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目的:探讨个性化"缩短热缺血时间"技术辅助腹腔镜肾部分切除术治疗T_1期肾肿瘤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接受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的189例T_1期肾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12例,女77例,平均(56.51±14.31)岁,肿瘤直径平均(3.80±1.68)cm,内生型78例,外生型111例,平均R.E.N.A.L评分(7.45±1.78)分。个性化"缩短热缺血时间"技术组分为:标准无阻断技术、预留缝线无阻断技术、术前DSA超选栓塞无阻断技术、早期序贯开放血流法、肾动脉全阻断(2+1缝合法)。结果:18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97例个性化选择的患者中83例(85.6%)完成个性化手术方式,入选个性化组;92例肾癌患者入选传统组(全阻断)。两组患者术前临床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个性化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多于传统组(P0.001),两组术后血红蛋白改变、术后住院时间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第6个月、第12个月,个性化组肾功能恢复情况占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个性化"缩短热缺血时间"技术利用肿瘤的特性选择合理的术式,尽可能保护患者术后肾功能,安全可行。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辟谷结合长期养生功法练习治疗慢性全身弥漫性湿疹的效果。方法:应用中医辟谷技术进行干预,辟谷后指导患者进行长期养生功法练习,观察患者治疗后临床症状改善情况。结果:辟谷第7日,患者全身皮肤湿疹、瘙痒、结痂硬化等症状改善。辟谷后,患者坚持每日1 h以上的养生功法练习。半年后,患者临床症状明显好转。1年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结论:辟谷结合养生功法练习治疗慢性全身弥漫性湿疹患者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3.
4.
为了探究传统经方——大黄蛰虫丸(Dahuang Zhechong Pills,DHZCP)在体内改善睾丸衰老(testicular aging,TA)的作用和机制,笔者将24只雄性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DHZCP组和维生素E(vitamin E,VE)组,通过D-半乳糖(D-galactose,D-gal)连续灌胃建立大鼠TA模型。在实验期间,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DHZCP组和VE组大鼠DHZCP混悬液和VE混悬液;此外,经灌胃给予正常组和模型组大鼠生理盐水。在D-gal和不同药物联合干预60 d后,处死全部大鼠,收集血液及睾丸组织,进而,针对模型鼠TA和睾丸细胞坏死性凋亡相关的各项指标进行检测和观察。这些指标包括各组大鼠衰老表型、睾丸总质量和睾丸指数、睾丸组织病理学特征和生精细胞数、性激素水平、睾丸组织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产物表达特征、睾丸组织细胞周期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以及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1(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1,RIPK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3(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 3,RIPK3)/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MLKL)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结果显示,对于TA模型鼠,DHZCP和VE都能改善衰老表型、睾丸总质量和睾丸指数、睾丸组织病理性特征和生精细胞数、血清睾酮和血清卵泡刺激素水平、睾丸组织ROS表达特征以及P21、P53蛋白表达水平和表达特征;此外,DHZCP与VE都能改善模型鼠睾丸组织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于RIPK3的改善作用,DHZCP优于VE。总之,在该研究中,笔者发现,DHZCP与VE相似,在体内能改善D-gal诱导的大鼠TA,其作用机制与抑制RIPK1/RIPK3/MLKL信号通路活性而减轻睾丸细胞坏死性凋亡有关。该研究为传统经方在男性健康领域的开发应用提供了初步的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MR T2* mapping定量评估膝关节前交叉韧带重建(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的临床价值。方法 对26例因前交叉韧带(ACL)损伤而接受ACLR患者(ACLR组)分别于术后1、3、6个月行膝关节三维稳态采集快速成像(3D-FIESTA)及T2* mapping检查,另对26名健康成人志愿者(对照组)行单次膝关节同序列扫描。对ACLR组于术后6个月以统一国际膝关节文献委员会膝关节评估表(IKDC)进行临床功能评分;比较ACLR组术后各时间点移植物T2*值及其与对照组ACL的T2*值的差异,分析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ACLR组术后1、3个月移植物T2*值低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高于术后1、3个月(P均<0.01);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与对照组ACL的T2*值、ACLR组术后1与3个月移植物T2*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CLR组术后6个月移植物T2*值与IKDC评分呈中度负相关(r=-0.525,P=0.008)。结论 MR T2* mapping对无创定量评估ACLR术后移植物成熟度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6.
