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篇
  免费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预测四君子汤治疗结直肠癌潜在的作用靶点及信号通路。方法:利用TCMSP获得四君子汤的化学成分及作用靶点,结合Swiss Target Prediction网站进行靶标垂钓;通过TTD、OMIM、Drugbank和GeneCards数据库收集结直肠癌相关靶点。运用Venn图取药物和疾病交集靶点,并...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在“中西医并重防控模式”下,北京市某乡村居民对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知晓情况,并探究可能影响知晓率的相关因素,为进一步优化本模式、促进我国乡村结直肠癌防治及筛查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20—2021年参与“北京中医健康乡村”试点项目的北京市某乡村村民进行基本信息采集、高危人群筛查及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问卷填写,利用差异性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情况的相关因素。结果 本研究共回收1007份有效问卷并纳入分析,有效回收率为81.8%。调查人群总体对结直肠癌防治核心知识知晓率为76.0%。不同性别、年龄、教育水平、收入水平及本人曾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人群的知晓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文化程度高[中专/高中(OR=2.124)、大专/本科及以上(OR=2.852)]、人均年收入≥20 000元(OR=4.204)、本人曾患恶性肿瘤或有恶性肿瘤家族史(OR=4.839)、年龄45~<60岁(OR=3.262)是知晓结直肠癌防治知识的积极影响因素(P <0.05...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分布特征及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期间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肿瘤科门诊或病房收治的mCRC患者4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临床研究方法,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安慰剂组,治疗给予常规中医治疗加用祛邪胶囊,对照组在与观察组相同治疗基础上服用安慰剂胶囊。收集基线时患者的粪便样本及外周血样本并进行检测。根据入组患者3年随访的生存结局以及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判定标准,将患者分为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及非优势人群,分析2组间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相关性。结果:肠道菌群Alpha多样性分析显示,中医治疗非优势人群相比优势人群具有更高的sobs指数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5.17±19.25 vs.81.96±36.79,P=0.005),中医治疗优势人群具有更高比例的拟杆菌属(30.6%vs.23.9%,P=0.33)和普雷沃氏菌属(5.7%vs.3.9%,P=0.69);TB淋巴细胞亚群分析结果发现,中医治疗优势人群组较非优势人群组具有更高的双阴T细胞绝对值(89.6±82.0 vs.37.1±16.5,P=0.01)以及非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83.0±43.6 vs.28.4±18.3,P=0.01);HLA依赖细胞毒性T细胞绝对值与粪厌氧棒状菌(Anaerostipes)呈显著负相关(P=0.04)。结论:mCRC中医治疗优势人群与非优势人群在肠道菌群分布以及TB淋巴细胞亚群特征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且具有一定相关性,为进一步阐释中医优势人群特征及疗效机制提供了必要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索建立三级联动下(一级医院-二级医院-三级医院)的北京市乡村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模式,为构建中西医慢病防治网络、推动中西医并重癌症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依托当地村委会,充分发挥三甲医院带动能力,培训构建一支以“村支书”为核心的乡村“早防早筛”队伍:中医养生操组、中医健康防癌知识宣传小组配合进行结直肠癌早防,结直肠癌高危风险人群(即高危人群)问卷调查小组配合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初筛。在“三级联动”模式下建立“绿色转诊”通道,根据高危人群初筛结果进行全结肠镜检查明确诊断,根据诊断结果进行药物或非药物干预。结果 经四年探索实践,该结直肠癌中西医并重一、二级预防模式初步成型,形成了较为科学规范的结直肠癌早筛早诊早治工作流程,初步形成了中西医并重结直肠癌防控方案。在该模式指导下,已在全村1717名常住人口中完成了1174例结直肠癌高危人群初筛,发现高危人群118例(阳性率10.05%),结直肠癌6例且均在该模式建立前发病。结论 由乡村吹哨,通过动员乡村骨干力量进行结直肠癌早筛,能够使结直肠癌筛查工作真正做到全覆盖,极大提高筛查效率,降低筛查成本。