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4篇
  2013年   1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转移性结肠直肠癌施行肝切除前的FDG-PET检查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放射性核素标记葡萄糖同类物的正电子发射断层摄影 (FDP- PET)根据肿瘤细胞摄取葡萄糖增多的原理 ,可用于检出恶性肿瘤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3%和 98% ,而 CT扫描仅为 69%和 96%。作者用FDP- PET检测 5 8例复发性或进展期结肠直肠癌的盆腔转移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 91%和 10 0 % ,检测肝转移则为 95 %和 10 0 % ,均优于 CT扫描的结果。作者分析 FDP- PET用作结肠直肠癌分期的价值。于 1995~ 1999年曾对 4 3例结肠直肠癌伴肝转移病例进行 FDP- PET检测 ,事先均已作 CT扫描 ,少数还做了磁共振成像 (MRI)检查。根据 PE…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是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呈递细胞。在器官或细胞移植中,DC通过直接或间接识别途径呈递抗原活化T细胞,引起移植免疫排斥反应,但某些特殊类型的DC也可以产生抑制免疫应答,促进免疫耐受的作用。基于DC这种生物学特性的异质性,目前有多种生物学策略诱生抑制性DC诱导移植免疫耐受。  相似文献   
3.
胃癌具有发病率高、易转移和病死率高等特点,根据临床统计,根治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率高达33%[1].近年来,基因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RNA干扰作为目前最为有效的基因沉默技术,是胃癌治疗的重大突破,其能特异而有效地阻断靶基因表达,下调相应蛋白水平及功能,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现今,研究又将纳米技术与RNA干扰相结合,开辟了胃癌治疗的崭新途径.本文就当今纳米载体介导小干扰RNA在胃癌治疗领域中的作用机理、临床意义、研究现状及展望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胃肠间质瘤诊断与治疗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胃肠间质瘤是消化管少见的肿瘤,通常认为起源于肠管Cajal细胞,以酪氨酸激酶受体KIT蛋白(CD117)获得性突变为其特点.对于可切除肿瘤,目前手术仍是主要治疗手段.对于复发和转移的肿瘤,小分子酪氨酸激酶受体抑制剂伊马替尼是目前主要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5.
急性阑尾炎作为外科急腹症的常见疾病,有其特征性的临床表现,但也正因该特征,许多急腹症都被误诊为该疾病.本文通过对相关著作及近年主要上海地区相关文献的回顾,希望给予同道一点帮助.  相似文献   
6.
 目的 研究基因工程减毒的沙门氏菌VNP20009的低毒性和对于肿瘤细胞的靶向性。方法 将野生型沙门氏菌(对照组)和VNP20009(研究组)分别通过尾静脉注射感染正常小鼠,观察其生存期差别;将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VNP20009,红色荧光蛋白(Red Fluorescent Protein,RFP)和GFP 分别标记小鼠前胃癌细胞(MFC)的胞质和胞核,尾静脉注射感染离体肿瘤细胞和荷瘤小鼠,以双色荧光成像的定性方法和组织匀浆细菌培养的定量方法显示细菌在离体肿瘤细胞、在体肿瘤和正常组织中的生长情况。结果 接受野生型沙门氏菌注射的对照组小鼠在注射后4d全部死亡,而接受VNP20009注射的研究组小鼠在注射后10d依然全部存活;VNP20009能在离体肿瘤细胞中持续增殖并引起核碎裂;在体实验中,感染后第6天,正常组织中的细菌明显减少,到第15天时几乎消失,但在肿瘤组织中依然持续增殖。细菌在肿瘤/正常组织(肝脏)中的比例在感染后第4天约为224:1,第6天为1020:1。结论 基因工程减毒的沙门氏菌VNP20009有着良好的低毒性以及肿瘤靶向性,具有作为肿瘤基因治疗载体的潜力。  相似文献   
7.
高迁移率族蛋白(high mobility group,HMG)因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中有很高的迁移率而得名.根据其结构,HMG超家族可分为HMGB、HMGN、HMGA三类.高迁移率族蛋白1(HMGB1)属于HMGB家族,是一种高度保守的核蛋白,广泛存在于真核细胞内,与染色质疏松结合.它作为一种DNA结合蛋白,可以稳定核小体,调节多种基因的转录、表达,参与DNA转录与修复、细胞生长与分化、细胞外信号转导等一系列重要的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聚乙二醇(PEG)包埋小鼠胰岛细胞对同种小鼠胰岛移植物存活的影响,以及其与抗排斥药雷帕霉素共同应用对胰岛移植后抗排斥治疗的影响.方法 选取C57BL/16雄性小鼠皮下预血管化糖尿病模型,行BALB/c小鼠胰岛移植.随机分为6组:A组:正常胰岛移植组.B组:PEG包埋胰岛移植组.C组:正常胰岛移植+雷帕霉素1.5 mg·kg~(-1)·d~(-1)治疗组.D组:PEG包埋胰岛移植+雷帕霉素1.5 mg·kg~(-1)·d~(-1)治疗组.E组:正常胰岛移植+雷帕霉素3 mg·kg~(-1)·d~(-1)治疗组.F组:PEG包埋胰岛移植+雷帕霉素3 mg·kg~(-1)·d~(-1)治疗组.观察小鼠血糖变化,病理检测移植物存活情况.结果 B组胰岛存活时间(25.5±5.9)d较A组(14.7±2.6)d明显延长(P<0.01),C组胰岛存活时间(35.0±3.1)d,D、E、F组胰岛于移植后6周均存活.HE染色下B组较A组炎症反应轻,胰岛结构完整.免疫组化染色显示B组有散在染色增强细胞团而A组未见.结论 PEG包埋胰岛细胞可显著延长移植物的存活时间,并能减少免疫抑制剂雷帕霉素的用量.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