研究表明,高血糖介导的“慢性微炎症”可以导致糖尿病肾脏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患者出现“炎症性足细胞损伤”。其中,“坏死性凋亡”是新的足细胞死亡形式,与肾脏纤维化密切相关。为了探究传统治肾中药黄蜀葵花的提取物——黄蜀葵花总黄酮(total flavones of Abelmoschus manihot,TFA)在体内改善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的作用和机制,并进一步揭示其“多途径、多靶点”的科学内涵,笔者将全部大鼠随机分为4组,即正常组、模型组、TFA组以及雷帕霉素(rapamycin,RAP)组。在改良型DKD大鼠模型成功建立后,每天经灌胃分别给予4组大鼠双蒸水、TFA混悬液以及RAP混悬液。在药物干预的第4周末,处死全部大鼠,收集尿液、血液以及肾组织等标本,进而针对模型鼠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各项指标进行观察、检测和分析。结果显示,对于改良型DKD模型鼠,TFA和RAP改善了一般情况、体质量、血清肌酐、尿白蛋白以及肾脏肥大指数;改善了肾脏纤维化指标,包括肾小球组织形态特征、肾小球内纤维连接蛋白(fibronectin,FN)、Ⅰ型胶原(collagen typeⅠ,collagenⅠ)染色程度以及肾组织FN、collagenⅠ、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和Smad2/3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足细胞损伤,包括足突形态以及肾组织中podocin、CD2AP蛋白表达水平;改善了肾脏中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介导的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包括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形态特征以及肾组织中TNF-α、磷酸化底物混合谱系激酶样蛋白(phosphorylated mixed lineage kinase domain like pseudokinase,p-MLKL)表达程度和蛋白表达水平,其中,对于p-MLKL,RAP的作用更强;改善了肾脏中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包括其关键信号分子蛋白表达水平,如磷酸化受体相互作用蛋白激酶(phosphorylated receptor interacting serine/threonine protein kinase,p-RIPK)1、p-RIPK3、p-MLKL和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8(cysteinyl aspartate specific proteinase-8,caspase-8),其中,对于p-RIPK1,TFA的作用更强。总之,该研究阐明:TFA通过抑制TNF-α介导的RIPK1/RIPK3/MLKL信号轴活性而减轻DKD足细胞坏死性凋亡和肾脏纤维化。笔者的发现为深入揭示TFA治疗DKD肾脏纤维化的科学内涵提供了新的药理学证据。  相似文献   
7.
【摘要】肌肉减少症是一种进行性和全身性的老年骨骼肌疾病,表现为肌肉力量、质量和功能的全面丧失,严重易致跌倒和死亡。目前全球肌少症的罹患人数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不断上升,这将给社会及医疗系统造成沉重负担。目前,肌肉减少症的确切分子机制仍然未知,早期诊断与有效的治疗药物仍然是肌肉减少症临床诊疗的难点。使用动物模型来探究解决这些问题,从而推动该领域的研究进程至关重要。然而,判断构建的模型是否可靠仍缺少有效评估方法。本文主要从肌肉力量、肌肉质量及肌肉功能三个方面对肌肉减少症鼠类动物模型的评估方法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8.
伴随着机体衰老,免疫系统会发生一系列变化。这一类衰老相关性免疫系统改变被称为“免疫衰老”,其病变主要表现在细胞免疫上。研究表明,参与调节免疫衰老的免疫细胞包括固有免疫细胞和适应免疫细胞,前者包括“中性粒细胞、单核/巨噬细胞、髓样抑制细胞、树突状细胞及自然杀伤细胞”等,其作用机制涉及细胞数量、吞噬能力、趋化性、黏附力及Toll样受体(TLR)功能、抗原提呈能力、巨噬细胞极化、细胞毒性、迁移能力等;后者包括“T淋巴细胞和B淋巴细胞”等,其作用机制涉及细胞发育、增殖、分化能力、细胞数量、端粒酶活性、自身反应性抗体等。免疫衰老不仅是机体衰老的体现,更是中、西药物延缓衰老的重要靶标。近年来,国内外中医药学者相继发现一些经典名方(简称“经方”)及其有效成分,如独参汤及其有效成分人参叶总皂苷、生脉饮及其有效成分安五脂素、人参茎叶总皂苷等,能够靶向免疫细胞,干预其分子调控机制,进而发挥调节免疫衰老的作用。此外,经方调节免疫衰老还与自噬密切相关。“祛瘀生新法”代表性经方——大黄?虫丸能延缓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肾脏衰老,其作用机制不仅在于调节胸腺免疫细胞数量和活性,还能改善肾脏中自噬标志性蛋白和炎症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因此,“基于免疫衰老的作用机制探究经方及其有效成分的干预效果”将会成为抗衰老药物研究和开发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随着抗生素的乱用与滥用,细菌的耐药性及其机制也不断发展,其中金属-β-内酰胺酶(MBLs)介导的严重甚至多药耐药性,使得传统抗生素如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碳青霉烯类等已无法应对这些耐药菌引起的感染,给人类的健康安全也带来了日益严重的威胁。了解金属酶耐药基因的检出和传播状况,深入研究金属酶耐药机制,对于及时诊断、合理用药以及预防新的耐药菌等具有重大意义。本文介绍了新德里金属β-内酰胺酶的流行现状及其结构与机制的研究概况,并分析了NDM-1突变体的发生趋势,提示科研和医务工作者,可靠的实验室检测方法,安全的防感染控制措施以及完善的综合监测系统是我们预防或应对"超级细菌"爆发的迫切需求。  相似文献   
10.
对于初始不可切除的局部进展期胃癌患者,东西方治疗方法不尽相同,以手术为基础的多学科综合诊疗是目前的基本治疗策略。在西方国家,围手术期化疗或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首选治疗方式;而亚洲胃D2切除术后辅助化疗是标准治疗方案,近年来,亚洲也在积极开展关于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虽然围手术期化疗的疗效已得到保障,但是否联合放疗、是否联合靶向治疗或免疫治疗仍未有统一标准,如何优化治疗模式和疗效预测仍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本文综述了局部进展期胃癌围手术期治疗的研究现状,并对其存在的问题及未来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