推广一条以“三级联动”为依托,以乡村骨干为主要早防早筛力量的中西医并重“一级预防”及“二级预防”慢病管理模式是有效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价口服中药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的疗效。方法 在8个电子数据库检索建库至2021年1月20日相关文献。两名研究者按照纳入、排除标准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数据提取,运用RevMan 5.3对纳入的文献进行偏倚风险评估和数据合成。结果 研究共纳入37篇文献,全部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共涉及受试者2705名。Meta分析结果显示,口服中药在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贫血发生率、血小板减少发生率、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等方面具有疗效;在提高血小板计数、红细胞计数、白细胞计数、血红蛋白上没有显示出疗效。结论 口服中药可降低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白细胞减少、贫血、血小板减少、中性粒细胞减少的发生风险。临床实践中,可考虑推荐口服中药用于防治结直肠癌辅助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究健脾补肾序贯方对结肠癌患者辅助化疗所致骨髓抑制的改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将北京大学肿瘤医院收治的120例结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61)和对照组(n=59),试验组采用CapeOX化疗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治疗,对照组使用CapeOX化学方案联合健脾补肾序贯方安慰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骨髓抑制发生情况、血细胞计数变化情况及治疗前后血清IL-3、SCF、GM-CSF水平。结果 试验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35.09%、中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36.84%,低于对照组(53.85%、57.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血小板下降发生率50.88%、贫血发生率26.32%,低于对照组(57.69%、34.6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各治疗时点白细胞、中性粒细胞、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试验组血清IL-3、SCF和GM-CSF水平均上升,对照组IL-3和GM-CSF水平下降,SCF水平稍上升。治疗后试验组SCF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健脾补肾序贯方可...  相似文献   
7.
杨宇飞教授认为结直肠癌的核心病机为“正虚为本,邪气为标”,治疗当以扶正为主,并根据不同的邪气灵活运用驱邪之法,以达到阴阳平衡、气血调和的状态。临证运用药对治疗结直肠癌,常用药对黄芩配黄连以燥湿解毒,女贞子配墨旱莲以滋阴补肾,川楝子配延胡索以行气止痛,山慈菇配全蝎以解毒散结,桑白皮配地骨皮以凉血泻热,地榆配槐花以凉血止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祛邪胶囊对晚期结直肠癌患者血清代谢组学及肠道菌群多样性分布的影响.方法 采用临床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方法,对入组患者给予祛邪胶囊或安慰剂干预1个月,收集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及粪便样本,通过液质联用(LC-MS)非靶向代谢组学分析以及16SrRNA肠道菌群多样性分析方法进行检验,并通过生物分析云平台进行组间差异性比较以及关联分析.结果 研究共入组40例晚期结直肠癌患者,最终34例患者完成访视并纳入分析,结果显示祛邪胶囊组治疗后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3-羟基-2-萘甲酸、色氨酸-甜菜碱均显著高于治疗前,而烟酰胺下降,安慰剂组干预后烟酰胺上升;与患者肠道菌群多样性进行联合分析,祛邪胶囊组血清天竺葵色素-3-槐糖苷丰度与患者肠道菌群中副沙门氏菌、黏胶球形菌分布正相关,与链球菌分布负相关.结论 祛邪胶囊可能通过调节晚期结直肠癌患者烟酸和烟酰胺代谢、花青素代谢以及色氨酸代谢发挥抗癌作用,可能与提高肠道有益菌、降低有害菌分布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通过网络药理学方法探讨六君安胃方减少结肠癌化疗期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作用机制.方法 通过检索中药系统药理学分析平台(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stems Pharmacology Database and Analysis Platform,TCMSP)对六君安胃方中六味中药的化...  相似文献   
10.
目的:基于中医脾虚量表分析结直肠癌脾气虚与非脾气虚患者在临床特征、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前瞻性临床观察研究方法对2018年3月至2020年12月期间在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北京大学肿瘤医院门诊及病房就诊的96例结直肠癌患者进行临床信息、肠道菌群及TB淋巴细胞亚群的相关分析.结果:脾气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