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27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29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4篇
药学   15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9篇
排序方式: 共有8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免疫组织化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研究乙型肝炎(乙肝)肝内血管病变与肝病变的关系。方法 270例肝活检标本取自住院乙肝患者,选择10例大致正常肝组织作对照。石蜡包埋,4μm切片,除依次作HE、弹力、网状及胶原杂色外另用特异性平滑肌肌动蛋白单克隆抗生进行免疫组织化学标记,结果 正常肝组织α-SMA仅在原有的肝内动、静脉及胆管壁表达。乙肝病变较轻组肝组织α-SMA示阳必表达占75%;乙肝病变较重及肝硬变组肝组织α-SMA示强阳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高压氧(HBO)治疗脊髓损伤(SCI)的可能疗效及机制。方法 复制大鼠SCI模型,采用下同压力HBO治疗,进行常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观察各组脊髓组织学及Bcl-6表达的变化。结果 损伤后,脊髓组织出血、水肿、空泡变性、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Bcl-6强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治疗组中,0.1 MPa HBO组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似于损伤组;而0.25 MPa HBO组则组织水肿消失,出血、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结构排列相对完整;Bcl-6的表达强度较损伤组明显下降。结论 Bcl-6的变化显示HBO治疗后脊髓组织的细胞已由趋于凋亡向修复转变;HBO治疗可阻止或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有效修复脊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3.
慢性乙型肝炎门脉血流动力学及病理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慢性乙型肝炎 (CHB)门脉系多普勒超声 (CDFI)血流动力学改变与肝组织病变的关系。方法 本组 82例CHB皆为住院患者 ,在实施CDFI检测的同时进行肝组织活检诊断。CDFI检测与病理学诊断采用双盲法。肝CDFI检测CHB患者的门静脉主干 (MPV)、门静脉左支矢状部 (LPV)、门静脉右支(RPV)、脾门处脾静脉 (SPV)、血流动力学变化 ,即内径 (D ,cm)及流速 (cm/s)。结果 CDFI提示各组CHB患者上述静脉的V与对照组相比除CHB轻型外皆显著降低 (P <0 0 1) ,D示扩大 ,但仅在门脉高压组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结论 CDFI提供的数量化信息能较好地鉴别CHB不同的组织病理学表现 ,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肝组织中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及bFGFmRNA的表达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肝血管增生、改建及肝血管纤维化的关系。方法对120例CHB肝标本进行bFGF免疫组织化学(免疫组化)染色及bFGFmRNA原位杂交。结果随着CHB肝细胞变性坏死及肝血管病变的加重,bFGF在肝血管及肝窦壁表达强阳性逐渐上升(P<0.01),部分固缩性肝细胞也示强阳性显色。原位杂交显示,bFGFmRNA主要分布于血管纤维化区域肝窦壁及部分肝细胞。结论bFGF通过激活血管及肝窦内皮细胞,引发其增生和凋亡,最终导致肝血管纤维化、肝窦毛细血管化及假小叶纤维间隔形成。  相似文献   
5.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与预后关系的随访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乙型肝炎肝内血管病变与预后关系的随访严家春刘健虎马勇裴波陈文笔解放军123医院病理科安徽省蚌埠市233015SubjectheadingshepatitisB/pathology;hepaticartery/pathology;hepaticve...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体液免疫机制。方法 ELISA法检测血清LSP抗体滴度、肝炎组织活动性指数(HAI)评价肝组织炎症程度、肝组织纤维化指数(HFI)评价肝组织纤维化程度。结果 血清LSP抗体滴度水平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炎症程度及纤维增生程度有一定的关系。结论 LSP抗体与肝细胞膜结合诱发体液免疫反应,可能在慢性自身免疫性肝炎的产生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高压氧对脊髓损伤治疗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脊髓损伤为主要外伤的一种,在平、战时均有较高的发病率及伤残率.国内外对其进行了大量研究,并根据研究结果进行相应的治疗,其中高压氧用于急性脊髓损伤的治疗,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为提高高压氧治疗效果、为临床应用高压氧治疗急性脊髓损伤提供理论依据,我们进行了高压氧对大鼠脊髓损伤的实验研究,从组织病理学、脊髓组织Glu、内源性阿片肽等方面进行了研究.方法实验用SD大鼠,采用Allen's打击法,用7.5g的砝码从10cm高处垂直打击,造成脊髓中度损伤.随机分组,分别进行高压氧治疗、激素治疗及激素结合高压氧治疗,并设立正常对照组及单纯损伤对照组.结果(1)正常对照组脊髓组织结构完整,神经细胞形态正常,分布均匀,细胞膜、细胞核正常,组织间隙正常,单纯损伤组示组织出血,组织疏松水肿,细胞空泡变性,部分细胞细胞核固缩、消失,神经纤维溶解、消失;经不同处理后,以0.25mPa高压氧组及0.25mPa高压氧+激素组脊髓组织恢复最明显,其组织水肿减轻,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结构完整.(2)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Glu含量明显升高,经不同处理后,除氮氧混合气组外,均有所下降,其中以0.25mPa高压氧组和0.25mPa高压氧组+激素组下降最明显,与损伤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差异;0.25mPa高压氧组与0.1mPa纯氧组比较及0.25mPa高压氧组+激素组与单纯激素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P<0.01),其结果与组织病理学相一致.(3)损伤后,大鼠脊髓组织中内源性阿片肽(DynA和β-ET)含量明显升高.经不同处理后,除氮氧混合气组外,脊髓组织Dyna含量均有所下降,其中,0.25mPa高压氧组及0.25mPa高压氧组+激素组下降最明显,可降至正常水平.损伤后3h与24h组比较,虽然单纯损伤24h组DynA含量较3h组显著上升,但其他处理反而下降,低于对应的3h组.损伤后,脊髓组织内β-ET含量也显著增加,损伤24h后较3h下降明显,但仍高于正常对照组.经不同处理后,氮氧混合气组和单纯激素治疗组下降不明显,与损伤组无显著差异,其余组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以0.25mPa高压氧组和0.25mPa高压氧+激素组下降最为明显.结论(1)高压氧通过抑制Glu、内源性阿片肽的释放治疗急性脊髓损伤;(2)治疗效果以0.25mPa高压氧最佳;(3)高压氧结合激素治疗可进一步减轻脊髓组织的损伤,促进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9.
本文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具有免疫调节作用和特异性作用于肝细胞的肝细胞生长素(pHGF),直接肝内注射和静脉滴注两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为探讨高压氧(HBO)对脊髓损伤(SCI)大鼠脊髓组织中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表达的影响,笔者观察了HBO治疗后脊髓的组织学改变及PCNA的表达变化。结果显示,损伤后,脊髓组织出血、水肿、空泡变性、神经纤维排列紊乱、断裂;PCNA强阳性表达于神经元细胞中。治疗组中,0.1MPa HBO组的HE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与损伤组相似;而0.25MPa HBO组则组织水肿消失,出血、空泡变性减轻,神经细胞形态恢复,结构排列相对完整;PCNA的表达强度较损伤组下降。说明PCNA能明确提示细胞的增殖指数;HBO治疗可阻止或减轻脊髓损伤的病理变化,有效修复脊髓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