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3篇
综合类   2篇
预防医学   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调查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PBL)应用于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科临床科研实践教学中的效果,讨论目前的科研训练所存在的问题,探索更高效的科研训练模式。方法对参与本次消化内科PBL-临床科研带教的19名见习和实习医师进行问卷调查,对问卷结果进行描述性分析,对培训前后的差异问题进一步做统计分析。结果经过本项目培训,新增加6人首次参与科研活动。相比培训前,学生对于临床科研的兴趣更高,认为临床科研的难度更小; 57. 89%的学生希望通过科研训练提升论文撰写的能力; 36. 84%的学生希望提升实验设计的能力;受训学生认为本次科研训练对这两方面的能力提升都有很大帮助。在科研产出方面,受训学生已有23篇论文在项目过程中被正式接收或发表,其中有SCI论文2篇,国内核心期刊20篇。结论学生经过PBL-临床科研带教,在科研产出和科研能力方面都有所提高,但在效果评估和进一步的执行上仍旧存在问题。面临医学专业对于学生科研能力要求的日益提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高效、更具可行性的临床科研教学模式。  相似文献   
2.
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探讨及处理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大肠癌术后吻合口漏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 对我院近二年来收治的 15 5例大肠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5 5例手术患者中共发生吻合口漏 9例 ,发生率为 5 .8%。吻合口在腹膜外的归为腹膜外吻合组 ;吻合口在腹腔内的归为腹腔内吻合组。前期 10 8例中行腹膜外吻合 35例 ,吻合口漏发生率为 17.1% (6 /35 ) ;行腹腔内吻合 73例 ,吻合口漏发生率为 4 .1% (3/70 )。二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 <0 .0 5 )。后期 4 7例手术中 ,术后行直肠内引流 ,均一期愈合。结论 行肠腔内引流以降低肠腔内压是减少吻合口漏的一种方法。吻合口漏的处理是通畅引流 ,促进漏口自行愈合 ,手术是最后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
原发性小肠未分化癌是一种非常罕见的恶性肿瘤,肠瘘是指胃肠道与其他腹部器官、胸腔或皮肤之间的异常连通。本文报道1例并发肠瘘的原发性空肠未分化癌的诊治经过。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围手术期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支持对胃肠道恶性肿瘤术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情况、营养状态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85例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应用EN支持,对照组应用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支持,均于术前5天开始给予营养支持,两组患者进行相等热量和氮量营养支持治疗,热量125 kJ/(kg.d),氮量0.2 g/(kg.d)。观察两组患者手术效果、术后恢复和并发症情况,检测所有患者术前5 d,1 d,术后8 d的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转铁蛋白(TRF)等营养学指标,以及自然杀伤细胞(NKC)活性和淋巴细胞数等免疫学指标。结果:实验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和并发症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1 d时实验组ALB,PA,TRF,NKC活性和淋巴细胞数等指标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8 d时,实验组上述各指标也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胃肠道恶性肿瘤患者在围手术期应用EN支持后,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和免疫功能,提高手术效果,促进术后康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阮戈  谈凯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377-2379
