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6篇
  2016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
全身用抗生素对烧伤感染细菌有效率的统计与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之勋  陈新寿 《安徽医学》2004,25(2):139-140
目的 研究烧伤感染细菌对临床全身应用抗生素的有效率。方法 收集 5年时间 ( 1988~ 1990 ,1992和1996)有完整资料者 85 8例住院烧伤病人创面分泌物和 10年 ( 1988~ 1997)内重度烧伤 (TBSA 68.0 2 %± 16.4%)并发创面脓毒症 (n =2 0 1)患者死亡 (n =99)前血样 ,标本共同送作体外细菌普通培养。将所分离的菌株与同期所用的全身抗生素作体外敏感试验 ,总有效率以中度敏感、极度敏感表示敏感 ,阴性为不敏感 (耐药 ) ,所用的抗生素不在感染菌种范围之内为不符合。临床所选用的抗生素 ,1990年前以丁胺卡那霉素和第一代头孢菌素为主 ,1991年后 ,以头孢菌素类为主 ,且从第二代很快过渡到第三代 ,丁胺卡那霉素和喹诺酮类亦为同期首选用药。结果  681例作创面分泌物培养 12 67例 /次 ,阳性 1179次 ,阳性率为 93 .0 5 %。分离细菌 14 71株 (包括两个以上菌种混合感染 ) ,对同期全身所选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平均 2 4.6%,不敏感率占 3 2 .3 %,不符合率为 43 .1%。 99例血培养阳性 81例 ( 81.82 %) ,分离细菌 91株 (其中两个以上菌种混合感染者 10例 ) ,对所选用抗生素的敏感率平均 2 4.4%,不敏感 (耐药 )率为 45 .0 5 %,不符合率为 43 .1%(创面 )和 3 0 .77%。结论 烧伤后感染细菌对临床全身应用抗生素敏感率很低  相似文献   
2.
烧伤感染细菌1 357例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统计近10年(1988~1997年)我科住院烧伤患者感染菌种的变迁并对临床用药进行评价.方法 10 年间共收治4 931例,对有完整资料的1 357例(27.52%),伤后不同时间,收集创面一个或多个部位分泌物;对疑有全身浸润性感染和并发脓毒症患者抽取静脉血,标本送作细菌普通培养.将分离出来的菌种以临床同期所用18种抗生素作体外敏感试验,平均敏感率以敏感、不敏感(耐药)和不符合表示.结果 1 357例共作创面分泌物培养2 875次,阳性2 673次,感染阳性率平均93.68%,得细菌3 164株,最多一年内出现38种;常驻菌以假单孢菌属为主(23.3%),克雷伯氏菌属自1988年出现后(2.2%)逐年上升,1994~1995年第三位(14.4%,14.8%),1996年跃居第二(18.3%),金黄色葡萄球菌降为第三位(17.2%).在一个标本中同时培养出2个以上混合感染菌893株,最多4个菌种,混合感染率逐年上升,平均28.22%;在严重烧伤(TBSA 68.02%±16.42%)并发脓毒症(n=201)而死亡的101人中,作血培养99次,阳性率为81.82%,阳性菌种与创面培养阳性菌周期限性变化基本一致;全身所选用的抗生素,对创面和血行感染的敏感率平均分别为24.6%和24.2%,不敏率32.3%和45.05%,不符合率43.1%和30.77%.结论烧伤感染是不可避免的,局部外用药未见实效,全身用药的敏感率甚低.血行感染以杆菌为主,与创面菌种的变迁有一致性.适时的选择用药,早期手术去除坏死组织是防治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如何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化学性烧伤,以便进一步提高化学性烧伤的治愈率。方法 对305例化学烧伤在治疗中使用的中西医治疗方案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305例化学性烧伤中,酸烧伤158例,占51.8%,碱烧伤61例,占20%;磷烧伤42例,占13.8%。共治愈298例,治愈率97.7%。结论 化学性烧伤的类型很多,化学物质烧伤后均应就地用大量流水冲洗,不少于2小时,必要时用针对性清洗剂;应及时  相似文献   
4.
