前后组织学形态和免疫组化改变作对比分析。对残余癌的治疗效应进行分级并作随访。结果 治疗后残余癌检出率59%,13例有残余癌病例中,5例重度、5例中度、2例轻度治疗效应。有3例治疗后活检发现无明显治疗效应的癌灶,4例单纯内分泌治疗病例疗效明显比合并放疗者差。残余癌PCNA表达下降与治疗效应增强有相关性。同时,良性前列腺组织也产生一系列治疗诱导的形态改变。结论 为防止误诊和不适当的组织学分级,病理医师应熟悉前列腺癌治疗后的形态改变,对有残余癌的病例应作效应评级。检查是否存在无明显治疗效应的癌灶,以区分阳性活检中的治疗成功者和失败者,从而为临床进一步治疗和判断预后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6.
免疫组化在前列腺穿刺活检中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介绍常用免疫组化标记在前列腺穿刺活检诊断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基底细胞消失是诊断前列腺癌的重要形态学指标之一,高分子量CK(34βE12)是前列腺基底细胞特异性标记抗体,它用于判断有结构异常的腺体基底细胞是否已经消失,从而有助于鉴别腺癌和绝大多数良性增生性病变。但它不是鉴别腺癌和非典型性腺瘤样增生(AAH)的绝对指标,也无法鉴别基底细胞肿瘤的良恶性。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前列腺酸性磷酸酶(PAP)和雄激素受体(AR)标记用于确定肿瘤是否来源于前列腺,对于诊断特殊类型前列腺癌有重要价值,对诊断膀胱、骨骼和其他脏器内转移性前列腺癌也极有帮助。KP-1客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有助于将低分化前列腺癌、经放疗或激素治疗后空泡变性的残余前列腺癌与以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为主的良性病变相鉴别。S-100显示穿刺标本中的神经纤维,它和低分子量CK合并应用可提高神经周围癌浸润的检出率。神经内分泌标记Syn、CgA与PSA、PAP合并应用,有助于鉴别前列腺癌与原发于前列腺或直肠的类癌和神经内分泌癌,也有助于诊断恶性度较高的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前列腺癌。CD34、CD117则有助于诊断前列腺特异性间质细胞起源的间质肿瘤,并可与其他梭形细胞病变相鉴别。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前列腺萎缩,萎缩后增生和梗死在穿刺中与前列腺癌的鉴别。方法:将1994年以来前列腺穿刺活检中发现的52例萎缩,12例萎缩后增生和2例梗死与前列腺癌作形态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对比分析。结果:萎缩的主要特征是腺泡上皮胞浆退缩,萎缩后增生是在萎缩小叶中出现小腺泡增生,形成萎缩和增生两种腺泡的混合,梗死是前列腺泡和间质的缺血性坏死,常伴有腺泡上皮鳞化,结论:前列腺穿刺活检可以通过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检查将萎缩,萎缩后增生和梗死与前列腺癌区别。  相似文献   
8.
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和漏诊误诊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临床A期前列腺癌的病理特征,并分析其好发部位及漏诊误诊原因.方法复查上海地区5所医院1 020份前列腺切除标本,通过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出50例临床A期前列腺癌,根据肿瘤分化程度及容量分出A1期癌12例和A2期癌38例,比较病理形态差异,分析A1和A2期癌的漏诊误诊原因.结果 A1期癌以低中级别、低容量、多灶性生长为特点,A2期癌以高中级别、高容量、高浸润性伴高级别上皮内新生物为特征.在漏诊误诊的8例A期癌中,A1期癌占7例,均误诊为良性增生性小腺泡病变.A2期癌1例误诊为反应性上皮样组织细胞增生.结论 A1期癌大多在增生的前列腺移行带和中央带组织易被发现,A2期癌可能是大多原发于周围带的高中级别癌浸润至前列腺中央区域.国内A期癌检出率低的原因主要是因为标本取材量少和A1期癌漏诊率较高.  相似文献   
9.
透明细胞软骨肉瘤临床病理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病理学、生物学行为等特征以及病理鉴别诊断。方法报道4例透明细胞软骨肉瘤,对其临床、病理和随访资料作系统整理,并行免疫组化EnVision两步法S-100蛋白、Col Ⅱ和其它与鉴别诊断相关的蛋白标记。结果4例都是中老年男性,均位于长骨骨端,病程较长。X线表现为纯溶骨性骨质破坏,早期边界清楚,后期病灶扩大并向骨干方向延伸,但均未穿透骨皮质,不形成骨外软组织肿块。大体肿瘤灰白色,有弹性,其中2例伴动脉瘤性骨囊肿。镜下瘤细胞边界清楚,有分叶结构,胞质丰富透明或嗜酸性毛玻璃状。透明细胞之间有反应性新骨和破骨细胞样巨细胞增生。其中3例含低级别普通软骨肉瘤成分。免疫组化标记S-100蛋白和Col Ⅱ阳性。临床治疗和随访:例1行右股骨下端病灶刮除后6年原位复发,再作病骨切除和人工膝关节置换。例2行股骨颈肿瘤切除后植骨,缝匠肌骨瓣移植及内固定术,术后放疗。例3行股骨下端肿瘤切除后骨水泥填充,术后放疗。上述3例经2年4个月~7年随访情况均良好。例4行右股骨上端截除手术,术后失访。结论透明细胞软骨肉瘤是一种罕见的低度恶性软骨肉瘤,有不同于普通软骨肉瘤的临床、影像学和病理形态学特点。在病理诊断时既应注意与良性软骨母细胞瘤和骨母细胞瘤鉴别,也应与高度恶性透明细胞型骨肉瘤和转移性透明细胞癌鉴别。  相似文献   
10.
纤维结构不良的形态学变异及鉴别诊断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纤维结构不良(fibrous dysplasia,FD)的各种形态学变异、临床病理特征及鉴别诊断。方法用HE及SP法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52例形态学变异的纤维结构不良作回顾性分析。结果在纤维结构不良146例中发现52例有7种不同的病理形态学变异(占35.6%),分别为纤维软骨性结构不良(fibrocartilaginous dysplasia,FCD),类似牙骨质样结构的FD,FD间质高度黏液变性,FD合并血管瘤样增生、FD继发动脉瘤性骨囊肿或单纯性骨囊肿,FD伴病理性骨折、骨痂形成,FD肉瘤变。FCD中出现圆形结节状高分化透明软骨岛,需同去分化软骨肉瘤、FD的软骨肉瘤变、纤维软骨性间叶瘤及内生性软骨瘤鉴别;骨小梁形态类似牙骨质样结构的FD需同脑膜瘤、骨化性纤维瘤鉴别;FD合并动脉瘤性骨囊肿和病理性骨折、骨痂形成时需同血管扩张型骨肉瘤鉴别;FD肉瘤变以骨肉瘤变最常见,需与原发性骨肉瘤鉴别。结论形态学变异的FD在病理诊断时应密切结合临床资料、放射学改变。熟悉FD形态学变异特点,寻找病灶中典型FD结构是至关重要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