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7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1篇
耳鼻咽喉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6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立体定向放射性脑水肿危险性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SRS)诱导放射性脑水肿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X刀治疗且有完整影像学随访资料的病人67例,分成两组:水肿组(22例)、对照组(47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或Wilcoxon秩和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年龄、性别、肿瘤体积、最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位置、靶点数目、10Gy剂量覆盖的体积及随访时间对治疗后脑水肿的影响。结果 单因素分析提示肿瘤体  相似文献   
3.
4.
目的探讨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临终关怀对肿瘤终末期病人对应的临床获益情况,生命质量改善情况,以及症状负担等方面的影响。方法选取赣州市肿瘤医院姑息治疗病区 2018年 9月至 2019年 6月收治的生存期预期小于 3个月的肿瘤终末期病人 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每组各 31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的积极治疗,观察组予以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临终关怀治疗。分别记录、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短期内的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开发的生命质量测定量表(EORTC QLQ?C30)、数字分级量表(NRS)、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等量表的评分,两组治疗后短期内的中位生存时间,中位日均药费和最后 2d内产生的中位总药费,以及医疗保健满意度等。结果治疗后,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对应的情绪功能领域[(64.23±16.04)比(53.16±23.35)分]与总体健康状况领域[(31.89±13.04)比(23.92±11.15)分]升高明显(P<0.05)症状改善程度也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对应的中位日均药费 412.19(399.10,425.28)元和最后 2d内产生的中,位总药费 1 186.32(1 158.59,1 214.03)元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23.68(607.15,640.21), 1 762.53(1 740.01,1 785.05)](P<0.001);且病人及其近亲属对医疗保健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80.645%(25/31)比 41.935%(13/ 31),P<0.01];此外,观察组短期内的中位生存时间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实施多学科协作模式下的临终关怀,可以减轻病人痛苦,提高病人生命质量,减轻症状负担,为终末期病人提供规范、合理、优质的  相似文献   
5.
6.
目的:调查对免疫增强药临床应用现状及合理性,为该类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医院HIS系统,随机抽取2012年在我院治疗的240例确诊为恶性肿瘤住院患者病历,调查免疫增强药的应用情况,评价临床应用免疫增强药的合理性。结果:不同年龄组及KPS评分组段,免疫增强药使用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14例患者使用了免疫增强药,使用率为89.2%,其中联合用药病历114份(47.5%);中药类免疫增强药用药金额占总金额的74.4%;不合理用药医嘱62份,占总病历数的25.8%,主要为溶媒使用不当。结论:我院免疫增强药使用情况总体良好,但也存在部分不合理现象,卫生行政部门及院相关管理部门应加强管理,促进该类药物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7.
对护理人员进行死亡教育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快速增长,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口增加及老龄化的现象,迫使死的质量问题摆在了我们面前。护理人员是进行死亡教育和提供各种临终服务的主力军。对护理人员进行死亡教育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指导40例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病人或家属掌握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定时观察尿常规、自主排尿能力、残余尿量、并发症和洗手前后细茵培养.36例病人经过3 d~12 d治疗能自行排尿,4例病人出院后仍需清洁间歇导尿;出院时自行排尿病人中34例残余尿量<100 mL,2例残余尿量100 mL~150 mL,治疗期间无一例发生并发症.提示,脊髓损伤排尿障碍病人应用清洁间歇导尿技术可促进病人的临床康复.  相似文献   
9.
环咽肌失弛缓症是环咽肌常见疾病。环咽肌不完全松驰的原因尚不明,可能病因包括脑损伤、脑干部位的脑卒中、头颈部恶性肿瘤、继发于放射及手术瘢痕形成、插管后状态等[1]。环咽肌失驰缓症的病人因食物不能通过环咽肌而发生吞咽障碍,引起误吸,导致肺部反复感染,更严重者导致窒息而死亡。我院采用环咽肌球囊扩张新技术,导尿管作为球囊扩张的工具,治愈环咽肌失弛缓症1例,现报道如下。1病例介绍患者,男,67岁,右上肢及双下肢乏力,言语不清,吞咽困难1月余。诊断:1.右侧脑梗塞恢复期;2.左侧脑梗塞后遗症;3.高血压病;4.鼻咽癌放疗后;5.颈动脉支架植入术后。于2006年4月6日入院。既往有高血压病史30年;鼻咽癌史23年,经放疗后病情好转未复发,留有左耳失聪后遗症;于2004年出现左侧颈总动脉狭窄,已行左侧颈总动脉支架植入术。入院后查体: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17次/分,血压163/70mmHg。神志清楚,构音不清,右上肢及双下肢乏力,吞咽困难,带有鼻胃管,喉头分泌物多且粘稠,不能独立翻身、坐起,大小便正常,日常生活大部分不能自理。纤维喉镜检查示“慢性咽喉炎”。吞咽造影示“环咽肌不完全开放”。给予改善循环、营养神经、...  相似文献   
10.
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心理护理、制定康复护理目标、饮食指导、体位护理、膀胱功能训练、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肢体功能训练、康复教育等8个方面介绍了脊髓损伤病人的康复护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