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30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6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
目的分析前庭自旋转试验(vestibular autorotation test,VAT)在椎一基底动脉供血不足(vertebro—basilar insufficiency,VBI)性眩晕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VBI性眩晕组73例,前庭周围性眩晕48例为对照组,应用VAT测试仪和视频眼震图(videonystagmography,VNG)仪,分别进行水平、垂直VAT测试和VNG各项眼动测试以及双耳交替冷热气试验。在VAT水平及垂直测试的增益和相位、水平非对称5项观测指标,以及VNG各项眼动测试和冷热气试验中,出现一项或一项以上异常即评定为该试验阳性。结果VAT测试:在VBI组以增益增高为特征,VBI组和对照组增益增高分别为47例(64.4%)和5例(10.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1.19,P〈0.01);对照与VBI组增益减低分别为22例(45.8%)和11例(1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3.82,P〈0.01);而相位、非对称以及VAT综合结果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VBI组VNG眼动系统测试异常结果高于前庭外周疾病患者,呈中枢性异常的表现,综合分析眼动系统系列检测和固视抑制试验各项指标,具有一项或一项以上结果异常者,VBI患者44例(60.3%),前庭外周疾病患者10例(2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5.89,P〈0.01);2组受试者冷热试验都存在高比例的单侧或双侧半规管轻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VAT在VBI性眩晕中以高增益为主要特征,而前庭周围性眩晕则以低增益为主。VAT增益指标对于前庭系统损伤的定性评估能够提供有益的帮助,而相位和非对称指标可以判定前庭系统功能正常与否,但缺乏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通过冷热试验诱发头晕和/或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探讨头晕眩晕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方法 对399例前庭周围性疾病患者进行常规冷热试验检查,以双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出头晕和/或眩晕感时的眼震强度为指标,比较分析头晕及眩晕感与眼震强度的关系。 结果 冷热刺激诱发头晕眩晕及关联眼震总体分析,出现眩晕时的眼震强度总是大于头晕。左右耳冷热气刺激诱发头晕、眩晕的眼震阈值分别为:左耳冷4.2°/s、5.9°/s,左耳热4.2°/s、8°/s,右耳冷4.6°/s、6.2°/s,右耳热5.3°/s、 6.5°/s。399例患者进行双耳冷热交替刺激,共计1 596次试验,诱发出头晕513次(32.14%),其中312次仅有头晕、201次在头晕后10 s左右还出现眩晕;诱发出眩晕906次(56.77%),其中705次直接出现眩晕,无从头晕向眩晕进行过渡,另201次眩晕出现在头晕10 s左右之后;未引出头晕眩晕378次(23.68%)。 结论 眩晕对应的眼震强度阈高于头晕,眼震较弱时患者表现为头晕,较强时则呈现眩晕。冷热气刺激诱发眼震强度由弱到强及同时存在的由头晕到眩晕现象,提示头晕眩晕症状与两侧前庭张力差的大小相关。  相似文献   
4.
眩晕是临床常见的症状之一,眼震电图是以眼震作为观察指标的一种客观的前庭功能检测方法。优势偏向是冷热试验和旋转试验结果的评价参数,其临床意义尚不明确,可见于前庭中枢或外周性病变,定位意义亦不肯定。故本文对近年来优势偏向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
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性眩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6.
前庭神经元炎患者的眼震电图及其动态变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旨在探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后眼震电图(ENG)各检测结果在前庭功能损伤、代偿、恢复不同阶段的变化特征及相互关系。 方法 对61例前庭神经元炎患者进行了冷热水试验、阻尼摆动(DTST)、摇头眼震(HSN)、视动眼震(OKN)和自发性眼震(SN)检查,并对其中2例进行了ENG动态观察。 结果 认为在一侧急性前庭损伤的早期,功能代偿未建立,ENG各项结果能够正确指示前庭损伤侧别,表现为患侧冷热反应减  相似文献   
7.
