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毅  陆骁臻  蒋森 《现代实用医学》2009,21(11):1186-1187
目的探讨严重多发伤患者应用损害控制外科(DCS)策略的疗效。方法严重多发伤患者(创伤评分≥25)146例,其中92例患者抢救采取DCS策略(治疗组),54例患者抢救采用传统方法(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并发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病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0.05)。结论DCS策略更符合病理生理特点,能明显提高严重多发伤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开放性骨折感染患者血清炎性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期间医院的开放性骨折患者200例为开放性骨折组,选取与开放性骨折患者性别、年龄相匹配的健康体检者200名为对照组。对感染患者进行病原菌分离鉴定,且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分离血清,测定两组研究对象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降钙素原(PCT)水平。结果 200例开放性骨折患者中感染45例,感染率22.5%;有41例培养出病原菌46株,其中粪肠球菌7株占15.2%、铜绿假单胞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均6株占13.0%;开放性骨折组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开放性骨折组感染患者的CRP、IL-6、IL-10、TNF-α、PCT水平均高于非感染患者(P0.05)。结论开放性骨折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同时合并感染患者血清炎性指标水平升高则更明显。  相似文献   
3.
目的 总结严重腹部复合伤早期复苏救治的诊疗策略。方法 选取2018年6月至2021年6月本院收治的严重腹部复合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回顾性方法整理入组82例救治患者,总结患者救治过程,统计患者早期复苏补液量、ISS评分、休克指数、APACHE-Ⅱ评分;复苏前后血压(BP,mmHg)、心率(HR,次/min)、血红蛋白含量(Hb,g/L)、平均动脉压(MAP,mmHg)、中心静脉压(CVP,mmHg)、血清乳酸值(Lac,mmol/L);抢救成功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死亡率。结果 本组患者入院时ISS评分>16分,(33.55±6.42)分;休克指数(2.02±0.38),APACHE-Ⅱ评分(25.80±7.23)。早期复苏补液量(3520.60±205.40)mL。复苏前后收缩压(SBP)、心率(HR)、血红蛋白含量(Hb)、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血清乳酸值(Lac)78例(95.12%)患者各项指标均较入院时显著改善,并发ARDS 7例(8.54%),MODS 5例(6.10%),死亡4例(4.88%)。结论 在早期复苏过程中应尽可能早期进行MDT分析,制定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影响心搏骤停复苏成功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39例心搏骤停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自主循环恢复成功组和失败组之间的性别、年龄、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电除颤开始时间及肾上腺素用量等相关指标。结果心肺复苏(CPR)成功率10.46%,两组性别、年龄和肾上腺素用量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0.05),心搏骤停环境、胸外按压开始时间和电除颤开始时间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0.05)。结论尽早CPR、电除颤能显著提高CPR成功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血清降钙素原及淋巴细胞亚群的影响.方法 前瞻性地对2008年1月至2011年1月宁波第二医院收治的56例严重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收集、分析;把患者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A组)和常规治疗组(控制血糖在10.0~11.1 mmol/L,B组),...  相似文献   
6.
陈志跃  蒋森  邬弋  陆骁臻  王子鸿 《现代实用医学》2007,19(10):791-791,793
目的探讨急症创伤性疾病(ETD)并发心脏损伤的机制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65例ETD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血清肌钙蛋白T(cTnT)含量及检查心电图变化,观察患者继发心脏损伤的情况。结果65例患者继发心脏损伤31例(47.7%);cTnT异常34例,心律失常32例,有心包炎、心包填塞和心包积液6例。死亡17例,有心脏损伤者(13例)和无心脏损伤者(4例)的病死率差异有非常显著意义(P<0.01)。结论引发心脏损伤是影响ETD生存率的重要因素。应重视对ETD引发心脏损伤的及时诊断与处理。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强化胰岛素治疗对严重创伤患者淋巴细胞亚群动态变化和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对收治的56例严重创伤患者随机分为强化胰岛素治疗组(A组,控制血糖在4.4~6.1 mmol/L)和常规治疗组(B组,控制血糖在10.0~11.1 mmol/L),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水平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结果 A组与B组比较,外周血CD3+、CD4+、CD4+/CD8+比值治疗第1、3天水平较低,第1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14、0.74、0.60,P均>0.05),治疗后逐渐开始升高.两组患者于治疗第3、7、14天,A组CD3+、CD4+、CD4+/CD8+比值大于B组,上升速度快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分别=2.69、3.31、2.37;2.73、3.93、4.27;3.40、5.71、10.68,P均<0.05).两组各时段的CD8+比较,除第3天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t=2.31,P<0.05),其余时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分别=1.24、0.95、0.48,P均>0.05).A组合计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均低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5.91、4.88,P均<0.05).结论强化胰岛素治疗严重创伤患者可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同时淋巴细胞亚群水平检测可以作为其治疗过程中疾病严重程度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在Neer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中的治疗价值。方法将我院近5年来收治的ll例Neer4部分肱骨近端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并与同期采用锁定钢板治疗8例类似患者作比较,采用Neer疗效评分系统评价疗效。结果人工肱骨头置换的11例患者均能完成主动穿衣、梳头、系腰带、摸背等日常生活动作。疗效优4例、良5例、可2例、差0例,优良率为81.8%。随访中未发现神经损伤、伤口感染、假体松动及肩部肌肉明显萎缩等严重并发症产生,仅有2例主诉偶有肩痛或侧卧时患肩疼痛。而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的患者的疗效分别为优0例、良3例、可3例、差2例,优良率为37.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3.910,P=0.048);而Neer总评分肱骨头置换组明显高于锁定钢板组(t=5.200,P=0.000):8例采用锁定钢板治疗患者出现2例肱骨头无菌性坏死,1例伤口不愈合,其并发症发生率37.5%,明显高于肱骨头置换组(X^2=4.898,P=0.027)。结论人工肱骨头置换术治疗肱骨近端四部分骨折疗效确切,术后并发症少,且疗效优于锁定钢板治疗者。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在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外伤治疗中的应用,观察其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0年6月至2018年6月在本院确诊为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患者共计80例,其中2010年6月至2015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对照组,采取常规外科治疗;2015年7月至2018年6月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患者40例为观察组进行损伤控制。统计分析两组的死亡率,并发症发生率和复苏后的基础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并发症发生率和死亡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患者在进行损伤控制后的体温和PH值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凝血酶原时间和血乳酸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腹部脏器损伤合并骨盆骨折的的患者,应用损伤控制外科技术能明显改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死亡率,同时可以加速患者恢复,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0.
随着医疗事业的蓬勃发展, 急诊医学已经全面走入了3.0时代[1]。院前急救、院内抢救、院后康复的一体化诊疗流程逐渐流畅, 各种创伤、复苏、中毒等亚专科的建立使得急诊学科发展突飞猛进, 每年有大批的新急诊人投身到急诊事业[2]。本科作为国家级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 在急诊医师培训中依托信息化时代5G网络的进步, 不断探索改进教学方式和培训理念, 结合科内抢救室、病房、EICU三位一体的救治结构, 探索并总结了一套线上教育应用于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入科教育和学习的方式[3]。在疫情防控减少聚集的大前提下, 这种线上教育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