目的探索运用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治疗胃癌的临床疗效。方法研究选取37例于某院进行诊治胃癌患者,全部予以根治性全胃切除空肠间置代胃术进行消化道的治疗和重建,并于手术后1年内进行术后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复查结果等方面的持续随访。结果全部患者术后生存期均超过1年以上,有3例患者术后出现进食后伴有轻度胸骨后疼痛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吞咽困难、胸骨后烧灼感及食物反流等表现;全部患者术后体重均较前增加,胃镜检查显示均未出现吻合口炎症或胆汁反流征,血生化检查中的血红蛋白、白蛋白及总蛋白量均恢复至正常范围内。结论在全胃切除后实施连续空肠间置术对消化道进行重建,可在最大限度清除癌变病灶的同时,尽可能的保留胃肠道的生理功能,从而尽量减少术后食管反流等并发症的发生并提高患者的术后营养状况。而且该手术方法污染较少,肠管自愈能力较强,吻合口瘘发生率较低。另外,该手术操作吻合口较少,加之吻合器的临床应用,使得吻合操作的步骤较为简便可靠,手术时间也大大减少,十分适宜临床的广泛应用及普及。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结直肠异物病例的临床特点和内镜诊治方法。方法回顾分析自2005年6月至2018年9月在北京协和医院消化内镜中心收治的结直肠异物病例,总结病例特点及处理经验。结果纳入结直肠异物病例14例,其中男性10例(71%),平均年龄49岁(21~80岁)。异物来源包括医源性5例,口源性3例,肛源性5例,不明原因1例;口源性异物和医源性异物分布于全结肠,而肛源性异物分布以乙状结肠-直肠为主。异物相关并发症共6例,包括黏膜损伤、嵌入肠壁、肠梗阻和肝脓肿。尝试内镜下取出异物共12例,11例成功,1例失败;使用的器械包括异物钳和圈套器;异物取出失败病例的主要原因是巨大异物嵌顿。结论结直肠异物的分布与其来源相关,其可能导致结肠黏膜损伤、肠梗阻或肠穿孔,并引发严重的腹腔感染;尝试于内镜下取出结直肠异物时,可选择异物钳或圈套器,异物取出后需警惕结肠穿孔可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在胆囊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相关性和对胆囊癌患者胆囊癌侵袭转移中的影响。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2月收治的胆囊癌患者80例以及75例胆囊炎的患者,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胆囊癌组织标本及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组织标本中HIF-1α表达情况。结果:HIF-1α在胆囊癌组织中表达强,胞核及胞浆着色,阳性表达(A值)为163.44±25.46;慢性胆囊炎胆囊黏膜上皮HIF-1α表达较弱,胞核及胞浆着色,阳性表达(A值)为75.35±15.43。两者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癌TNM不同分期患者中,Ⅰ期和Ⅱ期者HIF-1α表达明显低于Ⅲ期和Ⅳ期者的HIF-1α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胆囊癌无淋巴结转移组HIF-1α表达明显低于淋巴结转移组中HIF-1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IF-1α表达水平是影响胆囊癌患者侵袭转移中的独立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ARHI基因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后对HuR蛋白的影响。  方法  采用脂质体法将表达ARHI基因的质粒pLNCX2-ARHI-EGFP和空载体pLNCX2-EGFP转染胰腺癌PANC-1细胞,细胞分为3组:实验组(pLNCX2-ARHI-EGFP)、空载体转染组(pLNCX2-EGFP)和PANC-1细胞空白对照组,用G418筛选稳定转染的细胞株;采用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RHI基因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HuR蛋白表达。  结果  稳定转染ARHI基因组可检测到ARHI基因mRNA和蛋白的表达。根据图像灰度计算蛋白条带相对表达量,稳定转染ARHI基因组HuR蛋白表达(0.2226± 0.0644)较空载体对照转染组(0.4063 ± 0.0925,P=0.029)和PANC-1细胞空白对照组(0.4178 ± 0.1319,P=0.022)显著降低。  结论  ARHI基因可以导致胰腺癌细胞株中HuR蛋白表达降低。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消化内科医师对于新冠疫苗了解情况、接种意愿以及对于炎症性肠病(IBD)患者接种新冠疫苗的认知情况,对未来在消化内科医师中进行相关知识普及提供方向.方法 从国内消化内科医师中进行方便抽样,应用自行设计的《医疗相关人员流感疫苗及新冠疫苗相关知识了解、态度和接种意愿》问卷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共回收有效问卷156份,...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不同时间应用抗菌药物在结直肠癌手术切口感染预防中的效果。方法所有患者在手术治疗的过程中均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按使用抗菌药物时间的不同分为3组,A组:术前1~2d开始使用;B组:在麻醉诱导期即仅在手术开始前30min~1h使用;C组:在手术结束后送回病房时30min~1h内使用;一般情况下均应用头孢三代抗菌药物,3组患者均用100ml生理盐水稀释后快速静脉滴注,1~2次/d,连用3d。结果共563例患者,总的切口感染率为2.66%,其中A组切口感染率为3.19%,B组切口感染率为1.06%,C组切口感染率为3.74%,C组与A、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与C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结直肠癌手术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预防切口感染的最佳时间是手术开始前30min~1h,临床医师应严格控制用药时间,真正做到合理地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