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6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15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篇
预防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2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探讨双源CT容积灌注(CTVP)联合头颈部CT血管成像(CTA)检查对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前及术后评估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一侧颈内动脉闭塞及一侧烟雾病患者于术前及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后1周分别行颅脑CTVP及头颈部CTA检查,评估手术侧颞浅动脉、桥动脉及大脑中动脉颞叶分支情况,同时观察手术侧颞顶叶血流灌注情况,评估手术疗效.结果 14例患者14根颞浅动脉均通畅,优秀12根(12/14,85.7%),良好2根(2/14,14.3%),桥血管通畅性评分为3.44±0.65,通畅率为85.7%(12/14),患侧大脑中动脉颞叶分支血管术前及术后评分分别为2.66±0.35及3.87±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侧颞顶叶术前术后血流灌注数据相比,术后血容量(CBV)及血流量(CBF)增加,达峰时间(TTP)及平均通过时间(MTT)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双源CTVP联合CTA能了解患侧颅内外动脉,桥血管及患侧颅脑血流灌注情况,作为颞浅动脉-大脑中动脉搭桥术术前及术后的评估手段,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体外研究乙肝病毒X蛋白(HBx)对E-钙黏蛋白(E-cadherin)和T-钙黏蛋白(T-cadherin)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 建立稳定表达HBx基因的HepG2细胞系(HepG2-HBx),稳定转染空质粒pcDNA3.1的HepG2细胞系作为对照(HepG2-pcDNA3.1),分别用荧光实时定量(Real-time)PCR和Western-blot技术检测转染前后E-cadherin和T-cadherin在mRNA及蛋白水平表达变化.结果 以HepG2-pcDNA3.1细胞为参照,转染HBx基因后的HepG2-HBx细胞E-cadherin mRNA和蛋白水平分别为其(42.28±8.73)%和(35.28±4.33)%,而T-cadherin则分别为其(4.47±0.78)和(5.11±0.83)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x下调E-cadherin的表达,上调T-cadherin的表达,其机制可能为HBx促进E-cadherin向T-cadherin转换.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线粒体脑肌病的影像学诊断与鉴别诊断。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2例经骨骼肌活检证实为线粒体脑肌病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进行讨论,结果 例1头颅CT表现为额顶叶,小脑和基底节的灰质核团的多发性脑梗死,但不在同一脑动脉主干的分布范围;MRI于脑深部灰质可见多发对称性大片状略长T1和长T2异常信号病灶,尤以丘脑和基底节等深部灰质核团为著,在FLAIR序列上为高信号。例2头部CT和MRI扫描可见脑萎缩,脑室扩大及小脑软化灶,在FLAIR序列上为低信号。结论 当颅脑CT发现灰质低密度或MRI示长T1长T2信号,不典型梗塞或软化,临床合并智力减退,肌无力及癫痫等症状时,应考虑到线料体脑肌病的可能,根据肌肉活检与其他疾病鉴别。  相似文献   
4.
目的:总结分析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临床及胸部HRCT影像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5月-2022年2月基于病原宏基因组学检测诊断的5例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患者的临床及影像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5例患者临床均以高热为初期表现,早期白细胞(WBC)正常或升高[(4.53~16.3)×109/L],中性粒细胞(NEUT)百分比升高(69.4%~87.6%),淋巴细胞(LYM)百分比降低(7.0%~35.6%),C反应蛋白(CRP)与DD二聚体进行性升高(CPR 78~207 mg/L,DD 1.13~8.69 mg/L),部分心肌酶谱升高(100~268 IU/L),肝功能减低(ALT 33~122 IU/L,AST 48~376 IU/L)。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早期单侧肺叶实变伴磨玻璃样改变,均可见含气支气管征;进展期病灶发展快速,很快累及整个或双侧多个肺叶,可出现散在磨玻璃斑片影,可伴有纵隔淋巴结增大,双侧胸腔积液伴随病程发展出现,针对性抗生素治疗后病灶吸收明显。结论:鹦鹉热衣原体重症肺炎的胸部HRCT主要表现为实变及磨玻璃影,影像特异性差,病原学诊...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人工智能(AI)肺结节定量参数预测亚实性结节(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89例(共94个结节)SSN肺腺癌患者的临床及胸部CT资料。根据病理结果,将其分为非浸润性病变组:原位腺癌(AIS)6个、微浸润性腺癌(MIA)29个;浸润性病变组:浸润性腺癌(IAC)59个。比较2组临床资料及结节AI定量参数间的差异,采用单因素与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因素并建立预测模型,以ROC曲线分析模型预测概率和独立预测因子对肺腺癌浸润程度的预测价值。结果:2组间年龄、长径、短径、恶性概率、体积、质量、最大CT值、平均CT值、CT值方差、球型度、最大面面积、表面积、3D长径、长短径平均值、紧凑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质量(OR=1.002,P=0.005)和平均CT值(OR=1.006,P=0.001)是SSN肺腺癌浸润程度的独立预测因子,诊断阈值分别为202.2 mg、-463.5 HU。预测模型为logit(P)=0.002X1+0.006...  相似文献   
6.
