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药学   3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后路内固定融合术用于脊柱胸腰段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将我院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76例脊柱胸腰段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取前路和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伤口长度和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和Cobb角较术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术后椎体前、后缘高度比值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Cobb角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后路内固定融合术治疗脊柱胸腰段骨折效果满意,可明显促进骨性愈合,减少Cobb角丢失,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经后外侧入路行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的疗效。方法20例胸腰椎爆裂性骨折患者采用后外侧入路进行椎体次全切椎间植骨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方法治疗,比较术前、术后1周内及未次随访放射学参数(矢状位Cobb角、伤椎椎管容积)、Frankel神经功能评级,同时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和最后随访时的并发症情况。结果手术时间平均2.1h,出血平均683mL,术后2例脑脊液漏,切口均一期愈合,无其他并发症。所有患者随访平均9.8个月,脊柱生理弧度均恢复正常,20例患者在随访5个月后CT示植骨界面均达完全融合。术后骨折椎体高度(P〈0.05)、伤椎椎管容积(P〈0.05)及Frankel神经功能评价较术前均明显改善。结论经后外侧入路椎体次全切、钛网植骨椎间融合、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骨折是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重组慢病毒(lentivirus,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大鼠BMSCs能否提高细胞缺氧耐受能力,为提高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LVs作为转染载体,增强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EGFP)为标记,构建携带Akt1基因的p LVX-EGFP-3FLAG病毒载体。取第3代3~5周龄SD大鼠BMSCs分别转染p LVX-EGFP空白病毒液(B组)和p LVX-EGFP-3FLAG病毒液(C组),以未转染病毒的BMSCs为空白对照组(A组)。转染后2~3 d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绿色荧光表达情况,并于48 h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B、C组Akt1蛋白表达情况。将B、C组培养的BMSCs分别置于94%N2、1%O2和5%CO2缺氧箱进行缺氧干预(分别为B1、C1组),取B1、C1组缺氧干预0、3、6、9、12 h的细胞以膜联蛋白V-FITC/碘化丙啶双染法行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MTT法分析细胞增殖情况、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基因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酶3(Caspase-3)表达情况。结果转染后A组荧光显微镜下未见绿色荧光表达,B、C组可见明显绿色荧光,转染效率约60%;Western blot可检测到B、C组Akt1表达,且C组Akt1表达明显高于B组(t=17.525,P=0.013)。B1组缺氧干预后各时间点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在缺氧干预后3 h短暂下降,之后逐渐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0 h外,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1组细胞凋亡率和死亡率均显著低于B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TT法检测示,常氧条件下B、C组各时间点吸光度(A)值均显著高于缺氧条件下B1、C1组(P0.05),C组各时间点A值均显著高于B组(P0.05),缺氧干预后6、9、12 h B1组A值显著低于C1组(P0.05)。Western blot法检测示,与B1组比较,C1组缺氧干预各时间点Caspase-3表达均显著下调(P0.05)。结论通过重组LVs介导Akt1基因转染可通过抑制凋亡显著提高BMSCs的缺氧耐受能力,从而为改善干细胞移植治疗心肌梗死效果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脊柱结核治疗方案的选择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82例脊柱结核患者,分别采取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术(对照组)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情况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及治疗前后Cobb角和ESR变化与对照组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2种治疗方案均有明显效果,而后路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植骨融合术可更好的矫正脊柱后凸,临床需根据适应证选择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经皮椎间孔镜下经椎间孔脊柱内镜系统(TESSYS)技术与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LDH)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3月—2023年3月在东莞市中医院接受手术治疗的67例LDH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手术的不同分为对照组(n=32)、分析组(n=35)。对照组给予TESSYS技术治疗,分析组给予可视化椎间孔成形技术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效果、手术相关指标(透视次数、透视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时间)、症状相关评分[视觉模拟评分法(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及术后并发症。结果:对照组手术优良率为93.75%,高于分析组的91.43%,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组透视次数少于对照组,透视时间、手术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症状相关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症状相关评分均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  相似文献   
6.
目的:比较侧开口与传统骨水泥推注器在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对2020年6月-2021年2月于东莞市中医院骨科接受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的60例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推注器的不同分为侧开口组(30例)、传统组(30例)。侧开口组采用侧开口骨水泥推注器,传统组则采用直开口骨水泥推注器。统计分析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椎体后凸角(Cobb角)改善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及骨水泥渗漏情况、椎体中骨水泥的填充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椎体骨水泥量、住院时间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传统组的骨水泥渗漏率为33.33%,高于侧开口组10.00%(P<0.05);传统组的填充不佳率为13.33%,高于侧开口组的0(P<0.05);两组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Cobb角、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较传统推注器,采用侧开口骨水泥推注器能明显降低经皮椎体成形术中的骨水泥渗漏率,改善骨水泥在椎体中的分布,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研究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东莞市中医院2014年5月至2017年4月收治的58例单节段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观察对象,分为对照组29例和观察组29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观察组采用经皮脊柱内窥镜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治疗指标和治疗前后的腰腿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结果:观察组患者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等手术治疗指标方面,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VAS评分和ODI评分方面,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均要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皮脊柱内窥镜应用在单节段腰椎管狭窄症的治疗中,效果明显,安全有利于改善患者的健康状况,促进患者的健康恢复,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7月~2018年12月收治的78例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9例。对照组实施常规西医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舒筋驳骨片、壮骨强筋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疼痛评分、中医症候积分、骨折愈合时间。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疼痛评分及中医症候积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骨折愈合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案治疗骨折延迟愈合及不愈合,能够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临床症状,缩短骨折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经伤椎与跨伤椎万向钉置钉固定脊柱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我院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收治的96例脊柱骨折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行经伤椎置6钉固定和跨伤椎置4钉固定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两组治疗后各影像学参数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椎管前缘高度和Cobb角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椎管占位较对照组减少,但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经伤椎置6钉固定治疗脊柱骨折效果显著,可明显增强脊柱稳定性,减少伤椎高度丢失,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