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篇
  2022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2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CT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CT资料和临床表现。结果:本组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CT能确认全部45例椎体后缘离断,CT表现为:椎体后上缘或下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块突入椎管;矢状位上缺损区呈"V"形,其后方有骨块"突起";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CT能明确诊断椎体后缘离断,是目前最佳的诊断技术。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对开放性骨折清创后,根据创口分泌物的微生物培养结果来指导临床中创口的闭合时机。方法:422例开放性骨折患者均进行急诊清创,骨折固定。清创后立即行创口分泌物培养。清创后48 h,拟于闭合创口。如果初始培养结果呈阳性,则不闭合创口而再次清创,再次分泌物培养。重复此过程,直到培养物呈阴性后才闭合创口。结果:422例开放性骨折中,长期随访者共346人。总的深部感染率4.3%。GustiloⅡ型骨折深部感染率为4.0%,Ⅲ型骨折,感染率为5.7%。Ⅲ型骨折中亚型的感染率也存在差异,ⅢA型骨折1.8%,ⅢB型10.6%,ⅢC型20%。糖尿病及较高的身体质量指数需要多次清创,并存在较高的感染率。创口阳性培养后闭合创口并没有增加深部感染风险。结论:与历史对照组相比较,标准化治疗方案深部感染率较低。增加清创次数都必须以降低感染率为目的。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影像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34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患者的影像资料和临床表现。男23例,女11例;年龄24~65岁,平均42.4岁;均行X线平片、CT检查,18例行MRI检查。结果:34例患者均有腰腿痛表现。X线侧位片显示19例(55.9%),屈曲位较过伸位更清楚显示离断病变;CT能全部确认34例椎体后缘离断;MRI可显示椎体后缘骨缺损及椎体后缘局部信号改变,但不能确诊。典型影像学特征:椎体后缘骨质缺损,边缘硬化;缺损后方有骨片突入椎管;硬膜或神经根受压,可伴有椎间盘突出。结论:椎体后缘离断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CT是最佳的诊断技术,为治疗方案提供重要的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髋臼假体安放位置与假体松动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9月-2017年3月采用改良Har-dinge入路初次全髋关节置换术符合纳入排除标准1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顺利手术,随访20个月以上,按是否发生松动将患者分为两组,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元多因素逻辑分析假体松动的相关因素.[结果]末次随访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症的临床治疗方法及疗效。方法:2004年2月~2010年6月共收治腰骶椎椎体后缘离断患者34例,行X线、CT、MRI检查确诊。均行游离骨块及相应节段椎间盘切除。先行椎间盘切除,扩大椎间隙,构建与离断骨块相适应的沟槽,采用咬、刮、凿等技术切除骨块。Takata分型中13例Ⅲ型离断患者行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Ⅰ、Ⅱ型离断患者,单侧出现神经根症状者行患侧扩大开窗或半椎板切除11例;双侧出现神经根损害者行双侧开窗5例;椎管狭窄明显、伴有椎体滑脱行全椎板切除5例。若离断骨块较大,侧隐窝狭窄,脊柱不稳患者同时行后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LIF)11例。随访时摄正侧位X线片观察植骨融合情况,应用腰椎JOA评分系统评价近期疗效。结果:随访11个月~4.6年,平均2.7年,术前JOA评分平均12.4分,末次随访时平均27.2分,除1例Ⅱ型、1例Ⅲ型离断患者外,其他患者均获得满意疗效,优良率94%。未出现术中术后并发症,植骨均融合。结论:椎体后缘离断症经保守治疗无效者应尽早手术治疗。正确的术前诊断及对离断骨块类型、位置的准确掌握及切除是外科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