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4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2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08 毫秒
1.
目的 探讨造血干细胞特异性相关结合蛋白-1(Hax-1)对胶质瘤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8年9月至2019年6月手术切除并得到术后病理证实的胶质瘤组织35例和颅脑损伤内减压术切除的正常脑组织35例,采用qRT-PCR检测Hax-1 mRNA水平;同时检测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T98及U343)和人星形胶质细胞(NHAs)Hax-1 mRAN水平。使用Lipofectamine 2000法将Hax-1 siRNAs和阴性对照siRNA转染U87细胞构建Hax-1低表达细胞株,将Hax-1高表达质粒和PCDNA3.1空载质粒转染U343细胞构建Hax-1过表达细胞株,使用蛋白印迹法验证转染效果,采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采用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迁移和侵袭,免疫印迹法检测NF-κB信号通路相关蛋白表达水平(NF-κB、CCND1、C-myc、MMP-2、MMP-9)。结果 胶质瘤组织Hax-1 mRNA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脑组织(P<0.05);胶质瘤细胞系(U87、A172、T98及U343)Hax-1 mRNA水平明显高于人星形胶质细胞(P<0.05),其中U87细胞Hax-1 mRNA水平最高,U343细胞最低。U343细胞转染Hax-1过表达质粒后,Hax-1蛋白水平显著增高(P<0.0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增强(P<0.05),NF-κB p65及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CCND1、C-Myc、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增高(P<0.05)。U87细胞转染Hax-1 siRNA后Hax-1蛋白水平显著降低(P<0.05),细胞增殖、侵袭、迁移能力均明显降低(P<0.05),NF-κB p65及IκBα蛋白磷酸化水平以及CCND1、C-Myc、MMP-2、MMP-9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0.05)。结论 胶质瘤组织Hax-1呈高表达,明显促进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其机制可能与激活NF-κB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2.
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相似,但治疗方式差异较大,因此二者的早期鉴别诊断对于预后恢复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1]。临床研究[2]表明脑梗死和脑出血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血脂紊乱、血小板参数及凝血功能指标的异常。本研究回顾性分析我院2014年8月-2018年10月期间收治的252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病历资料,旨在探讨红细胞压积(HCT)、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对老年性脑出血与脑梗死的早期鉴别诊断价值,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CT与DSA引导下行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08-02-2013-01在我院进行治疗的三叉神经疼痛病人156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CT组(78例)和DSA组(78例),观察2组患者的穿刺成功率.结果 CT组穿刺成功率98.7%,平均操作时间(55.4±1.2)min;DSA组的穿刺成功率89.7%,平均操作时间(24.6±13)min,2组平均操作时间和成功率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经皮穿刺三叉神经节射频热凝术中,采用DSA引导快速便捷,CT引导成功率更高,尤其对于卵圆孔及颅底解剖变异的病例具有明显优势.  相似文献   
4.
陆正  缪永华  管义祥 《吉林医学》2013,(33):6908-6908
目的:探讨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血清心肌酶谱的变化规律以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急性脑血管意外患者145例作为试验组,另选择同时期在我院进行体检的且检查结果为健康者140例作为本次研究的对照组,使用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以及申能公司研发的检测试剂盒,使用速率法对心肌酶谱进行测定肌酸激酶同工酶、肌酸激酶、乳酸脱氢酶以及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结果:试验组145例患者的CK-MB、CK、LDH、AST四种心肌酶的含量都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死亡组的15例患者的CK与LDH含量显著高于非死亡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脑血管意外可以升高患者血清所含的心肌酶含量,而损伤的程度则与心肌酶含量的增减呈正比变化,因此,血清心肌酶的动态监测对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高血压脑出血是一种具有高死亡率、高致残率的疾病,在行改良小骨窗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显微手术和钻孔碎吸)与传统开颅大骨瓣开颅血肿清除术2种不同术式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分析中,结果显示年龄、术前GCS评分,手术时机、出血量和有无脑室内出血,均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发现脑出血的量即血肿大小与急性期病死率密切相关,而脑室内出血和年龄则影响后期死亡率。2种术式在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和生存率方面无明显差异,但在术后再出血的发生上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6.
回顾性分析14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临床资料,依据是否发生再出血分为未出血组(117例)和出血组(29例)。使用单因素分析和多因素分析考察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危险因素,为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治疗效果提供依据。单因素分析显示,出血组患者年龄、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与未出血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干预时间、动脉瘤大小、Fisher分级、血压分级是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再出血的影响因素。及早治疗并积极控制血压是改善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的有效方式。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氧合血红蛋白的表达与脑血管痉挛的关系.方法:采集74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标本,采集时间为人院后第1、3、7、10、14天,用放射免疫方法测定脑脊液中内皮素浓度,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分析内皮素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与脑血管痉挛的相关性.结果:出血后第3天脑脊液中内皮素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在出血后第7天达到高峰,此后逐渐下降;发病后1~3 d大脑中动脉流速增快,第7天达峰值,第14天后明显减慢;大脑中动脉血流速度与脑脊液内皮素浓度、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呈正相关(r =0.751及r=0.458).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内皮素与氧合血红蛋白含量与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程度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前列腺增生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不同时间拔除导尿管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由河南大学淮河医院及信阳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治疗的60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的临床资料, 按照术后留置导尿管时间的长短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 每组300例。对照组术后留置导尿管7 d, 观察组术后留置导尿管3 d, 比较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术后6周复查时的尿道功能、术后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QOL)评分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拔除导尿管后的排尿情况、术后6周随访时的尿道功能、IPSS评分、QOL评分及相关并发症(下尿路症状、尿道狭窄、尿失禁、血尿)的发生率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6周患者复查时, 两组患者的Qmax均显著提高, RUV明显下降, 与术前比较, 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后3 d与7 d拔除导尿管都是安全可行的, 但3 d拔除导尿管可使患者尿路感染的...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Rho激酶、氧合血红蛋白在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患者脑脊液中的表达与浓度及其在脑血管痉挛的调控作用。方法采集62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入院后第1、3、7、10、14 d脑脊液标本,RT-PCR方法检测Rho激酶mRNA的表达,采用比色法测定脑脊液中氧合血红蛋白的浓度,采用TCD检测颅内主要动脉血流速度。结果出血后第3 d脑脊液中Rho激酶表达及氧合血红蛋白浓度增高,在出血后第7 d达到高峰,而后逐渐下降。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脑脊液中Rho激酶的表达与氧合血红蛋白浓度有关,参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的发生,其含量与脑血管痉挛程度相关。  相似文献   
10.
脑外伤后尿崩症临床统计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脑外伤后诱发尿崩症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资料,对27例尿崩症患者进行配对患者对照研究,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尿崩症相关因素进行分析。结果尿崩发生率与GCS评分呈负相关性。8项指标单因素分析中有3项指标差异有显著意义;2项在多因素逐步回归分析中有显著意义。结果表明,颅脑损伤后发生尿崩症有显著意义的危险因素是:GCS评分和颅底骨折。结论外伤后中枢性尿崩与脑损伤程度呈正相关,颅底骨折的出现使尿崩症发生的概率增加,颅脑损伤后中枢性尿崩一般是短暂性、部分性尿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