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7篇
儿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篇
  2021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NMDA受体和NOS参与骨癌痛小鼠吗啡耐受的形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制备骨癌痛模型,并在骨癌痛模型上模拟慢性吗啡耐受的产生,以探讨癌痛吗啡耐受的表现及机制。方法:选用40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其中20只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建立骨癌痛模型,于接种后的第15天将骨癌痛组再随机分为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另外20只正常小鼠完全随机分为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模型吗啡组和正常吗啡组小鼠皮下注射吗啡10 mg/kg,每天2次, 连续7 d, 建立慢性吗啡耐受模型,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按体质量给予等体积生理盐水。从给药的第1天开始,隔天上午给药后1 h采用机械触痛法测量小鼠的50%缩足反应阈值,以此机械触痛阈值作为疼痛指标。第7天处死小鼠分别作脊髓NMDA受体亚单位1型(NMDAR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和脊髓一氧化氮合酶(NOS)的定量测定。 结果:第1,3,5,7天给药后1 h行为学测试结果发现,模型盐水组和正常盐水组小鼠整个过程中50%缩足反应阈值没有明显变化。模型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第5天的50%缩足反应阈值与第1, 3天比较明显变小(P<0.05);第7天模型吗啡组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正常吗啡组第1,3,5天50%缩足反应阈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7天正常吗啡组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吗啡组、正常盐水组及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盐水组的NMDAR1染色灰度值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的积分光密度(IOD)值分别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的IOD值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模型盐水组以及正常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正常盐水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吗啡组脊髓NOS含量与模型盐水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脊髓NMDA受体和NOS可能在癌痛模型吗啡耐受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通过观察骨癌痛小鼠疼痛行为学变化和脊髓背角与背根神经节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2B亚基(the 2B subunits of N-methyl-D-aspartate receptors,NR2B)的表达以及它们之间的相关性,探讨NR2B在癌性痛产生和维持中的作用。方法:选用45只成年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3组,模型组(n=15):于小鼠股骨远端骨髓腔内接种Lewis肺癌细胞2×106个,接种体积为10 μL;假手术组(n=15):接种等体积的D-Hank’s液;正常对照组(n=15):不予任何处理。术后第3天始隔日观察小鼠自发痛行为及测定机械性触诱发痛。术后第7,15,23天,各组任选5只取小鼠术侧后肢,HE染色,光镜下观察肿瘤生长及骨质破坏的程度;取腰段脊髓膨大(L2-4)和L4背根神经节行NR2B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通过小鼠行为学测定和组织学检测证实骨癌痛模型制备成功。NR2B在模型组术侧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免疫反应阳性指数各时间点明显高于假手术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模型组中术侧第7与15,23天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小鼠术后第23天,术侧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NR2B免疫反应阳性指数与小鼠术侧后爪累计抬足时间明显正相关(分别为r=0.976,P<0.001;r=0.882,P<0.001);与小鼠术侧机械性缩足阈值明显负相关(分别为r=-0.879,P<0.001;r=-0.760,P=0.001)。