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7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8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探讨"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在骶尾部藏毛窦的外科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收集2013年至2017年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经临床和病理检查诊断为骶尾部藏毛窦患者22例,采用组织缺损分类法,按照清创后组织缺损的立体形态将藏毛窦分为"V""A""U"3型,分别采取直接缝合、富血小板血浆凝胶填充直接缝合和皮瓣修复的手术方式,观察创面愈合情况及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者术后均无皮肤组织坏死及创面裂开,切口愈合时间为(15.1±3.2)d。术后随访12个月,所有患者未见复发。结论按照"VAU"组织缺损分类法对清创后骶尾部局部组织立体形态不同采用相应的手术方式,实行个体化及科学化治疗,取得了较好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老年胫骨骨折患者微创接骨板内固定术(MIPO)术后胫骨旋转对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行MIPO治疗的老年胫骨骨折患者86例,术后1 w根据双下肢CT检查结果计算胫骨旋转角是否>10°,将患者分为旋转不良组(n=26)及旋转良好组(n=60).比较两组膝关节和踝关节功能及骨折愈合情况.结果 旋...  相似文献   
3.
掌背侧夹板治疗前臂骨折45例临床小结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臂骨折,目前临床多采用四合一夹板加分骨垫固定。但这种方法,由于分骨热压强太大易产生压疮,且其位置易移动等多种因素,骨折断端的相互靠拢不能有效地控制,易造成畸形愈合,影响前臂功能,四合一夹板又易造成筋膜间室综合征。近年来,孙成榆提出用掌背侧夹板固定。本人应用于临床,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介绍如下: 临床资料本组观察45例,其中前臂双骨折30例,单骨折15例;男性32例,女性13例;年龄3~60岁;固定时间最长30天、最短20天,平均25天。除1例因自弃而失败外,全部治愈。无畸形、延迟愈合,无并发压疮及筋膜间室综合征。夹板制作夹板一般采用杉树皮自制,亦可采用富有弹性、韧性的塑料板、木板、铝板等。特殊情况下,可采用厚纸板。夹  相似文献   
4.
11例不短缩骨及关节断腕再植的方法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不短缩骨及关节断腕再植、不移植血管的的方法及疗效。方法11例刀砍伤断腕再植患者,均行不短缩骨及保留关节进行断腕再植,关节骨折行关节周围韧带及筋膜缝合术,以达到完全解剖复位,血管周围分离延长后,缝合血管周围筋膜组织,使血管端减张后进行吻合再植,随访成活率及手腕的功能。结果11例断腕再植完全成活,成活率100%,术后随访3~12个月,手腕功能良好。结论不短缩骨,保留关节的完整性,不移植血管,采用关节骨折缝合固定达到完全解剖复位,血管周围分离延长后进行血管吻合再植,方法可靠,手腕外形及功能良好。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3年1月至2008年5月,24例胫骨中上段皮肤缺损行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年龄3~49岁,平均32岁。交通伤20例,蛇咬伤1例,烧伤3例,均为小腿中上段皮肤缺损。皮瓣大小为5cm×3cm~8cm×6cm,其中22例应用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修复,余2例为肌皮瓣。周围无瘢痕,供区宽度小于5cm可直接缝合,否则供区植皮。结果24例皮瓣完全成活,18例获随访1个月~2年,皮瓣色泽、质地、外形良好,供区无明显功能障碍。结论腓肠内侧动脉穿支皮瓣具有解剖恒定,血运可靠,不牺牲主要血管的特点,是修复小腿中上段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Ⅰ期指背逆行岛状皮瓣修复指端缺损的疗效及治疗体会。方法自2000年2月至2009年2月,对46例(52指)手指皮肤缺损的患者,采用指背逆行筋膜岛状皮瓣旋转180°转移修复。结果除2例皮瓣远端部分坏死外,余均成活,经6个月~5年随访,功能及外观良好。按TAM法评定,优36例,良7例,可3例,优良率达93%。结论该术式操作简单、疗程短、成功率高,对手指功能影响小,皮瓣血运良好,指端外形感觉效果好,是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运用关节镜技术对膝关节骨创伤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9年3月至2012年3月在我院治疗膝关节骨创伤的60例患者按照随机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观察组运用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对照组运用常规开放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总体疗效等指标。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33%,对照组总有效率为76.67%,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果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技术治疗膝关节骨创伤具有创伤小、患者恢复快、正确愈合率高、感染少、总体疗效好的优点,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提高创面外科医师对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认识。 方法报道1例背部皮肤软组织放线菌病的诊治经过,分别以"放线菌、放线菌感染、皮肤、软组织"及"actinomycosis,cutaneous,soft tissue"为检索词检索中国知网和PubMed的相关文献并进行分析。 结果与所检索20篇文献相比,本例皮肤放线菌病的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治疗既典型又具自身特点。本例患者入院时并未表现出明显皮肤肿物,但皮下感染组织内多个窦道,伴较多土褐色脓液流出较为典型。本例患者入院第9天才培养出放线菌,但无论是术中肉眼观察、细菌培养还是组织病理学检查均未见典型"硫磺颗粒"。本例患者查体、术中所见及辅助检查结果和气性坏疽的临床表现高度相似,因此最初曾高度怀疑产气荚膜梭菌感染,但多次细菌培养及涂片均未提示产气荚膜梭菌感染。治疗主要包括全身状态的调整、手术清创及抗生素的应用。 结论原发于皮肤软组织的放线菌病较少见,临床表现多样,即便有相对典型特征,也并无特异性,诊断需综合考虑并鉴别诊断。皮肤软组织放线菌感染发病率低,不易诊断,需引起创面外科医师的注意,及早对本病作出诊断及治疗。  相似文献   
9.
正糖尿病足是糖尿病所导致的多种并发症的一种,1999年,世界卫生组织对糖尿病足的定义是:糖尿病患者合并神经病变及各种不同程度末稍血管病变而导致下肢感染、溃疡形成和(或)深部组织的破坏。糖尿病足往往合并有深层筋膜间隙的感染,其治疗时间长、难度大、致残率高,治疗过程中,除控制血糖、改善循环、营养神经、抗感染外,更重要的是准确判断筋膜间隙感染的状况、及时地对筋膜  相似文献   
10.
目的:对创伤骨科当中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现状进行了解,促进抗菌药物在刨伤骨科当中的合理应用。方法:调去本院2011年6月-2012年6月的创伤骨科全部手术患者的病历,共489例。对患者的抗菌药物运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组使用抗菌药物的合理率有明显的提高。结论:实施合理的抗菌药物用药具有明显的有效性和可行性,对促进有效、安全以及经济的使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