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9篇
  免费   2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33篇
综合类   14篇
肿瘤学   3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8篇
  1984年   7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3篇
  1978年   2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胆道系统发生腺肌瘤一般在胆囊,发生在胆总管者甚少报道。1983年Krukowsk报道6例胆总管腺体增生性病变(cholangitisglandularis proiiferans),手术前或手术中都误诊为炎症性胆道狭窄或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本院近5年来治疗7例。患者皆出现阻塞性黄疸。经病理证实为胆总管腺肌瘤病,其中1例有细胞间变。1例有癌变。  相似文献   
2.
本文报道肝外伤31例,其中28例作了手术治疗,手术死亡率21.4%,手术并发症14.2%。认为提高肝外伤疗效的主要关键在于及时诊断和迅速止血以及按具体病情决定手术方式,并就此三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
我院于1971年至1983年2月间因结、直肠癌复发而再手术者共25例,其中16例再次得到切除,切除率为64%.现将此16例介绍如下.临床资料一、性别与年龄:男性10例,女性6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59岁,以35~45岁为多。二、首次手术情况:5例直肠癌中2例曾施行Dixon 术,3例为 Miles 术;11例结肠癌均作根治性切除术。三、首次术后病期:按 Dukes—中国改良分  相似文献   
4.
进展期胃癌患者中,约有1/2~2/3已有淋巴结转移。有淋巴结转移治愈率明显下降。胃癌切除致死亡者尸检中,在胃周围发现有淋巴结转移高达22%。因而,如何彻底清除已转移淋巴结防止残留复发,是提高胃癌治愈率的一个重要环节。而癌瘤侵犯胃壁的深度同样也是衡量本病预后的重要因素。如Mine认为有淋巴结转移和浆膜受累患者清扫至第  相似文献   
5.
作者近20余年来行腘动静脉损伤手术18例,其中腘动静脉瘘手术8例,就此8例探讨手术体会如下.临床资料8例外伤性腘动静脉瘘的破损原因中,枪弹伤5例,尖锐物刺伤2例,车轮撞击伤1例.锐性及枪弹损伤的初期处理是单纯扩创缝合,以后腘窝部出现血管震颤、杂音和局部肿块才被重视和检查.手术时间距损伤最短者4个月,最长者为2年,平均为1年2  相似文献   
6.
近五年来,我院收治急性胰腺炎71例,女41例,男30例。最小25岁,最大72岁。合并有胆道疾患14例(19.7%);暴饮暴食、酗酒后发病者13例(18.3%),无明显诱因28例(39.4%);外伤性胰腺炎11例(15.5%);术后胰腺炎2例;余者为毕罗Ⅱ式输入袢梗阻,家族遗传、高血脂症各1例。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大网膜恶性肿瘤在临床上较为少见,我院自1973年-1982年间经手术和病理证实有3例。  相似文献   
8.
有关阑尾切除的切口选择很少提及。其实,切口选择很重要,如选择不当,常可造成手术野暴露不佳,操作困难,以致发生严重的腹内出血及感染等并发症。通常来说,麦氏切口是最常用的阑尾切除切口,因其操作简便,最靠近阑尾部位,损伤小,并发症少。其缺点是暴露局限,阑尾病变严重或位置不正常者操作更难,伤口容易污染。为避免或减少这些缺点,提出以下几点建议。正确的选择可根据阑尾的部位及阑尾病变的变化来决定,除标准的麦氏切口外,以麦氏点为中心,在它的四周也可选择恰当的切口部位。因此切口位置可  相似文献   
9.
至今,门静脉高压所致食管、胃底曲张静脉出血的外科治疗仍未获得满意的效果。各种门奇静脉断流术术后再出血率仍在10~20%以上。面对分流术或断流术后再出血的病例,在术式选择上,外科医生感到十分困难。作者于1969年9月首次采用食管下端胃底切除术,治疗1例脾切除后再次发生严重上消化道大出血患者,获得异常成功,兹介绍如下。男患,20岁。血吸虫病史6年,曾患传染性肝炎。入院前2年始有上消化道出血,曾行脾切除及冠状静脉结扎术。术后1年发生1次大呕血。急症入院后,病人处于休克状态。当即行静脉剖开,补液、输血抗休克。血压稍有回升后,即取上腹正中切口,自  相似文献   
10.
术中胆道造影的价值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932年Mirizzi首先介绍了术中胆道造影,对提高胆道手术效果,降低术后并发症起了良好作用。本院1982年2月至1983年4月行术中胆道造影60例,其中男性24例,女性36例,年龄36~78岁。现就其结果及临床使用价值报告如下: 方法患者经麻醉后在其背后相当于肝胆区的手术台上放置一张10×12cmX线片盒。随即常规消毒行右上腹直肌切口进腹探查,先结扎切断胆囊动脉,再游离出胆囊管,用3号丝线尽量距离胆总管予以结扎,避免小结石滑入胆总管或造影剂返流入胆囊。然后在胆囊管上切开一小口,安插连接注射器并灌满生理盐水、尖端有侧孔的聚乙烯导管。将其伸入胆总管大约1.5cm,再用3号丝线结扎塑料导管固定之。经抽吸有胆汁顺利回流肯定导管位置正确后,调换连接装有造影剂的注射器,在注入25~30%泛影葡胺溶液20ml的同时拍摄X线片。有些病例的胆囊管有部分闭塞,可先用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