结论:骨癌痛小鼠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中NR2B受体表达均增加,且与行为学表现有明显的相关性,推测脊髓背角和背根神经节的NR2B受体在小鼠骨癌痛产生和维持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不同时间点应用氯诺昔康术后镇痛效果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背景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已经广泛应用于急性和慢性疼痛的治疗.氯诺昔康作为一种静脉应用的新型非类固醇类抗炎药,其在手术后疼痛治疗方面的研究还不是很深入.目的评价氯诺昔康分别在术前、术中和术后3个不同时间点给药的术后镇痛效果.设计完全随机对照研究,受试对象和术后观察者双盲.地点和对象本研究在中南大学湘雅三医院麻醉科完成,对象为2003-04/09住院已诊断为子宫肌瘤并拟行经腹子宫切除术患者60例.干预通过抽签的方法将受试对象随机分配为4组术前用药组,即在手术开始切皮前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术中用药组,即在手术中估计缝合皮肤前0.5 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术后用药组,即在手术结束后4 h静脉注射氯诺昔康8 mg;对照组,即在进行术后疼痛评分前未给予任何镇痛药物.主要观察指标术后6 h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同时评价术后恶心、呕吐、嗜睡和尿潴留的发生率.结果术前用药组和术中用药组VAS评分较低,分别为1.53±0.56和1.18±0.44,与对照组VAS评分(6.43±0.69)相比有较好的镇痛效果(t=2.462,2.585,P<0.05),而术后用药组的VAS评分较高(4.78±0.92),与对照组相比较,没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氯诺昔康在疼痛出现之前给药比在疼痛出现之后给药有较为确切的疗效.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氯胺酮鞘内注射对镜像痛大鼠热痛敏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30只雄性SD大鼠建立大鼠坐骨神经镜像痛模型,随机分为3组(n=10):Ⅰ组鞘内注射生理盐水,Ⅱ组鞘内注射氯胺酮25 μg,Ⅲ组鞘内注射氯胺酮50 μg,分别测定鞘内给药前(T1)、给药后2 h(T2)、4 h(T3)、6 h(T4)的大鼠热缩足反射潜伏期(TWL)、运动功能.每组大鼠在给药6h后处死,取出腰段脊髓背角,石蜡切片,采用免疫组化检测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MCP-1)的表达.结果:鞘内给药后,Ⅱ组、Ⅲ组在各时间点与Ⅰ组及给药前相比,两侧TWL明显延长,比较有显著差异(P<0.01).Ⅰ组MCP-1平均积分光密度值(IOD)表达明显高于Ⅱ组和Ⅲ组(P<0.01),鞘内注射氯胺酮后大鼠运动功能不受明显影响.结论:鞘内注射氯胺酮可抑制镜像痛大鼠的热痛觉过敏,该作用可能与抑制脊髓背角的MCP-1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围术期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否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疼痛程度。方法: 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的研究方法, 入选60位在全麻下行乳房切除及腋窝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术前1 d通过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评估所有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患者被随机均分为F组和对照组, 切皮前15 min和6 h后分别给予F组氟比洛芬酯50 mg静脉注射, 对照组脂肪乳剂5 mL静脉注射。术后2组患者均接受芬太尼静脉自控镇痛。术前、术后4 h和24 h分别抽取外周静脉血检测血浆中PGE2和TNF-α的水平。观察并记录术后2, 6, 12, 24和48 h疼痛的数字等级评分(NRS)、芬太尼的剂量和不良反应。电话随访术后2至12个月期间疼痛的持续时间和强度。结果: 术后2, 4, 6, 12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分别为33%, 20%, 15%, 10%, 平均疼痛强度分别为0.77, 0.57, 0.28, 0.18。F组术后2, 4, 6和12个月时疼痛的强度均明显低于对照组(F=7.758, P=0.007), F组术后2, 4和6个月时疼痛的发生率也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 12个月时慢性疼痛的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前、术后4 h和24 h两组患者血浆TNF-α的浓度无差异(F=0.530, P=0.470), 但F组血浆PGE2的浓度明显低于对照组(F=5.646, P=0.021)。术后无1例患者发生异常出血、消化性溃疡、肝肾功能减退和呼吸抑制等不良反应。结论: 围术期100 mg氟比洛芬酯静脉注射能降低乳腺癌术后慢性疼痛的发生率和强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对比2013年与2014年湖南地区某院耳鼻咽喉科DRGs相关指标,评价医疗服务绩效改进情况。