刘海峰  龙斌  阳义  蒋鸿  张东友 《医学影像学杂志》2012,22(11):1813-1815,1824
目的 探讨128层螺旋CT4D技术对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脑血流动力学及血管成像的价值.方法 选择自2011年10月~2012年3月之间收治急性脑梗死患者15例,全部患者均在发病24h内行CT4D扫描,入院后给予静脉溶栓治疗,72h内行CT4D技术复查,测量病灶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达峰时间(TTP),平均通过时间(MTT),并同时行脑血管成像了解病灶区血管情况,然后行前后对比分析.结果 全部患者在治疗前均发现低灌注区,13例患者梗死区血管分支减少,2例脑血管成像未见明显异常;静脉溶栓治疗后,全部患者低灌注边缘区局部脑血流量(rCBF)及局部脑血容量(rCBV)增加[rCBF治疗前(20.72±3.11)s,治疗后(38.33±8.07)s;rCBV治疗前(1.21±0.30)s,治疗后(1.98±0.38)s],7例患者达峰时间(TTP)缩短,8例患者TTP延长;6例患者MTT缩短,9例患者延长;13例患者梗死区局部血管分支增多;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全部患者溶栓治疗后梗死边缘区脑灌注明显改善,rCBF及rCBV与溶栓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TP与MTT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128层螺旋CT4D技术能反映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治疗前后病灶区血流动力学改变及局部脑血管分布情况,为评价溶栓治疗后效果提供准确依据,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正> 肺炎支原体肺炎在儿童人群中近几年呈流行趋势,临床症状多不典型,早期易于误诊,正确认识其X线的表现,对早期诊断有很大帮助。本文收集我院2000年10月至2002年10月,经临床和实验室  相似文献   
8.
目的 用动态增强CT功能成像(DCE-CT)的方法 观察肺癌肿瘤血管生成.方法 对28例肺癌进行DCE-CT扫描,记录强化峰值(PH)、肿块强化达到峰值时间(Tp),计算肿块与主动脉强化峰值之比(M/A)、灌注值、相对血管容积(rBV)和毛细血管通透值(Pm),将各值分别与肺癌微血管密度(MVD)做相关性分析.将28例肺癌分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阳性组和VEGF表达阴性组,分析2组MVD、各成像参数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的差异.结果 PH、M/A、灌注值、rBV、Pm分别为(27.03±8.89)HU、0.13±0.07、(0.33±0.06) μL·min-1·ml-1 、(27.00±10.95)% 、(188.90±133.10) μL·min-1·ml-1.PH、M/A、灌注值、rBV与MVD呈正相关,其中,灌注值与MVD相关性最高(r =0.78,P <0.0001),Pm值与MVD无相关性(r =0.29,P >0.05);VEGF阳性组MVD和CT功能成像参数高于VEGF阴性组,两组淋巴结转移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 2=9.389,P <0.05).结论 DCE-CT可得到比较全面的肺癌血供情况,能为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评估提供新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肝脏炎性假瘤的DSA影像特点及其诊断、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我科2002年5月至2007年3月12例术后病理证实的肝脏炎性假瘤患者的DSA造影表现,并将相关影像资料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0例患者为肝脏单发占位病变,2例多发;动脉晚期病灶开始显影,在实质期及门静脉期,7例病灶周边染色明显,呈环状,中央区对比剂充填较淡,5例病灶不均匀染色。结论DSA是肝脏类性假瘤诊断和鉴别诊断最有用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率CT(HRCT)影像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3日至25日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医院确诊的106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图像,对病灶分布、形态及周围受累情况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106例COVID-19患者首次肺部HRCT均发现病灶,单侧肺分布11例(10.4%),双侧肺分布95例(89.6%);肺外周分布65例(61.3%),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41例(38.7%);1个病灶8例(7.5%),2个病灶5例(4.7%),多发病灶93例(87.8%);结节状病灶12例(11.3%),磨玻璃状病灶94例(88.7%),条索状病灶7例(6.6%),2种及以上形态共存病灶15例(14.2%);累及一个肺叶10例(9.4%),累及2个及以上肺叶96例(90.6%);纵隔淋巴结增大24例(22.6%)(>60岁患者19例,占79.2%),胸腔积液3例(2.8%),心包积液1例(0.9%),胸膜受累/增厚2例(1.9%)。>60岁患者多表现为多病灶,多形态,肺外周及中心同时分布,累及多个肺叶,纵隔淋巴结增大。结论 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检查能发现肺部病灶,是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胸部HRCT扫描检查在NCP的早期诊断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