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篇
  免费   0篇
外科学   2篇
  2014年   1篇
  200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
目的观察B超引导微造瘘经皮肾镜碎石术(MPCNL)治疗婴幼儿肾结石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回顾分析2008年6月至2010年7月采取B超引导MPCNL治疗的24例婴幼儿肾结石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4例,女10例;年龄9~33月,平均(16.87±6.27)月;结石位于左侧12例,右侧9例,双侧3例;结石长径11~27mm。所有患儿接受B超引导MPCNL治疗,选取气压弹道和钬激光作为碎石工具。手术后观察结石残留、肾功能恢复情况。比较气压弹道碎石和钬激光碎石的结石清除率;观察手术前、后患儿血红蛋白变化。采用SPSS17.0统计软件包分析数据。结果 24例患儿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23例行Ⅰ期MPCNL术;1例双肾结石伴急性肾功能不全,先行经皮肾穿刺微造瘘术,然后左、右肾分期行MPCNL术。气压弹道碎石11例,钬激光碎石13例,两组结石清除率没有明显差异(P0.05)。结石清除率为95.83%。所有患儿留置双"J"管,手术后1月拔除。手术前、后患儿血红蛋白值没有明显下降(P0.05),没有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采用B超引导MPCNL治疗婴幼儿肾结石具有创伤小、出血少、手术后恢复快、结石清除率高的优势,是一种治疗婴幼儿肾结石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应用临床常用指标,探讨BPH发生急性尿潴留(AUR)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分析538例BPH患者相关资料。分为曾发生AUR(A组)260例,从未发生AUR(B组)278例。分别比较两组间在年龄(AGE)、前列腺总体积(PV)、前列腺移行区体积(TZV)、移行区指数(TZI)和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游离前列腺特异抗原(F-PSA)、游离与总前列腺特异抗原比值(F/T-PSA)等指标上的差异性。结果:A组平均PV、TZV和PSA值皆明显高于B组,上述3个指标在两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PSA与PV、TZV均有正相关性。结论:PV、TZV及PSA可作为预测BPH发生AUR的良好指标。  相似文献   
1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