4606例烧伤病人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就我院1970年5月至1986年10月收治的4606例烧伤病人的临床情况进行分析讨论。临床资料4606例中,男3201例、女1405例,男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颅脑损伤后外周血小RNA(miRNA)-124与调节性T细胞(Treg)及白细胞介素-10(IL-10)表达的关系,探讨miRNA-124在颅脑损伤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纳入颅脑损伤患者109例,根据GCS评分分为轻度损伤组35例,中度损伤组45例,重度损伤组29例,同时纳入正常体检者20例为对照组。受伤后24 h分别采集各组的外周静脉血,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reg细胞的表达;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联反应检测miRNA-124表达;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IL-10的水平。结果:各组颅脑损伤患者外周血Treg比例、miR-124表达及IL-10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中、重度颅脑损伤组高于轻度损伤组(P<0.05),重度组高于中度组(P<0.05);重度损伤组患者外周血miR-124和Treg比例呈正相关。结论:颅脑损伤后,miRNA-124可能参与对Treg细胞增殖的调节,调控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6.
腕部电烧伤的修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腕部电烧伤的修复方法及不同皮瓣的具体应用。方法 对1990年7月至2002年7月治疗腕部电烧伤的不同修复方法进行总结。结果 采用腹部轴型皮瓣和不带主要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Ⅰ、Ⅱ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1.92%;腹部H型双蒂皮瓣修复Ⅲ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54.66%;Ⅳ型,放弃皮瓣治疗,全截肢。结论 胸脐皮瓣、髂腹股沟皮瓣是修复腕部Ⅰ、Ⅱ型电烧伤较好的方法;不带主要血管的前臂皮瓣修复腕部电烧伤有一定的适应证,尤其适用于小儿和老人;腹部H型双蒂皮瓣适宜于修复Ⅲ型腕部电烧伤,重建腕部血管是减少Ⅲ型腕部电烧伤截肢率的有效方法。保留伤肢长度对Ⅳ型电烧伤功能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7.
新型烧伤外用药儿茶成膜剂85例临床观察及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儿茶成膜剂治疗烧伤85例的结果表明,该药具有下列优良性能:(1)用于创面无明显的疼痛刺激,方便,价廉:(2)对革兰阳性球菌、革兰阴性杆菌及真菌均有良好的抑制作用;(3)透气透水性能良好,形成药膜后,膜下不易积液感染,不加深创面;(4)经动物急性及长期毒性试验证明无毒性作用,临床及动物试验证明无明显刺激及致敏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发病前高血压与蛛网膜下腔出血(SAH)严重程度及动脉瘤再出血之间的关系。方法:选取SAH患者208例,根据发病前有无高血压分为高血压组98例和非高血压组110例。采用Hunt-Hess等级评分和世界神经外科学会联盟(WFNS)SAH评分量表法评估临床等级,改良Rankin量表法(m RS)评估住院3月后的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Hunt-Hess高等级(36.7%v.s.24.5%,P0.001)和WFNS高等级(42.9%v.s.28.2%,P0.001)所占比例明显更高,蛛网膜下腔(Hijdra SAH总分为17v.s.14,P0.001)及脑室内(IVH总分为2 v.s.1,P0.001)血液量更多,颅内出血发生率(20%v.s.13%,P=0.002)更高。多变量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组与非高血压组相比动脉瘤再出血的风险更大(11.2%v.s.5.5%,纠正后OR为1.67,95%CI为1.02~2.76,P=0.03)。结论:发病前高血压与蛛网膜下腔初次出血严重性的增加相关,是动脉瘤再出血的显著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
蝶形胶布牵拉法治疗低温烫伤的临床分析及护理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我院烧伤科门诊每年冬、春季节都要收治数十例以上的热水袋和电焐烫伤的病人。既往的治疗方法主要有3种:其一,切痂缝合,因病人恐惧手术,多不愿意接受。其二,等待肉芽组织新鲜,行自体皮移植术;因需要从身体其他部位取皮,多数病人也予以拒绝。其三,长期换药,使其自行愈合。创面面  相似文献   
10.
气管切开在治疗严重烧伤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37例有呼吸困难的烧伤病,经气管切开解了上呼吸道梗阻,吸出呼吸道分泌物和坏死脱落的气管内膜,改善缺氧状况,稳定内环境,提高了严重烧伤的治愈率,阐述了气管切开的适应症、手杖操作要点及有关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