目的 评估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患者半规管损伤与异位耳石的关系及其损伤频率特征.方法 BPPV患者214例,包括后半规管管石症(posterior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PSC-Can) 107例,水平半规管管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analithasis,HSC-Can) 80例,水平半规管嵴顶结石症(horizontal semicircular canal cupulolithiasis,HSC-Cup) 27例;其中合并有其他疾病者190例(88.8%),无合并疾病者24例(11.2%).三组患者均完成高频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vHIT)、中频摇头试验(head shaking test,HST)和低频冷热试验三项检查,以vHIT的增益值(vHIT gain,vHIT-G)、HST诱发摇头眼震(head shaking nystagmus,HSN)和冷热试验单侧半规管反应非对称值(unilateral weakness,UW)为指标,分析三组不同责任半规管BPPV患者的三项试验结果特点及其相互关系.结果 所有BPPV患者vHIT、HST及冷热试验的阳性率分别为7.0%、24.3%和71.0%,相差比较明显,经x2检验,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有和无合并疾病的两类BPPV患者上述三项试验的阳性率结果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每一项试验(vHIT、HST及冷热试验)结果进行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三组BPPV患者各组内上述三项试验结果之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为0.000).三组冷热试验单侧异常者UW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970,P=0.383).结论 BPPV多存在与椭圆囊病变同源的半规管损伤,该损伤主要发生在低频区,异位耳石不是其损伤的主要原因;中频HST和高频vHIT不宜用作BPPV半规管损伤的筛查项目.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高刺激率ABR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hypopnea syndrome,OSAHS)患者听力评估的价值及其与低氧血症的相关性。方法对39例(78耳)OSAHS患者(中度5例、重度34例)和34例(68耳)正常成年人分别进行11.1、31.1、51.1次/秒刺激率的听性脑干反应(ABR)测试,比较组间结果,并与多导睡眠监测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最低血氧饱和度(LSaO2)、平均血氧饱和度(MSaO2)、氧饱和度≤9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90)、氧饱和度≤80%的时间占总监测时间的百分比(SIT80)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在1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Ⅴ潜伏期(5.79±0.22 ms)较对照组(5.67±0.24 ms)延长;3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 波Ⅰ潜伏期(1.85±0.18 ms)、波Ⅴ潜伏期(5.98±0.19 ms)均较对照组(分别为1.76±0.16 ms、5.82±0.24 ms)延长;在51.1次/秒刺激率时OSAHS组ABR波Ⅰ潜伏期(1.94±0.26 ms)、波Ⅴ潜伏期(6.09±0.25 ms)较对照组(分别为1.83±0.15 ms、5.99±0.24 ms)延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31.1次/秒时,OSAHS 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31.1-11.1(0.12±0.17ms)较对照组(0.07±0.11 ms)长,刺激率由11.1次/秒升高至51.1次/秒时,OSAHS组波Ⅰ潜伏期延长,ΔⅠ51.1-11.1(0.21±0.25 ms)较对照组(0.15±0.10 ms)长。ΔⅠ31.1-11.1与LSaO2负相关(r=-0.24),与SIT90(r=0.23)、SIT80(r=0.27)正相关;ΔⅠ51.1-11.1与LSaO2(r=-0.33)、MSaO2(r=-0.35)负相关,与SIT90(r=0.37)、SIT80(r=0.29)正相关;以上差异及相关性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刺激率ABR可发现中度及重度OSAHS患者耳蜗及听神经近耳蜗段的损伤。  相似文献   
9.
目的:对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的眼震图平稳跟踪实验(SPT)结果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探讨其影响因素。方法:应用法国Synapsys视频眼震图仪对185例单侧前庭周围性眩晕患者(实验组)和51例正常人(对照组)行SPT和自发性眼震(SN)检测,以SPT水平眼跟踪波的增益值及SN为评定参数,对SPT眼动波形及增益进行定性、定量分析,并分析SPT眼动增益与SN强度之间的相关性。结果:实验组SPT呈现为Ⅰ、Ⅱ、Ⅲ型波,分别为105例(56.8%)、72例(38.9%)、8例(4.3%),存在SN者58例(31.4%),无Ⅳ型波。对照组仅呈现Ⅰ、Ⅱ型波,分别为38例(74.5%)、13例(25.5%),无Ⅲ、Ⅳ型波及SN。量化分析:对照组、实验组总体及定性划分后各型波的强、弱侧增益之间进行t检验,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Ⅰ、Ⅱ型波的弱侧增益值之间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侧增益值之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总体及定性划分后Ⅰ、Ⅱ波的左右侧增益值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弱侧增益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总体和定性划分后的Ⅰ、Ⅱ、Ⅲ型波的强、弱侧增益值比较,均差异有统计学意...  相似文献   
1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