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5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体内外杀虫效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的杀虫效果。方法卫氏并殖吸虫囊蚴腹腔注射法感染大鼠,10d后按不同剂量服用青蒿琥酯,首次剂量加倍,连用6d。30d后剖解大鼠,观察青蒿琥酯减虫率;并与吡喹酮作比较;正常对照组童虫做体外培养,观察童虫在药液中的活动情况。结果服药后,青蒿琥酯低、中、高三个剂量组、吡喹酮组及对照组童虫检出率分别为26.1%、16.9%、15.9%、2.25%、83.6%,童虫重量减轻,体形减小(P<0.05);体外培养,病理组织切片表明:用药组童虫体棘都有改变。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童虫有一定的杀灭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Art)对双倍体卫氏并殖吸虫病的治疗作用。方法1)卫氏并殖吸虫成虫用含不同浓度Art的RPMI 1640培养基体外培养后作电镜观察;2)实验犬常规感染卫氏并殖吸虫囊蚴,76 d后用青蒿琥酯50和80mg/kg灌胃治疗,103 d解剖犬,作常规病理检查,取出的虫体作电镜观察。结果1)5 mg/kg组体外培养24 h后,虫体萎缩,扫描电镜观察部分体棘消失、倒伏、絮状物附着;透射电镜显示皮层水肿、细胞器及分泌颗粒减少,卵黄腺萎缩,卵巢卵细胞胞浆空泡变等;2)两治疗犬体内虫体萎缩,厚壁囊肿数分别为28和35个,对照犬为16个,差异有显著性(P〈0.05);透射电镜显示成虫变化与体外培养试验相似。结论青蒿琥酯对卫氏并殖吸虫有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3.
4.
陈旭丹  冉颖 《大家健康》2017,(12):144-145
目的:剖析抗菌药物干预在呼吸内科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7年6月该院接诊的呼吸内科患者120例,并以随机数表法将之分成A、B两组,每组60例.两组都予以常规抗菌药物治疗,A组同时加用抗菌药物干预措施.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比较用药时间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指标.结果:A组的用药时间为(10.0±0.26)d、住院时间为(10.1±3.48)d,均明显比B组的(15.3±1.74)d、(17.2±4.26)d短,组间差异显著(P<0.05).A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67%,明显比B组的18.33%低,组间差异显著(P<0.05).结论:于常规治疗的基础之上,向呼吸内科患者提供抗菌药物干预服务,可显著缩短其住院时间,促进病情康复,减轻药物副作用.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效果。方法:以我院神经外科收治的60例卧床患者为研究对象,研究时间从2016年10月开始,截止到2019年6月,采用随机数字表分配法实施平分分组,即观察组(予综合护理,n=30)与对照组(予常规护理,n=30),对比两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及下肢肿胀发生率,对比两组压疮发生率及满意度调查问卷结果。结果:观察组2例患者发生压疮(6.67%),对照组8例患者发生压疮(26.67%),统计学结果显示P<0.05,存在显著差异;观察组对护理成效较为满意的29例(96.67%),对照组对护理成效较为满意的23例(76.67%),两组对比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针对神经外科卧床病人,采用综合护理能减少压疮的发生率,使得患者获得满意的护理体验,有助于疾病的康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腹股沟疝修补术后复发原因以及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近5年无张力疝修补术后复发疝再次手术16例的临床资料。结果 16例疝复发患者再次手术后持续随访1年~3年,未见再复发。结论消除增高腹压的因素,术中规范操作是降低腹股沟疝术后复发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髓源性抑制细胞(MDSC)在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AECHB)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方法分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慢性乙型肝炎急性发作患者40例,以及门诊就诊的免疫耐受期慢性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40例和同期体检正常的健康对照组40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外周血MDSC的频率。分析MDSC表达频率在各组中的差异及其与各临床指标的关系。结果 AECHB组MDSC频率均值为(0.32±0.18),低于ITCHB组的(0.61±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与健康对照组的(0.35±0.20)比较,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8)。MDSC频率与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呈负相关(r=-0.45、-0.48,P0.01);与胆红素水平、凝血酶原活动度、HBV DNA水平无相关性(P0.05)。结论 MDSC可能与慢性乙型肝炎感染后免疫耐受及肝炎活动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免疫球蛋白黏蛋白分子-3(Tim-3)和程序性死亡受体-1分子(PD-1)在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患者外周血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的表达模式,了解其与γ-干扰素(IFN-γ)产生的关系,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2(HLA-A2)阳性的78例临床类型不同的慢性HBV感染患者HBV特异性CD8+ T细胞表面分子Tim-3和PD-1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培养上清液中IFN-γ的水平。结果慢性HBV感染者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占总的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58%,Tim-3-/PD-1+细胞比例为24%,Tim-3-/PD-1-比例16%,Tim-3+/PD-1-比例最低为2%。临床病情越严重的临床类型中,Tim-3+/PD-1+HBV特异性CD8+ T细胞比例越高,慢性乙型肝炎轻中度组为(52.05±18.68)%,重度肝炎组为(59.66±19.25)%,重型肝炎组最高为(68.72±17.21)%;各组与非活动性携带者组比较,P值分别为0.007、0.009、0.000。重型组与轻中度组比较,P =0.018。Tim-3+/PD-1+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的表达与细胞培养上清液IFN-γ的水平呈负相关性(r =-0.466,P <0.001)。结论在HBV特异性CD8+ T细胞中,Tim-3和PD-1共同表达是其主要表达模式,Tim-3和PD-1的高表达可能负性调控IFN-γ的产生,从而影响慢性HBV感染的疾病进展和结局。  相似文献   
9.
2009年10月22日,杭州市余杭区某中学部分学生出现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症状,学校立即将情况上报有关部门。该中学位于城镇中心区域,全校共有3个年级36个班级,有学生1 942名,其中住校生1 458名,走读生484名,教职工185名。有学生食堂2个,教师食堂1个。生活用水为自来水,学生在教室内饮用未经加热的桶装水。住校生一日三餐均在学校食堂用餐,大部分住校生有吃夜宵的习惯;而走读生仅在学校用中餐,只有少数学生在学校吃早餐和夜宵。余杭区疾病预  相似文献   
10.
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调查了解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的流行病学特点,为制订预防控制对策提供依据。方法设立病例定义,对暴发疫情发生地进行病例搜索,同时进行诺如病毒RNA检测,确定病原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暴发疫情共搜索到83例病例,临床症状/体征为胃胀、呕吐、腹痛、腹泻;发病人群为10岁以下及60岁以上人群,9~11岁组为高发人群;疫情发生在旅游景点并波及附近及养老院,病原为诺如病毒。结论诺如病毒性胃肠炎暴发疫情主要发生在秋季,多发生在人群聚集地区,食物污染及生活接触传播所致。及时采取综合性控制措施可避免疫情扩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