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4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 探讨抗坏血酸复合聚已内酯(PCL-AA)生物材料在关节软骨缺损修复过程中的作用.方法 将8只雄性6月龄新西兰白兔完全随机分成3组,每只动物于双侧膝关节股骨膑股关节面制备直径3.5 mm、深3 mm的单纯软骨缺损模型,不钻通骨髓腔.A组:PCL-AA;B组:单纯PCL材料;C组:单纯手术空白对照,其中A、B两组填充材料后加入制备好的纤维蛋白胶(10 μg)和凝血酶原(10 μg)混合物以固定材料,空白对照组制备缺损仅冲洗缝合,不予特殊处理.于术后6周和12周,取材,进行大体观察、HE染色、番红固绿染色、Wakitani修复效果评分以及相关定量分析.结果 6周标本外观上A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B组,C组未见软骨缺损修复,边界清楚,中央凹陷明显.A组缺损被白色半透明坚硬组织修复,富有光泽.Wakitani评分A组优于B、C两组(P<0.05).12周A组番红固绿染色显示软骨修复情况优于6周A组标本.HE染色各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浸润.新生软骨面积百分数和新生软骨细胞数定量分析提示PCL-AA组均明显大于单纯PCL材料组(P<0.05),C组未见明显软骨长出.结论 PCL-AA生物材料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可以有效修复兔关节软骨损伤,可能成为关节软骨损伤治疗新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新型生物复合材料在SD大鼠颅骨极限骨缺损中的修复效果,为骨组织工程的相关的基础研究提供实验证据。 方法取18 只8 周龄的雄性SD大鼠,制作颅骨缺损直径达8 mm的圆形极限骨缺损模型,并随机分入不同组,观察时间为12 周。分组情况如下:在颅骨缺损中植入单纯使用蒸馏水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CPC)支架材料 (CPC对照组);在颅骨缺损中植入使用10%壳聚糖溶液作为成形剂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组);在颅骨缺损中 植入用10%壳聚糖液体作为成形剂并每个含有300 μg小分子腺苷的8 mm直径的CPC支架材料(CPC/CN/AD组)。对标本进 行X线、CT、苏木素-伊红染色(HE染色)及相关的定量分析。结果X线影像提示各组骨缺损均有不同程度的修复,骨折线逐渐 模糊,CPC/CN/AD组的骨缺损基本修复。CT结果也是如此。HE染色切片3组均未见急慢性炎症细胞,缺损中可见新生骨组 织,新生骨内及周围可见散在的新生血管,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提示CPC/CN/AD组新生骨面积百分数显著大于CPC/CN组和 CPC对照组(P<0.05),新生血管密度定量提示CPC/CN/AD组的新生血管密度均显著大于另外两组(P<0.05),但CPC/CN组与 CPC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磷酸钙/壳聚糖/小分子腺苷复合材料与传统单纯磷酸钙骨修复替代材料相 比具有更好的促成骨作用,是一种相对理想的新型骨再生修复替代材料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索关节腔注射抗坏血酸-氯化铁混合液(AA/FeCl3)对骨性关节炎大鼠关节退变的影响。方法将30只成年雄性骨 性关节炎大鼠随机等分为两组,自第3周起分别予每周1次关节腔注射生理盐水(对照组)或AA/FeCl(3 实验组)。分别于第6、9、 12周随机处死每组5只大鼠,使用X线评估关节内骨改变,标本肉眼观、番红/固绿染色和OARSI评分体系评估关节软骨退变, Ⅱ型胶原免疫组化观察细胞外基质变化。结果9周时仅对照组X线下见关节面不平整,12周时对照组关节线消失,实验组出 现轻微关节面不平;对照组9周标本肉眼可见明显软骨溃疡,12周见大面积软骨缺损,实验组9周软骨表面粗糙,12周见小范围 软骨溃疡;番红/固绿及OARSI评分示第9、12周实验组软骨退变显著轻于对照组(9周对照组vs实验组:18.67±0.67 vs 12.17± 2.75;12 周:20.11±1.84 vs 13.77±0.40,P<0.05),第6、9 周实验组软骨层Ⅱ型胶原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6 周对照组vs 实验组: 0.36±0.039 vs 0.49±0.029;9周:0.25±0.041 vs 0.38±0.040,P<0.05)。结论早期关节腔注射抗坏血酸-氯化铁混合液能有效延缓 骨性关节炎大鼠的软骨退变。  相似文献   
4.
目的改良树脂包埋复数小鼠不脱钙胫骨的方法,提高树脂包埋法的效率及稳定性,探索减少树脂切片脱片的方法。方 法取15只B6小鼠共30胫骨,标记、固定、脱水、渗透后将其包埋于直径4 mm的圆柱型树脂块中,胫骨近端1/4处切断后再对剩 余的3/4胫骨包埋。在包埋时将5个胫骨切面贴于平整树脂板并包埋于同一树脂块中。分别在包埋液制备、切片、染色3个阶段 随机将样本分为对照组及实验组,分别在3个改良组中采用以下方案处理,包括:向包埋液冲入CO2;在切面上涂抹包埋液;在脱 塑水化前以95 ℃加热切片15 min。分析树脂凝固时间、切片脱片率及骨形成、成骨细胞定量指标。结果成功包埋6个树脂块, 每个树脂块内有5个胫骨,胫骨横截面于同一平面上,树脂块凝固完全,适于切片。向包埋液冲入CO2可以缩短树脂块凝固时 间,提高凝固成功率。在切面上涂抹包埋液可以显著降低切片时的脱片率(P<0.05)且不影响骨标记的荧光分析(P>0.05)。在 脱塑前加热切片可以显著降低脱塑水化后的脱片率(P<0.05),且不影响成骨细胞定量分析(P>0.05)。结论复数小鼠不脱钙胫 骨的树脂包埋改良法有效可行,这可能是一种理想的不脱钙骨组织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应用Meta分析的方法评价便携式导航辅助全膝关节置换术(TKA)与常规人工TKA对术后下肢机械轴线和假体力线的影响。 方法检索Cochrane图书馆、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维普咨迅数据库及万方数据库等数据库,根据纳入标准(测量了下肢力线的便携式导航辅助和常规初次TKA临床研究)和排除标准(膝关节内外翻畸形大于15°、术侧髋关节异常),收集所有相关的随机对照试验和非随机对照试验,检索截止日期为2018年5月,由两名评价员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和方法学质量评估,采用Cochrane协作网提供的软件Rev 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 结果一共纳入11篇临床文献(4篇随机对照试验,7篇非随机对照试验),分析1 334膝,其中导航组641膝,常规组693膝。Meta分析结果显示:导航组下肢机械轴线偏离±3°离群个数少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R =0.57,95%CI(0.43,0.76),P<0.05],而冠状面股骨假体力线[RR =0.45,95%CI(0.20,1.06),P =0.07]、冠状面胫骨假体力线[RR =0.67,95%CI(0.41,1.11),P =0.12]、矢状面股骨假体力线[RR =1.03,95%CI(0.72,1.46),P =0.89]、矢状面胫骨假体力线[RR =1.13,95%CI(0.62,2.07),P =0.69]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便携式导航辅助TKA恢复下肢机械轴线的精准性优于常规人工TKA,但两者在恢复冠状面和矢状面假体植入位置准确性方面无差异;上述结果尚需要更多高质量、大样本及多中心随机试验来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