方法以BJ-DRGs(2015版)为分组方式,运用病例组合指数(CMI)、DRGs组数、时间效率指数、费用效率指数、低风险病例住院死亡率指标对该院耳鼻咽喉科的出院病例进行分析。结果该院耳鼻咽喉科DRGs组数由2013年的134组下降至2014年的127组,CMI值由2013年的0.93增加至2014年的1.08,时间效率指标由2013年的1.11降低至2014年的1.09,费用效率指标由2013年的3.45下降到2014年的3.43,低风险病例住院死亡率由2013年的0.05%下降至2014年的0。与2013年相比,2014年该院耳鼻咽喉科的医疗绩效水平得到明显改进。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吗啡预处理对心肌的保护作用以及格列苯脲对其的影响。方法采用新生大鼠的原代心肌培养细胞作为研究对象,将培养心肌细胞随机分配到4组:Ⅰ组,空白对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没有进行缺氧再复氧;Ⅱ组,缺氧再复氧组,共有10瓶细胞,该组细胞进行缺氧条件下培养6h再有氧条件下培养18h;Ⅲ组,吗啡预处理组,与Ⅱ组细胞基本相同,唯一区别是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μ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Ⅳ组,格列苯脲组,首先在缺氧再复氧之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格列苯脲,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00μmol/L浓度的格列苯脲,15min后,再向细胞培养瓶内加入吗啡,使细胞培养瓶内培养基中含有1μmol/L浓度的吗啡,15min后,再进行缺氧再复氧。最后所有细胞进行电镜检查,并且通过PI染色的流式细胞术来检测细胞凋亡情况。结果缺氧再复氧组细胞在经历6h的缺氧培养,再18h的有氧培养后,细胞大部分出现凋亡,与空白对照组细胞相比,有明显的升高(P〈0.05),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凋亡指数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有明显的降低(P〈0.05)。但是格列苯脲组细胞的凋亡指数与吗啡组相比有明显升高(P〈0.05),与缺氧再复氧组相比没有明显差别。根据电镜结果,格列苯脲组细胞与缺氧再复氧组细胞线粒体和内质网有明显的空泡变性,细胞核浓缩,而吗啡预处理组细胞形态基本正常。结论吗啡预处理可以明显抑制缺氧再复氧损伤所引起的细胞凋亡,格列苯脲可以拮抗吗啡的心肌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
术前抑郁心理对术后疼痛评分的影响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7  
目的 观察手术对患者产生的不同心理应激反映,探讨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对术后疼痛程度的影响。方法 随机选择30例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患者,对所有患者均于手术前一晚应用SCL-90问卷进行心理状态评估,并于手术后8-24h对所有患者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及简化的McGill问卷(SF—MPQ)进行疼痛评分,研究术前SCL-90中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4项因子的评分与术后疼痛评分的相关性。结果 术前由于心理应激所造成的躯体化、强迫、抑郁和焦虑4个因子评分与术后8h的VAS、SF—MPQ疼痛评分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gt;0.5,P&;lt;0.01),在术后24h,只有抑郁因子评分与VAS、SF—MPQ疼痛评分有很好的正相关性(r&;gt;0.5,P&;lt;0.01)。结论 术后疼痛程度与术前心理应激状态呈正相关,并可显著影响程度强度和持续时间。  相似文献   
9.
目的研究吗啡加入体外循环心脏停搏液中进行心肌灌注后对小儿心肌的保护作用。方法将30例先心病患儿随机分成3组,即吗啡A组、吗啡B组和对照组(C组)。A组于停跳液中加入浓度为1μmol/L的吗啡,B组于停跳液中加入浓度为2μmol/L的吗啡,C组停跳液中未加吗啡。比较各组心脏转流后自动复跳情况,术后拔管时间,ICU停留时间,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心肌肌钙蛋白(cTnl)值的改变。结果吗啡A、B两组心脏自动复跳率高于对照组,吗啡A、B两组在停转流后6h、12h、24h血清CK-MB和cTnl水平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吗啡B组停转流后12h、24h cTnl水平及停转流后24hCK-Mb水平较吗啡A组低(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停跳液中加入一定浓度吗啡对小儿心肌有保护作用,且这种保护作用与停跳液中吗啡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0.
本文主要介绍了一种参与细胞内外水的渗透作用的通道蛋白——水通道蛋白(aquaporin)的分子结构及生化特性,并详细阐述了其在肺组织中的分布及其在肺组织中水的转运中所起的作用,探讨了其与新生儿肺水、肺水肿之间的相关性,对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