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篇
  免费   0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1.
目的探讨支架与弹簧圈联合在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中应用价值。方法收集2020年9月至2022年9月广东省人民医院珠海医院(珠海市金湾中心医院)和广东省人民医院122例颅内破裂动脉瘤患者临床资料, 根据手术方案分为对照组(61例)和研究组(61例), 对照组行单纯弹簧圈栓塞术, 研究组行支架与弹簧圈联合栓塞术。统计两组栓塞程度分级、并发症、预后, 对比手术前后脑灌注指标[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血管内皮功能指标[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一氧化氮合酶(NOS)]。计数资料间比较采用χ2检验, 等级资料采用Ridit检验, 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t检验, 多个时间点计量资料间比较采用重复测量方差分析。结果研究组栓塞程度优于对照组(u=1.918, P<0.05);术后12 h研究组CBV(1.83±0.04) ml/min、CBF(31.03±2.89) ml/min低于对照组(1.89±0.12) ml/min、(34.46±2.74) ml/min, MTT(4.48±0.48) s高于对照组(4.20±0.4...  相似文献   
2.
<正>患者男,46岁,因车祸外伤后颅内杂音11个月,癫痫大发作2个月于2014年5月21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治疗。患者11个月前遭遇车祸,当时即昏迷并右侧耳鼻出血,于当地医院就诊,行头部CT检查提示右侧颅底骨折(图1),患者昏迷近10h,醒后出现嗅觉丧失、右耳听力严重下降、颅内杂音、头痛等症状,颅内杂音呈吹风样并进行性加重,在该院接受预防感染、营养神经等药物治疗。患者2个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硬脑膜动静脉瘘(DAV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5年10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神经外科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治疗的7例前颅窝底DAVF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7例经脑膜中动脉入路栓塞的前颅窝底DAVF患者,术后即刻造影显示均获得一次性完全栓塞,影像学达到完全治愈,瘘口及引流静脉全部消失。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血管痉挛及破裂出血或神经功能障碍等并发症。患者出院前临床症状均明显好转。术后3~12个月的随访造影显示,瘘口完全栓塞无复发,临床症状全部治愈。结论经脑膜中动脉入路使用Onyx栓塞前颅窝底DAVF是一种安全、有效和首选的治疗方法,具有治愈率高和并发症少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正>患者男,45岁,因"反复耳鸣1个月"于2014年5月17日收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患者1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耳鸣,以右侧为著,睡眠时症状明显,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肢体麻木等症状。在当地医院行CT血管成像(CTA),提示有颈部脊髓血管畸形可能,为进一步治疗收入本院神经外科。入院后体格检查:意识清楚,言语清晰,伸舌居中,颈部无抵抗,四肢肌力及肌张力正常。双侧耳后及后  相似文献   
5.
软脑膜动静脉瘘在临床上较为罕见,是一种不同于颅内动静脉畸形的血管病变,需要积极干预治疗,然而目前我们对该类病变的认识仍有限。该疾病在国内外研究报道中多为个案,综述及大宗病例报道相对较少。作者通过对相关文献进行综述并结合单中心的临床经验进行总结,从发病机制、自然史、血管构筑、临床表现、治疗方式和并发症等各方面进行阐述,以提高对该类疾病的深层认识。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流导向装置Pipeline(PED)联合弹簧圈栓塞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2月使用PED治疗的颈内动脉大型(瘤径为10 mm~25 mm)和巨大型动脉瘤(瘤径25 mm)患者51例(均为未破裂动脉瘤),其中男16例,女35例,年龄为15~71岁,平均(53±13)岁。根据是否使用弹簧圈填塞瘤腔,分为PED组31例和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分析两组患者的治疗情况和≥6个月的影像随访效果。栓塞率以Raymond分级评价。结果对PED组31例患者32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5±3)mm]共使用33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5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7个;PED联合弹簧圈组20例患者21个动脉瘤[平均瘤径(17±4)mm]共使用22枚PED,其中海绵窦段动脉瘤10个,床突上段动脉瘤11个。术后≥6个月影像学随访示PED组的动脉瘤复发率(Raymond分级Ⅱ~Ⅲ级)明显高于PED联合弹簧圈组[分别为9.7%(3例)和0%],PED联合弹簧圈组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率明显高于PED组[分别为10.0%(2例)和6.5%(2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使用PED治疗颈内动脉大型和巨大型动脉瘤时,联合弹簧圈填塞瘤腔可降低动脉瘤残留发生率,但可能具有较高的血栓形成事件发生风险。仍需大样本量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